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94)
2023(15784)
2022(13666)
2021(12897)
2020(10380)
2019(24126)
2018(23987)
2017(45265)
2016(24613)
2015(27368)
2014(27538)
2013(27112)
2012(25426)
2011(23144)
2010(23568)
2009(21415)
2008(20739)
2007(18384)
2006(16544)
2005(14906)
作者
(72064)
(59752)
(59272)
(56338)
(38181)
(28647)
(26978)
(23439)
(22716)
(21648)
(20344)
(20298)
(19089)
(18993)
(18573)
(18370)
(17748)
(17686)
(17147)
(17043)
(14925)
(14839)
(14478)
(13648)
(13350)
(13345)
(13319)
(13244)
(12073)
(11854)
学科
(101477)
经济(101373)
管理(69803)
(68211)
(53135)
企业(53135)
方法(39665)
数学(33883)
数学方法(33441)
(31470)
中国(30852)
地方(27398)
(24127)
业经(23554)
(21976)
农业(21869)
(18565)
贸易(18551)
(18290)
环境(18150)
(17904)
(17091)
银行(17048)
(16446)
金融(16441)
(16423)
(16265)
理论(16143)
技术(16015)
(15359)
机构
学院(348366)
大学(347798)
(139137)
管理(136227)
经济(135925)
研究(123486)
理学(116581)
理学院(115186)
管理学(113259)
管理学院(112619)
中国(92647)
科学(76080)
(75851)
(64477)
(62743)
(58238)
研究所(56791)
中心(55580)
(52728)
业大(51438)
财经(50114)
(49086)
北京(48810)
师范(48659)
(45466)
农业(45136)
(44901)
(43243)
经济学(40363)
师范大学(39105)
基金
项目(233362)
科学(182923)
研究(173714)
基金(166782)
(144975)
国家(143665)
科学基金(122664)
社会(107777)
社会科(101976)
社会科学(101952)
(91595)
基金项目(88058)
教育(79290)
自然(78869)
(77298)
自然科(76970)
自然科学(76952)
自然科学基金(75531)
编号(72243)
资助(68535)
成果(59877)
(53689)
重点(52298)
(50856)
课题(50369)
(48196)
创新(44898)
项目编号(44022)
科研(43884)
国家社会(43409)
期刊
(161795)
经济(161795)
研究(108591)
中国(72325)
(54429)
学报(53800)
管理(51140)
科学(50575)
(46657)
教育(45039)
大学(40668)
学学(37960)
农业(37781)
(34751)
金融(34751)
技术(30437)
业经(27673)
经济研究(24992)
财经(23579)
问题(20712)
(20084)
图书(19910)
(19168)
科技(17177)
理论(16991)
技术经济(16710)
现代(16224)
资源(15705)
(15678)
实践(15619)
共检索到533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景福  董帮国  
民族地区整体贫困的普遍性、特定族群贫困的深度性仍然十分突出,在"后脱贫时代"应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减贫"的原则。政府绿色治理的制度设计、产业循环体系以及公众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共同构成了绿色发展的"三方主体"行为框架,共同构建了"三位一体、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民族地区绿色发展与减贫路径和对策包括各类生态资源"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弘扬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态伦理文化及提升生态文化自觉意识,以生态资源、生态资本和文化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培育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六产业"增长极,持续实施和完善生态移民、生态修复、生态补偿,以及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开发和应用清洁能源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志仪  闫倩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与发展 郭志仪,闫倩1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着急剧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和我国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西部地区内部较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德雨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面临推进精准脱贫与保护自然资本并重的挑战,其绿色减贫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探讨了贵州绿色减贫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内涵,并对贵州绿色发展和精准脱贫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12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调查数据,深入阐述了贵州精准脱贫取得的成效以及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伍阳  
发挥生态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重要支撑功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既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转型,契合了马克思物质变换逻辑,又能满足解决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过渡时期,武陵山民族地区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上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还面临着扶持政策衔接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生产方式转换难和生态文化传承难等现实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在实施乡村振兴规划中,武陵山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应立足本土自然生态空间与乡土文化场域,持续发挥生态文化的禀赋优势,从制度引领、产业衔接与技术创新等维度构建生态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现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蓝红星  胡原  
