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67)
- 2023(4351)
- 2022(3762)
- 2021(3609)
- 2020(2827)
- 2019(6527)
- 2018(6466)
- 2017(11614)
- 2016(6348)
- 2015(6879)
- 2014(6932)
- 2013(6652)
- 2012(6385)
- 2011(5810)
- 2010(6217)
- 2009(5582)
- 2008(5523)
- 2007(5057)
- 2006(4756)
- 2005(4344)
- 学科
- 济(21537)
- 经济(21514)
- 管理(19168)
- 业(18286)
- 企(14204)
- 企业(14204)
- 农(8711)
- 财(7582)
- 中国(7418)
- 策(7391)
- 方法(6617)
- 贸(6001)
- 贸易(5998)
- 易(5874)
- 制(5716)
- 数学(5686)
- 农业(5574)
- 数学方法(5550)
- 及其(5402)
- 政策(5240)
- 业经(5197)
- 银(4950)
- 银行(4947)
- 地方(4914)
- 行(4784)
- 税(4746)
- 税收(4610)
- 方针(4593)
- 收(4579)
- 述(4537)
- 机构
- 学院(87954)
- 大学(86589)
- 济(37620)
- 经济(36708)
- 管理(33040)
- 研究(32415)
- 理学(27494)
- 理学院(27188)
- 管理学(26797)
- 管理学院(26599)
- 中国(25548)
- 财(19887)
- 京(18221)
- 科学(17418)
- 所(16157)
- 中心(14826)
- 江(14788)
- 财经(14333)
- 研究所(14230)
- 农(13026)
- 经(12985)
- 范(12672)
- 师范(12603)
- 院(11952)
- 北京(11907)
- 州(11412)
- 经济学(10815)
- 业大(10580)
- 财经大学(10379)
- 农业(10034)
- 基金
- 项目(52216)
- 研究(42254)
- 科学(41312)
- 基金(36908)
- 家(31067)
- 国家(30761)
- 科学基金(26212)
- 社会(25945)
- 社会科(24543)
- 社会科学(24537)
- 省(20043)
- 教育(19679)
- 编号(18379)
- 基金项目(18073)
- 划(17250)
- 成果(16572)
- 自然(15755)
- 资助(15691)
- 自然科(15367)
- 自然科学(15362)
- 自然科学基金(15104)
- 课题(13370)
- 部(12017)
- 发(11871)
- 重点(11696)
- 性(11678)
- 策(11578)
- 年(11405)
- 项目编号(11151)
- 创(10659)
共检索到146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健
后脱欧时代,英国自身及其与欧美两大力量的关系将会发生较大变化,这将是影响未来英国对华政策的主要变量。从英国自身来看,由于其国际地位的变化,对华心态及认知也将发生变化,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可能加大。美国因素会更为突出,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英国对华政策及中英关系。中英关系中的欧盟因素也会逐渐凸显,成为一个重要变量。欧盟将十分关注英国对华政策特别是经贸政策,并将试图施加影响。但英国对华政策的最主要出发点还是英国对自身利益的判断。英国脱欧后,其全球利益和全球视野不会有根本性变化,中国对英国的吸引力以及英国对中国的重视也都并未改变,这些都是英国对华政策中的不变因素,也是未来中英关系的稳定性所在。从根本上讲,英国对华政策取决于中英双方对彼此的态度,取决于双方关系中的利益所在。预计未来英国对华政策会有较大的摇摆性和不稳定性,但主线仍将是务实合作。后脱欧时代中英关系虽然会有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也将带来新的合作机会。
关键词:
英国 后脱欧时代 对华政策 中英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鹤
1995年7月,欧盟执委会公布了“中欧关采长期政策”的对华政策草案,这是欧盟有史以来制定的第一个全面对华政策。欧盟对华政策的出台,无疑对欧洲与中国都是一个发展台作关系的良好机遇,其中的一些建议和措施若能加以自理利用,将会自助于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时它也向我国提出了严的挑战。为此要求我们,应在重视会后长远发展利益的事础上,拓宽视野,制定一项长期、稳定、积极的对欧政策,并尽快地提出对应的具体可行的措施,在国内有关部门之间建五起协调体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袁锋
乔治·W·布什在总统竞选期间多次声称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而非战略伙伴。布什对华政策的出笼 ,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也将受客观历史舞台的制约。布什主政后可能采取扩大交往与加强遏制并行的方针 ,将美中关系限制在“战略竞争对手”框架内。美中关系将会出现新的磨合期。
关键词:
对华政策 美中关系 战略伙伴 竞争对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万文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如何定位中国的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的摇摆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 ,在对华政策的内容上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 ;最后 ,在对华政策的目标上表现出有丰富内涵的多重性。
关键词:
美国 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基本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兰天
20 0 1年又有新政策出台。欧盟的对华政策是要在经济领域中表现为贸易方面对中国的依赖与竞争 ,投资的渗透、利用与限制 ,货币金融的相互依存和控制。目前 ,欧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因此 ,细致、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欧盟对华政策的政治经济背景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与欧盟的经贸合作。
关键词:
欧盟 欧盟对华政策 政治 经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刘玉丽
