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5)
2023(7798)
2022(6622)
2021(5963)
2020(5014)
2019(11238)
2018(10936)
2017(20977)
2016(11306)
2015(12068)
2014(11461)
2013(11340)
2012(10453)
2011(9467)
2010(9502)
2009(8404)
2008(8253)
2007(7259)
2006(6262)
2005(5651)
作者
(36171)
(30044)
(30020)
(28143)
(18937)
(14778)
(13255)
(11923)
(11538)
(10458)
(10367)
(9999)
(9843)
(9590)
(9560)
(9362)
(9287)
(9089)
(8716)
(8693)
(7864)
(7451)
(7257)
(6985)
(6888)
(6668)
(6494)
(6483)
(6197)
(6109)
学科
(43397)
经济(43345)
管理(31606)
(31482)
(25443)
企业(25443)
方法(20205)
数学(18031)
数学方法(17872)
(13808)
(12417)
贸易(12414)
(12300)
(12162)
(11736)
中国(11439)
业经(9552)
(9456)
(9031)
财务(9020)
财务管理(9004)
企业财务(8559)
农业(8208)
产业(7388)
地方(7374)
(7090)
银行(7040)
(6928)
(6907)
金融(6907)
机构
大学(162338)
学院(160470)
(65699)
经济(64605)
研究(59566)
管理(58561)
理学(51804)
理学院(51136)
管理学(50004)
管理学院(49742)
中国(43761)
科学(40714)
(39352)
(34543)
(32392)
农业(31681)
业大(31662)
研究所(29961)
(28560)
中心(26079)
(23681)
财经(23222)
(21703)
北京(21303)
(21291)
农业大学(21017)
经济学(20675)
(19471)
经济学院(18852)
(18809)
基金
项目(115814)
科学(90211)
基金(86284)
(80332)
国家(79695)
研究(73532)
科学基金(66418)
社会(48067)
自然(46907)
基金项目(46043)
自然科(45881)
自然科学(45864)
社会科(45669)
社会科学(45655)
自然科学基金(45128)
(44715)
(39095)
资助(35204)
教育(33110)
重点(26850)
编号(25950)
(25166)
计划(25034)
(24545)
(24269)
科研(23525)
创新(22839)
科技(22168)
(21831)
国家社会(20711)
期刊
(66162)
经济(66162)
研究(43117)
学报(38201)
(34134)
科学(31585)
中国(29642)
大学(27546)
学学(26619)
农业(22725)
(22543)
管理(20808)
(13424)
金融(13424)
经济研究(12734)
(12415)
财经(11598)
业经(11269)
业大(11247)
技术(10707)
教育(10552)
(9990)
(9888)
农业大学(9484)
问题(9066)
科技(8578)
商业(8055)
(7889)
林业(7887)
技术经济(7279)
共检索到228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邵涛  王玉银  李元元  杨梅  胡传圣  戚泽明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镀膜技术在Si(100)衬底上生长了La_2Ti_2O_7栅介质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及同步辐射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探索了不同温度下的后退火处理对薄膜结构及介电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退火处理的La_2Ti_2O_7薄膜为非晶态,退火后薄膜结晶形成单斜结构.红外谱表明退火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薄膜介电常数.沉积的非晶态薄膜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是因为损失了一些声子振动模式,尤其在低波数段损失的更加明显.实验结果说明后退火处理对La_2Ti_2O_7薄膜的介电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义炳  刘银春  张洪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掺铟氧化锌薄膜,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铟氧化锌薄膜仍为六角纤锌矿结构的ZnO相,在大于450 nm的波段薄膜样品的透射率都较高;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透射率先增后减,600℃时达到最大;薄膜样品的光学带隙都小于纯ZnO的理论值(3.37 eV),且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先减后增趋势;样品的结晶度与发光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红  廖国进  
采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基片上制备了氧化铝薄膜。研究了氧化铝薄膜的XRD谱和Al 2p核心能级的XPS谱随不同制备氧分压比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制备氧分压比的增加,薄膜中的铝元素从金属态逐渐升高到正3价,同时薄膜由晶态逐渐转变成非晶态。当氧分压比为11%时,可以得到符合化学计量比的、非晶态的、表面非常光滑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低的消光系数。AFM表面相貌图片显示:随氧分压比增加薄膜表面形貌呈现逐渐光滑的趋势。薄膜在300~1100nm波段有很高的透射率。以上性质表明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氧化铝薄膜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查何辰宇   邢月   项苗苗   邵翔  
