- 年份
- 2024(11209)
- 2023(16429)
- 2022(14125)
- 2021(13236)
- 2020(11152)
- 2019(25866)
- 2018(25420)
- 2017(49491)
- 2016(26699)
- 2015(30284)
- 2014(30051)
- 2013(29482)
- 2012(26869)
- 2011(24064)
- 2010(24223)
- 2009(21797)
- 2008(20822)
- 2007(18087)
- 2006(15618)
- 2005(13294)
- 学科
- 济(107571)
- 经济(107458)
- 管理(76909)
- 业(71647)
- 企(59419)
- 企业(59419)
- 方法(54533)
- 数学(48362)
- 数学方法(47583)
- 农(28875)
- 财(26514)
- 中国(26121)
- 学(24330)
- 地方(23457)
- 业经(23173)
- 农业(19664)
- 贸(18922)
- 环境(18914)
- 贸易(18909)
- 易(18293)
- 理论(18112)
- 制(17299)
- 务(17135)
- 财务(17047)
- 财务管理(17008)
- 和(16990)
- 技术(16719)
- 企业财务(16092)
- 划(15378)
- 融(14579)
- 机构
- 大学(374290)
- 学院(373578)
- 管理(150230)
- 济(144576)
- 经济(141434)
- 理学(131545)
- 理学院(130103)
- 管理学(127384)
- 管理学院(126711)
- 研究(120643)
- 中国(89000)
- 京(78988)
- 科学(77584)
- 财(64806)
- 农(60799)
- 所(59715)
- 业大(58808)
- 中心(55626)
- 研究所(54915)
- 江(53299)
- 财经(53207)
- 北京(49553)
- 范(49253)
- 师范(48794)
- 经(48629)
- 农业(47209)
- 院(45249)
- 经济学(43386)
- 州(43246)
- 财经大学(39997)
- 基金
- 项目(267270)
- 科学(210036)
- 基金(194432)
- 研究(191515)
- 家(170525)
- 国家(169209)
- 科学基金(145834)
- 社会(119593)
- 社会科(113371)
- 社会科学(113342)
- 省(103973)
- 基金项目(103048)
- 自然(97636)
- 自然科(95284)
- 自然科学(95260)
- 自然科学基金(93508)
- 教育(88702)
- 划(88074)
- 资助(81479)
- 编号(77535)
- 成果(60974)
- 重点(59998)
- 部(58238)
- 发(55971)
- 创(54912)
- 课题(53150)
- 科研(51798)
- 创新(51285)
- 教育部(49876)
- 大学(49832)
- 期刊
- 济(150097)
- 经济(150097)
- 研究(102618)
- 中国(66501)
- 学报(61500)
- 科学(56363)
- 农(53534)
- 管理(52921)
- 财(48591)
- 大学(46918)
- 学学(44405)
- 教育(40077)
- 农业(36984)
- 技术(33592)
- 融(28554)
- 金融(28554)
- 业经(25864)
- 财经(24957)
- 经济研究(23678)
- 经(21172)
- 业(19685)
- 问题(19645)
- 图书(19003)
- 资源(18593)
- 科技(18588)
- 统计(18320)
- 版(17935)
- 技术经济(17629)
- 理论(17106)
- 策(16878)
共检索到52587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淼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进入后退耕还林时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不同区域的生态定位和对退耕补偿的预期是各不相同。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一个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为案例,调查了解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脆弱区周边社区退耕还林的实施情况和模式,通过了解农户意愿和实施效果,考察前后退耕还林时期生态补偿的方法和效果,为在生态脆弱的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模式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更有利于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维护。
关键词:
后退耕还林时期 生态补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石涵予
已有研究表明,退耕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农民对补偿水平、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普遍偏低。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热情,导致复耕、后续产业参与度不高和工程进展缓慢等问题,不利于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为此,在比较视角下构建退耕农村地区的经济福利函数,用影响农户经济福利的比较因素造成的效用变化率度量福利损失,分析这种收入与满意度背离的内在机制,并以陕西省为例,采用二步聚类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实证测算退耕农村地区的福利损失。文中考虑的比较因素包括退耕区农村当前收入水平与过去的比较(习惯性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石涵予
已有研究表明,退耕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农民对补偿水平、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普遍偏低。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热情,导致复耕、后续产业参与度不高和工程进展缓慢等问题,不利于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为此,在比较视角下构建退耕农村地区的经济福利函数,用影响农户经济福利的比较因素造成的效用变化率度量福利损失,分析这种收入与满意度背离的内在机制,并以陕西省为例,采用二步聚类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实证测算退耕农村地区的福利损失。文中考虑的比较因素包括退耕区农村当前收入水平与过去的比较(习惯性比较)、退耕区农村与城市收入水平的比较(城乡比较)和退耕区农村与非退耕区农村收入水平的比较(乡乡比较)。结果表明,和非退耕区相比,退耕区农村收入水平普遍更低,城乡收入差距更大;习惯性比较促进福利改进,城乡比较和乡乡比较阻碍福利改进,并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婷 郑宇梅
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了解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发展历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主要内容: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区域集中,研究层次较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较为科学,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对象单一,影响因素不够全面;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对农户影响结果存在差异性;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研究内容与尺度不够全面。未来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可以在4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差异化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制定补偿机制;丰富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注意影响补偿客体意愿因素的多样性;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学科交叉和创新;进一步在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分析中拓宽研究内容与尺度。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 研究进展 文献统计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龚亚珍 韩炜 Michael Bennett 仇焕广
研究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的盐城国家级湿地珍禽保护区作为案例,从生态补偿对象的角度研究了生态补偿的政策设计。根据对保护区附近28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采用选择实验法识别了农户对不同生态补偿政策方案的偏好情况。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补偿政策设计中补偿水平、合同年限、退出合同的权利、环境绩效等补偿政策属性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意愿,其中合同年限与退出权利对参与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基于以上发现,研究讨论了补偿政策设计中不同的属性安排,特别是设置退出权限等措施对盐城生态补偿政策的成本有效性、可持续性及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为政策设计提供相应的实证基础。文章还计算了各个属性的接受意愿价值,并分析了潜在参与者的个...