一国在面对由崛起国而引发的权力体系结构变化时,囿于自身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局限性,为抵消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威胁,易对崛起国或潜在霸权国实施"对冲"战略。根据一国对威胁认知及相对能力的强弱,其实施的对冲战略强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在综合运用对冲战略分析框架并引入影响"对冲"强度变化的因素后认为,相较之前,2015年后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实施了牵制和制衡成分较为凸显的"强对冲"战略。这种转变是在日本南海威胁认知度提高,"对冲"中国相对能力增强及与中国信任程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做出的对本国利益较为有利的战略调整。
关键词:
制衡 对冲 日本 南海 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鸣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贾昕昕
冷战后,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日本对华政策中双面性特征充分显现: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的出发点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关键词:
对华政策 合作 防范 积极接触 温和遏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贾昕昕
冷战后 ,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 ,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 ,日本对华政策中两面性特征充分显现 :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 ,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 ,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关键词:
冷战后 中日关系 日本对华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新
国家利益决定美国的对华外交政策,但国家利益的界定受到国际与国内政治变化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曾陷入对华关系的“认知困境”,由此导致美国在选择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政策时往往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貌似矛盾的政策,其实是由美国在不同阶段对国家利益的不同界定所决定的。厘清美国国家利益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及实质,是把握中美关系发展规律的关键。
关键词:
国家利益 对华认知困境 对华政策轨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宪良 张梅
回顾十几年来的中俄关系,可以说,两国关系发展虽有波动,但总体而言,是不断向前的。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徘徊期后,中俄关系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如今,两国关系已渐趋稳定,走向成熟。基于中俄两国均处于经济腾飞的特殊发展时期,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今后,在两国关系的发展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有磕绊。我们应理性地看待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应重视这种战略关系,又不能过于倚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骏 冯倩
2016年6月24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讨论是否继续留在欧盟。最终,"脱欧"派获得最终胜利,英国成为首个投票脱离欧盟的国家。消息一出,立刻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这与英国强烈的主权和民族优越感有关。英国在历史上号称是日不落帝国,英国的主权和民族优越感一直非常强烈,而自从加入欧盟后,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在法规制定方面,无绝对话语权,欧盟制定不了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骏 冯倩
2016年6月24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讨论是否继续留在欧盟。最终,"脱欧"派获得最终胜利,英国成为首个投票脱离欧盟的国家。消息一出,立刻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这与英国强烈的主权和民族优越感有关。英国在历史上号称是日不落帝国,英国的主权和民族优越感一直非常强烈,而自从加入欧盟后,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在法规制定方面,无绝对话语权,欧盟制定不了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天聪 钱政宇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在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与韩国大选重叠之年,保守势力代表尹锡悦上任,韩国的外交政策方向由“中美并重”一定程度上转为“向美西方倾斜”。尹锡悦政府调整对华政策有深刻的国内外背景,中韩关系的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但总体来看,韩国对华基本利益诉求和核心战略认知未变,尹锡悦政府对华政策“全面脱轨”的可能性不大,中韩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仍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Н.Л.玛玛耶娃 朱显平 王玉国
本文将全面抗战前的苏中关系置于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结合中国国内因日本侵略而引发的一系列与维护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研究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的苏联对华政策。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当时苏联与"中华民国"官方政府和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支持下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同时进行的交往与合作。本文揭示了苏联对中国抗日的两个战场给予支持的历史事实,即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特区(指陕甘宁边区——译注)和"敌后解放区"为根据地的敌后抗战战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