自组装薄膜是一种修饰材料表面、使之功能化的有效方法。本文初步探讨了10,12-二十五二炔酸(PCDA)自组装薄膜对生长在金红石型二氧化钛(r-TiO_2)(110)单晶表面的单层二硫化钼(MoS_2)光学性能的调节作用。我们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发现,PCDA分子在MoS_2/TiO_2表面自组装成与在纯MoS_2表面相同的片状结构,并在紫外光(UV)照射下进一步聚合成共轭的导电聚二乙炔(PDA)链。在光致发光(PL)测量中观察到,PCDA组装薄膜的添加及其进一步光致聚合,会导致MoS_2中的负A激子(A-)发光逐步增加,而总发光强度逐渐下降,表明PCDA的组装及其聚合产物相对于MoS_2具有不同的电子给予性。这些结果加深了我们对多组分系统中界面相互作用的理解,同时也证明了自组装薄膜是调整二维材料复合体系的电子与光学特性的一种有效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勇锋  陈洪  贺梦冬  袁志庆  
对彩色吉丁虫Chrysochroa raja、节日虎甲虫Chrysina chrysagyrea等甲虫体壁多层薄膜结构色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当薄膜各层光学厚度近似等于可见光波长(380~750 nm)的四分之一时,分析了各膜层厚度、折射率以及入射角对单层薄膜和多层薄膜的反射率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甲虫彩虹色由多层膜薄膜的反射干涉而成,其反射谱带宽随着的增大而增大,高低折射率薄膜的光学厚度各自变化但总和保持不变时,薄膜颜色无明显变化,入射角对单层薄膜和多层薄膜的反射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结论将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甲虫的颜色和制备新一代仿生薄膜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丽敏  谢知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纳米颗粒ZnO/Bi3.6Eu0.4Ti3O12(BEu T)铁电复合薄膜.光致发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ZnO纳米颗粒,BEuT薄膜中Eu3+的发光大大增强,其强度大约是单纯BEu T薄膜的35倍.这种发光强度的极大改善归因于从ZnO到Eu3+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廷  张建军  孙若修  李梁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退耕年限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方法】以晋西黄土区不同退耕年限的荒草地、纯林地、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以农地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退耕年限对土壤密度、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退耕地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加深显著增加,0~60 cm土层平均密度分别为:农地(1.38 g/cm~3)>荒草地(1.27 g/cm~3)>纯林地(1.20 g/cm~3)>混交林地(1.18 g/cm~3),退耕还林后纯林地、混交林地与农地、草地的土壤密度差异显著(P 林地(52.87%)>农地(47.82%)>荒草地(45.97%)。退耕后形成的纯林地、混交林地与农地、草地的孔隙度差异显著(P 0.05)。土壤毛管孔隙度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混交林地、纯林地毛管孔隙度分别为51.21%和50.37%,与农地的毛管孔隙度(45.62%)显著差异。【结论】退耕还林工程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且混交林对土壤改良效果好于纯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恒硕  查同刚  张晓霞  
【目的】为评价晋西黄土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并为该地区水土保持林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的农地为对照,对晋西黄土区5种典型退耕还林林分(包括自然恢复山杨林、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纯林和油松人工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连续23年的定位观测。【结果】(1)所有人工林土壤密度随退耕年限呈现先上升(退耕后前1~4年)后下降(退耕后4~23年间)的趋势,在10~15年下降至一个比初始值更低的值后逐渐趋于平稳;自然恢复林随退耕年限土壤密度呈不断下降趋势,最高下降幅度为11.21%(0~20 cm土层)。(2)人工林土壤总孔隙度在前10~15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自然恢复林土壤总孔隙度随恢复年限上升趋势越来越缓慢,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累积变化率为1.4%和0.6%。(3)5种典型林分的毛管孔隙度均随退耕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人工林内20~40 cm土壤层的毛管孔隙度变化大于0~20 cm土层,自然恢复林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的累积变化率分别为2.5%和1.5%左右。【结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显著(P <0.05),4种人工林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退耕后的前10~15年内,其中刺槐×侧柏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更明显,建议该地区人工林恢复类型应以刺槐×侧柏混交林为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云杰  郝兰众  高伟  张亚萍  刘伟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研究前沿和激发学生对科研探索的兴趣,在大量科学研究工作基础上,设计了MoS_2/Si异质薄膜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气敏性能测量综合实验。该实验选题新颖,涵盖知识点丰富,实验各环节联系紧密,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素质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思宇  王景燕  龚伟  罗建跃  苏黎明  舒正悦  赵昌平  蔡煜  