关键词:
生态补偿设计 农药减量 选择实验方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超学 文冰
以碳汇为生态指标,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级政府支付能力、县域经济中农业贡献率、农户后续生机情况等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线性比例变换法规范指标值,然后对云南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129个县(区)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之分为3个等级,建议不同等级的县(区)实施不同的补偿额度,同一等级内实施不同的补偿方式。
关键词:
碳汇 云南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补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震 姚顺波
针对退耕还林的经济补偿政策存在的不足,运用黄土高原地区陕西吴起、定边及甘肃华池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运用收入增长法及征地法确定更为合理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及其补偿年限;同时基于现实的考虑,应在原有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政策基础上适当降低补偿标准,延长补偿年限。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偿标准 补偿年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敏娟 姚顺波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农户层面上,以技术效率为标准,对退耕还林政策加以评价。以黄土高原区的陕西省吴起县、定边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为实证案例,论文通过同时估计农户的投入导向的随机距离前沿和技术效率影响模型两个等式,分别测算了2009年吴起县159户、定边县152户和华池县125户农户退耕还林政策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退耕还林与吴起县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定边县和华池县的样本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退耕还林政策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执行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对定边和华池农户给予额外补贴或者实质性扶持,才可以实现该公共政策均衡私人森林供给和社会森林需求。研究还显示:3县农户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庞淼
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已进入后退耕还林时期,主要目标是维护第一阶段生态建设成果,继续激发生态服务提供者——农户的积极性。农户对退耕林木拥有的权利决定着未来政策的延续与变化,集体林林权改革对后退耕还林时期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为退耕还林工程将来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国家公益建设生态补偿和农户个人商品林经营利用模式或许是解决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问题的一个思路,以最终实现国家要生态,林农得实惠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
后退耕还林时期 产权 林权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绍强 陈珂 王成巍 刘军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解决与改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举措。为确保这一重大工程顺利进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补偿政策,积极鼓励并引导农民自觉参与。然而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自然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满明俊 罗剑朝
针对退耕还林补贴模式单一、政策与地区实际相脱节、各级政府财政职责不谐调等问题,在分析陕西省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实际运用效果的基础上,以81个退耕县为样本,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生活水平、退耕面积等方面进行聚类,通过分组比较分析,最终提出省、市、县三级财政差别化补贴模式,指出各县区应依据所在类别自身的特征,从各县区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影响程度的角度出发,提供与国家补贴相配套的补贴模式。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聚类分析 财政补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喻永红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的难点就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国内外实践及研究进展表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最低应能弥补农户机会成本,对成本的充分补偿还应包括环境服务的提供成本或实施成本,出于公平考虑则应纳入生态服务价值补偿。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测算、纳入利益相关者意愿的补偿标准制定和竞标机制实践、基于退耕还林环境价值评估的生态价值补偿研究,是未来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标准 研究综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张文彬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一般通过政府和农户签订委托——代理契约的形式实施,设计最优的激励契约成为后退耕还林时期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不同类型农户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契约的设计问题,探讨政府与高技术农户和低技术农户之间生态补偿契约的效率问题。研究显示,政府和农户经济收益信息的不对称会使高技术农户低报自己的收益以获得信息租金,获得高于标准支付的生态补偿支付,增加契约的激励成本;而低技术农户获得低于标准支付的生态补偿支付,影响农户退耕还林的意愿,增加契约的摩擦成本。最后讨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如何减少生态补偿契约效率损失的对策,提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契约的设计应...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退耕还林 不对称信息 契约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回顾和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剖析退耕还林(草)工程主要经济政策、成本结构和补偿现状,指出当前补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期限以及补偿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探索建立我国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能途径;提出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照亮 周小喜 段存儒 冯琳
[目的]试图从微观层面农户参与视角分析保护区建立对多维贫困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类似地区改进扶贫政策、创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提供实证支撑。[方法]以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19年收集的364份有效问卷,构建“农户参与-生计策略-家庭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二项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减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受访农户贫困发生率超过75%,非参与农户贫困发生率比参与农户高约29%。(2)收入偏低、脆弱性大,信息闭塞,难以获得金融支持是关键致贫因素。(3)农户参与湿地保护显著利于多维减贫,并对收入、生活质量、就业及发展单维度减贫具有显著影响。(4)生计策略多样化和非农化对减贫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4.48%和17.26%。[结论]建议提供多样化生计模式,对参与和非参与农户精准施策,完善保障机制,提高生计能力。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