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9)
- 2023(8481)
- 2022(7129)
- 2021(6870)
- 2020(5434)
- 2019(12324)
- 2018(12010)
- 2017(22553)
- 2016(12005)
- 2015(12985)
- 2014(12714)
- 2013(12522)
- 2012(11618)
- 2011(10836)
- 2010(11267)
- 2009(10377)
- 2008(10180)
- 2007(9600)
- 2006(8981)
- 2005(7904)
- 学科
- 农(51012)
- 济(50207)
- 经济(50049)
- 业(42447)
- 农业(34502)
- 管理(27880)
- 企(20851)
- 企业(20851)
- 业经(19491)
- 中国(15389)
- 方法(14355)
- 农业经济(12430)
- 策(12337)
- 制(12243)
- 地方(12072)
- 财(11791)
- 数学(10851)
- 发(10710)
- 数学方法(10683)
- 及其(10297)
- 收入(10100)
- 政策(9738)
- 村(9705)
- 农村(9687)
- 贸(9559)
- 贸易(9554)
- 易(9386)
- 方针(9352)
- 发展(9244)
- 展(9228)
- 机构
- 学院(169671)
- 大学(161975)
- 济(73410)
- 经济(71840)
- 管理(65310)
- 研究(59192)
- 理学(55813)
- 理学院(55252)
- 管理学(54435)
- 管理学院(54104)
- 中国(48158)
- 农(47986)
- 农业(35861)
- 财(33622)
- 科学(33372)
- 京(33064)
- 业大(29715)
- 所(29169)
- 中心(28936)
- 江(27723)
- 研究所(25855)
- 财经(25009)
- 范(23489)
- 师范(23373)
- 经(22677)
- 农业大学(21767)
- 州(21348)
- 省(20800)
- 经济管理(20690)
- 北京(20411)
- 基金
- 项目(107072)
- 研究(86412)
- 科学(85010)
- 基金(76497)
- 家(64736)
- 国家(63926)
- 社会(56991)
- 科学基金(54922)
- 社会科(52428)
- 社会科学(52412)
- 省(43267)
- 基金项目(39709)
- 编号(38316)
- 教育(37797)
- 划(34737)
- 成果(31941)
- 自然(31645)
- 自然科(30858)
- 自然科学(30852)
- 自然科学基金(30340)
- 资助(29747)
- 农(28958)
- 课题(25529)
- 发(25209)
- 部(24288)
- 性(23321)
- 重点(23254)
- 国家社会(22620)
- 制(22424)
- 创(22012)
- 期刊
- 济(95897)
- 经济(95897)
- 农(55982)
- 研究(52077)
- 中国(41089)
- 农业(37821)
- 科学(23767)
- 财(23565)
- 学报(23373)
- 融(22772)
- 金融(22772)
- 业经(22733)
- 教育(20501)
- 管理(19933)
- 大学(19680)
- 学学(18718)
- 业(16528)
- 农业经济(15046)
- 农村(14828)
- 村(14828)
- 问题(13352)
- 技术(13315)
- 经济研究(12288)
- 财经(11794)
- 世界(11123)
- 版(11042)
- 社会(10219)
- 经(10130)
- 经济问题(10077)
- 农村经济(9658)
共检索到271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兰剑 慈勤英
后脱贫攻坚时代,中国农村反贫困形势进入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的新阶段,面临着新形势:"两无人口"数量巨大,兜底脱贫压力激增,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已脱贫人口返贫风险大,农村贫困人口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反贫困"造血"功能不足,救助标准过低,兜底脱贫作用有限,救助政策简单叠加,能力提升政策缺失,低收入群体争当"贫困户"。面对后脱贫攻坚时代农村反贫困的新形势,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亟需强化兜底脱贫保障和政策衔接,更加关注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规避救助依赖,建立贫困风险预警机制,注重贫困者长远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军 魏小英 李珊
我国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正式进入后脱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新使命。然而,面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专业建设、专业学习、服务能力、资源供给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因此,职业教育要从营造社会主义乡村文化氛围、深入调整专业建设模式、全面落实乡村地区产教融合、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效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技术、人力支撑。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职业教育 脱贫攻坚成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娟 潘文献 梁艳鸿
近年来,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和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对广西重点深度贫困村的调研表明,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和增收困难,内生动力不足,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水平不高等。应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落实责任,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精准破解深度贫困村农民增收瓶颈,全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加快提升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多管齐下全面激发深度贫困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大对边境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加强扶贫领域风险监测防控管理。
关键词:
广西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 路径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华
通过与秦巴山区某县B村村三委会班子的座谈以及对该村29户贫户的入户调查,笔者发现B村"穷根子"拔除难度较大,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医疗教育支出占比极高,残障、疾病、年老、上学是致贫主因;收支结余较低,房屋居住危漏率较高。除了贫困户自身制约因素外,当前实施的各项脱贫举措也存在一些问题,用精准的视角加以审视,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仍需再"精准发力",持续细化落实"一户一策",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协同各项帮扶举措,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关键词:
农村 脱贫攻坚 实践困境 路径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燕继荣
由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的问题。结构性贫困是困扰发展的国家问题,因此,贫困问题不仅应该被视为国家发展状况的衡量尺度,也应该成为国家治理的任务,反映国家治理的水平。中国扶贫成就突出,尤其是2012年之后在"大扶贫"格局之下开展了"脱贫攻坚战",把贫困治理纳入国家治理的战略目标,实行政府专项治理的方式,动员党政机构、企业、军队、学校、社会组织与团体全员参与,采用精确识别、建档立卡、责任到人的方法,凭借国家制度体系的政治和行政优势,运用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储备,精准施策,对口支援,采用产业脱贫、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教育支持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中国贫困治理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为后发展国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贫困 反贫困 治理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方明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精准发力如期全面完成任务?农村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是战略重点,需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要多渠道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按现行标准,我国2020年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要达到4000元人民币;另一方面,要致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建设美丽乡村。这就要求在扶贫工作中严格对标,扬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个体贫困、群体性贫困和区域性贫困特征,收入构成和生活短板,应当将政府扶贫、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参与扶贫、社会力量扶贫整合起来,创新扶贫方式,推动农村贫困人口持续高质量脱贫。海南共享农庄是农村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模式的有益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庆东 张成勇
服务脱贫攻坚是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良好契机。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持续性"输血"能力不足、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偏弱、扶贫协作中地位较边缘、"发展悖论"瓶颈难突破等现实困境。为更好服务脱贫攻坚,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优化工作路径:借船出海,善用政策机遇;搭建平台,协调各方资源;对接产业,强化自身建设;更新理念,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守土有责,做好资助育人。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脱贫攻坚 现实困境 路径优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宇涵 黄滢 郑新业
脱贫攻坚实现了对农村地区的整体改造。精准扶贫除对贫困人口带来直接影响外,还通过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善、社会资本积累和相对收入位置变化对非贫困人口产生溢出效应。本文利用中国贫困人口微观追踪数据库中针对非贫困户展开的调查数据,估计了脱贫攻坚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脱贫攻坚产生了"贫困村效应",即贫困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整体提升,显著提高了非贫困户的生活满意度;而贫困户收入的相对增长能够促进农村社会资本积累,但同时会导致非贫困户相对收入位置下降,分别产生正向的"邻善效应"和负向的"位置效应"。更换不同形式的变量和模型,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研究显示,脱贫攻坚对不同收入水平的非贫困户的影响是不一致的。随着收入的提高,脱贫攻坚的"贫困村效应"增加;而贫困户收入相对增长产生的"邻善效应"和"位置效应"均对于中等收入非贫困户更为显著。综合考虑以上机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发现,脱贫攻坚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其中对高收入群体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脱贫攻坚影响的评价维度,为全面准确地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总体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秀荣