以川南天然林(TRL)及其转变成的毛竹林(MZL)、檫木林(CML)、柳杉林(LSL)、杉木林(SML)和水杉林(SSL)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差异,以主成分分析法(ZCFM)和隶属函数法(LSHM)分别计算的土壤抗蚀性综合值Ⅰ(KSX-Ⅰ)和Ⅱ(KSX-Ⅱ)评价林分变化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探索简便易行的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差,呈现出有机质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孔隙度及物理稳定性指数降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容重、分散率及侵蚀系数增加。各林分土壤KSX-Ⅰ和K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邬静淳  欧阳  熊兴政  万盼  刘芸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治理示范区石门段2个树种(南川柳纯林和枫杨纯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相邻荒地土壤为对照,对3月(消落带出露期)至7月(消落带旱季)的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等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3月,枫杨林下土壤物理性质与荒地土壤差异不大,3个土层平均土壤总孔隙度(23.05%)、田间持水量(69.51g/kg)甚至略逊于荒地土壤(27.88%和86.24g/kg);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郝兰众  刘云杰  焦志勇  张亚萍  韩治德  薛庆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二维层状半导体的特性,设计了二硫化钼(MoS_2)薄膜制备、表征及光伏器件应用综合研究型实验。该实验包括磁控溅射技术制备MoS_2薄膜、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制作、晶格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电光性能测量等实验内容,形象展示了MoS_2薄膜生长、独特结构和优异器件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MoS_2新材料特征有整体的认知。该实验选题新颖,实验内容涵盖材料学、半导体物理、电子器件等知识点。教学实践表明,该综合研究实验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研究能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唐晓莉  马灵飞  
参考了国家木材物理性能和造纸原料化学组分分析标准,对大麻Cannabis sativa秆芯的主要物理性能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麻秆芯壁和秆芯的气干密度分别为0.240g·cm-3和0.193g·cm-3;大麻秆芯壁的弦向气干干缩率为5.68%,大麻秆芯的弦向气干干缩率为7.37%;大麻秆芯壁和秆芯的吸水率都随时间递增,12d后基本达吸水平衡;大麻秆芯的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99.1g·kg-1,酸不溶木质素质量分数为191.6g·kg-1,热水抽提物、冷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10g·kg-1氢氧化钠抽提物质量分数分别为56.6,42.6,57.2,308.1g·kg-1,灰分为14.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秋菊  常本超  张劲松  韩东来  隋玉刚  陈海龙  杨兴玉  王雪冬  焦峰  新家宪  刘峰  
【目的】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秸秆(S),秸秆+化肥(SNPK),单施化肥(NPK)。在2005年后连年处理,并于试验处理前和2010年、2015年试验处理期间调查土壤容重、硬度、孔隙、三相组成以及水稻产量。【结果】白浆土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10年产量平均,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水稻产量比对照和秸秆单独还田处理增产275.70%和133.23%,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4.17%。秸秆还田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永奀  罗薇  
根据运动草坪基质筛选试验,经过掺入大量有机、无机材料改良的运动草坪根区土壤,在草坪草生长过程中,土壤 A 层迅速分化、发育,土壤结构、容重、孔隙度、粘粒含量等影响土壤通气性和导水性等方面的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良好发展,为草坪草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这对建设优良运动草坪和建坪后的管理和国内建坪材料资源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