[目的]基于四川省及各市州统计年鉴数据,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通过对绿色减贫的双向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经合组织绿色增长测度指标体系和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确定绿色减贫绩效的4项指数18个指标,构建民族地区绿色减贫指标评价体系,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定量评价。4项主要指标包括绿色经济增长指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和扶贫开发减贫指数。[结果]大小凉山彝区各县的绿色减贫指数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越西县和美姑县的绿色减贫指数最低,均小于0. 1;盐源县最高,两年均高于0. 35;该片区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绩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小凉山彝区绿色减贫指数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片区外围地区优于中部地区的特点;大凉山与小凉山绿色减贫绩效差距悬殊,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高于大凉山彝区。[结论]深度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陷阱,必须处理好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大小凉山彝区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大脱贫攻坚投入,摆脱贫困陷阱;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代表的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绿色减贫水平提升潜力很大,绿色减贫是其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性脱贫的重要路径;绿色减贫能有助于精准脱贫攻坚战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步推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容  
渝东南民族地区长期贫困落后,但当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地制宜发展当地民族民俗游是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通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民俗游的SWOT分析,可见此旅游产品具有切合当地实际,富有特色,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但在规划和实施时应注意开发和保护的平衡问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晓燕  
增加精准脱贫的"绿色"含量,能为实现精准脱贫提供根本保障和发展新契机,并能为"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当前我国精准脱贫实践中面临绿色发展原则难以落细落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凸显、缺少环境友好型的扶贫产业、精准脱贫规划缺少生态要素等困境。加强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积极整合各项生态资源、牢牢地把握住生态底线、全面推进生态移民工程是我国实现精准脱贫、推进绿色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跃平  张倩  
步入新的时期,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提出了新的实践指引。面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应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扶贫模式,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全面脱贫的新路子。研究发现,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可遵循三大新路径:一是加快推进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模式的多元发展;二是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三是精心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的合作产业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跃平  张倩  
步入新的时期,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提出了新的实践指引。面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应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扶贫模式,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全面脱贫的新路子。研究发现,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可遵循三大新路径:一是加快推进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模式的多元发展;二是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三是精心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的合作产业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英慧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实现绿色发展,是民族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大数据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与创新的新动力与资源,大数据为民族地区实现绿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根据自身优势与发展突出问题,大数据导向下的民族地区绿色发展可以将数据导向绿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绿色能源产业、绿色旅游业、精准扶贫作为重点发展领域。通过实施构建民族地区大数据开放平台、大数据协同创新、发展绿色重点领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推动民族地区绿色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雄彪  
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扶贫攻坚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优势。本文以广西为例,提出了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分析了广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能力,研究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思路、措施和路径,对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扶贫富民提供一定的样本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公共投资基础设施不足导致的民族地区发展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质量脱贫机制的有效运转。打好脱贫攻坚,不仅要注重脱贫成效,更要在新形势下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本文论述了高质量脱贫的内涵与意义,重点分析了公共投资在民族地区脱贫中的作用,并针对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主持人的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地区长期以来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全民富裕目标的短板,加快脱贫致富、提高发展能力是这些地区政府和老百姓奋斗的目标。如果说以前脱贫大多是以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那么当下的扶贫更加强调绿色,寻求守住青山绿水和实现经济发展之间有效结合的最佳方案。这其中,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选取环保的产业和龙头企业提供精准支持,带动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从而帮助他们建设和谐稳定的绿色家园。本刊记者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萍萍  胡仪元  
保护生态环境与脱贫攻坚是陕南地区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前者关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供水,后者关系完成国家2018年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陕南地区绿色产业脱贫面临着总体实力偏弱、工业化程度低、各产业比重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制约,应完善陕南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产业脱贫保障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