反贫困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但实施反贫困政策与是否脱贫不是一回事。全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脱贫效果不佳,新中国初期30年冀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使农民集体脱贫的效果也不佳,中国的有效脱贫始于农村改革开放。中国脱贫的主要特点是脱贫人口多、脱贫速度快、脱贫地区广、总体脱贫稳定性好。中国成功脱贫的要素是:1993年前的脱贫基本归功于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1993年之后主要归功于政府系统推进的反贫困政策,其中尤其是扶贫组织建立、机制完善、强有力的行政执行能力、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巨量的资金投入等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的脱贫依然还是低水平的,2020年后的反贫困任务主要是提高脱贫标准与缩小相对贫困并行、从一般贫困转向特殊群体、从单维贫困拓展到多维贫困、从农村贫困延伸到城市贫困,尤其要重视的是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把握好城乡扶贫政策侧重点、贫困标准设定与计算等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 曹姣
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全面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形成联动机制。当前二者在衔接过程中面临着统筹协调工作不畅,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易地搬迁治理低效,自主脱贫意识淡薄,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利益联结要素缺乏等多重困境。浙江德清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采取集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现阶段应采取整合政策力量与深化农村改革、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易地搬迁脱贫与城乡融合发展、智志双扶解困与基层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利益联结建构与提高农民收益等六个方面衔接的关键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于大川 李嘉欣 蒋帆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新发展阶段下农村贫困治理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贫困脆弱性的视角,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多元线性回归法(OLS),从是否参保和保障水平两个方面检验农村医疗保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效能。研究表明,农民的贫困脆弱性总体不高,但老年、健康状况差、中西部等弱势农民群体的贫困脆弱性相对较高。无论是参加农村医疗保险还是提高农村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都能显著降低农民的贫困脆弱性,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医疗保险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在不同农民群体中存在差异性,对降低弱势农民群体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更强,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农村医疗保险建设投入、实行倾斜性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采取综合性贫困治理措施,从而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关键词:
农村医疗保险 脱贫攻坚成果 贫困脆弱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德军 鄢鸿 何爱军
金融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帮助贫困人群重塑良好信用,形成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和提升信用的良性循环。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广元市中心支行针对农村地区失信农户信贷准入资格缺失、无法获贷发展产业的问题,探索构建对非主观恶意失信农户信用
关键词:
救助对象 精准扶贫 贫困户 建档立卡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兰剑
离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不到2年的时间,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任务非常重,还有较大规模的贫困人口,以及较高的贫困发生率,亟需加快做好"弱有所扶"的民生建设,助推弱势群体如期实现脱贫。基于武陵山地区X县16村的问卷调查发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人力资本严重缺乏,老弱病残人口多,劳动力严重不足,家庭经济十分脆弱;"弱有所扶"的民生建设存在低保兜底保障效用有限,医疗保障不足,对残疾人扶助缺失,养老保险缴费压力大,因贫困"摘帽"的目标压力,贫困农户受助机会显著降低等突出问题。聚焦民族地区弱势群体基本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亟需加快建成基于兜底保障、"医疗-养老-助残"、社会参与和发展扶持为主导的"弱有所扶"多层次保障体系。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脱贫攻坚 弱有所扶 保障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国防
近年来,从总体上看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部分偏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旧落后,难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一个短板,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脱贫攻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基础设施 交通 水利 网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经球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聚焦深度贫困、打好深度贫困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在脱贫攻坚的语境下,深度贫困具有特殊的指向。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具有分布区域整体性、目标达成难度层次性、致贫因素多重叠加性、贫困状态持续性、治理效益递减性、脱贫脆弱性等特征。深度贫困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推进民族地区深度贫困治理,必须找准切入点,把好立足点,突破关键点,强化支撑点,协同共振点。
关键词:
深度贫困 脱贫攻坚 路径创新 民族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