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25)
- 2023(12227)
- 2022(10237)
- 2021(9636)
- 2020(7831)
- 2019(18259)
- 2018(17844)
- 2017(34051)
- 2016(17753)
- 2015(19775)
- 2014(19410)
- 2013(18789)
- 2012(16970)
- 2011(14891)
- 2010(14842)
- 2009(13089)
- 2008(12690)
- 2007(10732)
- 2006(9323)
- 2005(7626)
- 学科
- 济(74278)
- 经济(74204)
- 管理(50397)
- 业(45151)
- 企(37349)
- 企业(37349)
- 方法(34705)
- 数学(30344)
- 数学方法(29965)
- 财(22335)
- 中国(22136)
- 税(22113)
- 税收(20671)
- 收(20496)
- 农(18564)
- 地方(16551)
- 业经(15559)
- 学(12987)
- 理论(12947)
- 农业(12618)
- 务(12239)
- 财务(12180)
- 财务管理(12162)
- 贸(11812)
- 贸易(11805)
- 和(11771)
- 企业财务(11528)
- 易(11408)
- 制(11208)
- 环境(11208)
- 机构
- 大学(238203)
- 学院(237452)
- 济(100175)
- 经济(98169)
- 管理(94066)
- 理学(81935)
- 理学院(81061)
- 管理学(79738)
- 管理学院(79251)
- 研究(73715)
- 中国(55062)
- 财(51912)
- 京(48382)
- 科学(42274)
- 财经(40455)
- 经(37015)
- 中心(35084)
- 江(34417)
- 所(33061)
- 经济学(32644)
- 范(30988)
- 师范(30741)
- 业大(30703)
- 财经大学(30372)
- 研究所(29651)
- 经济学院(29633)
- 北京(29401)
- 农(29322)
- 院(27581)
- 州(27233)
- 基金
- 项目(165200)
- 科学(132473)
- 研究(124499)
- 基金(122205)
- 家(104767)
- 国家(103927)
- 科学基金(91666)
- 社会(82440)
- 社会科(78239)
- 社会科学(78218)
- 基金项目(64840)
- 省(62962)
- 教育(57820)
- 自然(57157)
- 自然科(55907)
- 自然科学(55895)
- 自然科学基金(54847)
- 划(52989)
- 编号(50394)
- 资助(48288)
- 成果(40270)
- 部(37257)
- 重点(37169)
- 发(35365)
- 国家社会(35199)
- 创(35021)
- 课题(33763)
- 教育部(33199)
- 创新(32756)
- 人文(32563)
- 期刊
- 济(104155)
- 经济(104155)
- 研究(74483)
- 中国(41358)
- 财(40184)
- 管理(33944)
- 学报(30978)
- 科学(29267)
- 教育(26132)
- 农(25485)
- 大学(25075)
- 学学(23436)
- 技术(21776)
- 财经(19219)
- 经济研究(17539)
- 农业(17394)
- 融(17270)
- 金融(17270)
- 经(16632)
- 业经(16214)
- 务(16073)
- 税(15555)
- 问题(15351)
- 税务(13808)
- 图书(11010)
- 技术经济(10832)
- 财会(10539)
- 理论(10449)
- 现代(10407)
- 发(10402)
共检索到344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菁菁
后营改增时代地方税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地方税体系的重要构成,附加税性质是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典型特征,而当前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改革理论多基于税率与税基层面,没有基于其本质特征进行研究,理论探讨不足导致实践中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改革进程缓慢。基于此,本文以附加税理论为切入点,对中国城市维护建设税进行反思,并提出构建中国地方附加税制度的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
附加税 地方附加税 理论与实践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钱承浩
通过分析增值税下附加税费计价问题,建立适应增值税的附加税费计价模型,确立以计价模型为基础的建安造价计算程序和附加税费计价费率,并进行模型验证。
关键词:
增值税 建安造价 附加税费 计价模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钱承浩
通过分析增值税下附加税费计价问题,建立适应增值税的附加税费计价模型,确立以计价模型为基础的建安造价计算程序和附加税费计价费率,并进行模型验证。
关键词:
增值税 建安造价 附加税费 计价模型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程龙
本文针对增值税零税率下免抵额附加税的法律规定、征税范围概念进行分析,并从明确法规概念、统纳全行业区分企业类别、比例核算科学分摊三个方面提出免抵额征收附加税的建议,以期对增值税税制的完善提供思路。
关键词:
增值税零税率 免抵额 附加税 政策完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张瑛 邓力平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国发[2010]35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对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超 罗飞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实现税种改变,税收制度更为合理的同时,深层次上也将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税制以及财税体系改革,其最直观的体现,即是地方税主体税种受到冲击,重塑地方税体系已迫在眉睫。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现状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营改增")。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率先开展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试点。国务院多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翁嘉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地方税收是我国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改增"后地方税收面临着主体税种缺失、收入锐减、征管压力增大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地方税建设,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税权,加强地方税主体税种建设,健全和完善现行地方税税法,择机开征新的税种,加强国地税沟通协作,建立收入稳定的地方税体系,以增强地方税财政支撑能力。
关键词:
营改增 地方税体系 主体税种 税权 税制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邵丽丽
企业在进行进出口环节城市维护建设税(以下简称"城建税")的纳税实务操作时,经常会对城建税税额计算及纳税申报表的填列等产生疑问和困惑。为了给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在参考税收法规条款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子,详细阐述了进出口业务的城建税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等实务操作。
关键词:
城建税 增值税 进出口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顾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全市目前已基本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按户籍人口计算,城市化率已从1 978年的10 5%上升到2009年的71%,分别高于全国24.4个百分点和江苏省14 4个百分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明霞
我国自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进入后"营改增"时代以来,增值税税率档次过多的弊端日渐凸显出来,它不仅会扭曲增值税税收中性,导致不同行业之间税负不公平,影响资源配置,还使得税收征管更加复杂。目前在简化增值税税率档次的认识上,国内外学者几乎达成一致共识,差异主要在于简并成单一税率或是多档次税率以及税率水平的确定等方面。笔者基于产业发展方向、增值税税率下降的趋势及避免税负全面剧烈波动的考量,在现行多档次差别税率的基础上,设计了四种增值税税率简并方案,运用投入产出表法模拟测算不同的方案对全国各行业税负的影响,通过对四种模拟方案的财政收入效应、企业分工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综合分析与比较,确定现行增值税税率简并的最优方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明霞
我国自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进入后"营改增"时代以来,增值税税率档次过多的弊端日渐凸显出来,它不仅会扭曲增值税税收中性,导致不同行业之间税负不公平,影响资源配置,还使得税收征管更加复杂。目前在简化增值税税率档次的认识上,国内外学者几乎达成一致共识,差异主要在于简并成单一税率或是多档次税率以及税率水平的确定等方面。笔者基于产业发展方向、增值税税率下降的趋势及避免税负全面剧烈波动的考量,在现行多档次差别税率的基础上,设计了四种增值税税率简并方案,运用投入产出表法模拟测算不同的方案对全国各行业税负的影响,通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郝煜 薛邦烁
本文讨论了太平天国后建立的财政分权格局是如何在长期内走向崩溃的。同治年间的财政合理化改革使州县获得了与农业税正额成正比的附加税——钱漕盈余,以代替数额不明的非正式税费,用于州县的行政开支。然而,庚子事变后,为了应对激增的赔款和新政开支,中央政府破坏了财政分权,根据钱漕盈余的多寡向州县摊派其开支,迫使州县征收新的附加税费以应对其行政开支。利用1860—1911年的全国府级面板数据和清末河南省的县级截面数据,本文发现庚子事变之后田赋正额越多的地区,在提取钱漕盈余过程中承受的财政摊派越大,为维持政府运转征收的新附加税越多,引起的抗税活动也越多。由于缺乏对中央政府行为的制度性约束,更透明的地方财政收入反而使得中央政府更容易向下摊派其开支。结果,中央政府更不愿意发行以中央税入为基础的长期公债和纸币,从而延缓了向现代财政国家的转型。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财政摊派 附加税费 抗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晶 赵余 张美美 魏永华
现行地方税体系多年以来以营业税为主体税种,设置的税种数量较多但多为小税种,各税种间存在着职能交叉或缺位的现象。随着2016年营改增试点正式收官,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地方税体系将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为此,亟需优化或新征地方税相关税种,简并和优化职能重叠的税种,培育地方税体系主体税种,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限,重建地方税体系。
关键词:
地方税 营改增 主体税 地方税体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金秀
"营改增"导致地方主体税种缺失,迫切需要重构地方财税体系。本文分析认为,从我国税制结构看,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先行选择大共享税的分税制模式,构建以一般消费税为主、其他税补充的地方税体系,确立共享税分成收入与地方税并重、少量非税收入为辅、转移支付配合的多元化地方财力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