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6)
- 2023(10276)
- 2022(8399)
- 2021(7648)
- 2020(5866)
- 2019(13254)
- 2018(12979)
- 2017(23845)
- 2016(12491)
- 2015(14001)
- 2014(14090)
- 2013(14058)
- 2012(13678)
- 2011(12787)
- 2010(13621)
- 2009(13119)
- 2008(12028)
- 2007(10651)
- 2006(10085)
- 2005(9595)
- 学科
- 济(78670)
- 经济(78616)
- 管理(31810)
- 业(29961)
- 地方(25851)
- 中国(23118)
- 企(21586)
- 企业(21586)
- 方法(19342)
- 农(18423)
- 业经(16632)
- 数学(16464)
- 数学方法(16360)
- 地方经济(16009)
- 学(13350)
- 融(13095)
- 金融(13094)
- 农业(13057)
- 发(12225)
- 银(11912)
- 制(11901)
- 银行(11900)
- 行(11706)
- 环境(10769)
- 财(10752)
- 贸(10539)
- 贸易(10527)
- 易(9966)
- 发展(9067)
- 展(9036)
- 机构
- 学院(191215)
- 大学(188443)
- 济(89988)
- 经济(88216)
- 研究(76297)
- 管理(66005)
- 中国(58300)
- 理学(54331)
- 理学院(53573)
- 管理学(52809)
- 管理学院(52433)
- 京(44179)
- 科学(43321)
- 财(39447)
- 所(39329)
- 研究所(35039)
- 中心(32869)
- 江(30419)
- 财经(29978)
- 农(29839)
- 北京(29682)
- 经济学(28458)
- 范(27526)
- 师范(27303)
- 院(27288)
- 经(27025)
- 经济学院(25106)
- 业大(24703)
- 州(24410)
- 科学院(23359)
- 基金
- 项目(115034)
- 科学(90101)
- 研究(88700)
- 基金(80320)
- 家(68814)
- 国家(68144)
- 社会(57868)
- 科学基金(57442)
- 社会科(54832)
- 社会科学(54821)
- 省(45332)
- 基金项目(41274)
- 教育(39484)
- 划(38272)
- 编号(35897)
- 自然(32797)
- 资助(32622)
- 发(32565)
- 自然科(31938)
- 自然科学(31932)
- 自然科学基金(31326)
- 成果(30379)
- 课题(27137)
- 发展(27106)
- 展(26661)
- 重点(26593)
- 部(24786)
- 国家社会(23713)
- 创(23625)
- 性(22578)
共检索到322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母爱英 王叶军 单海鹏
后危机时代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方向,而且将深刻影响我国都市圈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并提出了其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樊舒琪 胡琬晶
在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中国重点区域京津冀为研究对象,从机场群和城市群的界定入手,构建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机场群与城市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两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耦合和优质协调状态,北京作为大都市,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及波动状态影响最大;但从各区域看,北京的强中心发展与周边区域机场、城市的发展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天津、河北区域的协调程度仍处于良及以下水平,说明首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强烈,大都市圈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大都市圈发展视角设计了危机经济时代的四大对策,为加快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樊舒琪 胡琬晶
在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中国重点区域京津冀为研究对象,从机场群和城市群的界定入手,构建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机场群与城市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两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耦合和优质协调状态,北京作为大都市,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及波动状态影响最大;但从各区域看,北京的强中心发展与周边区域机场、城市的发展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天津、河北区域的协调程度仍处于良及以下水平,说明首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强烈,大都市圈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大都市圈发展视角设计了危机经济时代的四大对策,为加快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 孙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现代物流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业是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载体,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之一,京津冀都市圈不仅历史悠久,并且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都市圈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未兵 彭涛
本文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超前谋划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就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作者的若干看法。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结构调整 路径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李彦晓 王丽艳 严佳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发展天津都市圈成为天津深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天津都市圈建设的互动关系基础上,借鉴日本东京都市圈发展经验,依据“核心—边缘”理论,构建“禀赋差异—制度冲击—经济集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天津都市圈建设逻辑框架,分析天津都市圈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天津都市圈发展路径与对策:一是加快推进天津都市圈规划编制,完善都市圈协同治理机制;二是以优化产业分工推动产业链发展,提升转移产业对接能力;三是强化点对点交通与市郊铁路建设,提高都市圈空间通达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慧超 李燕飞 金浩
通过统计数据,建立经济评估体系,对三大都市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长三角"、"珠三角"有一定差距;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内工业结构趋同。与"长珠三角"比较,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应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人才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作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取向。
关键词:
京津冀都市圈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景文 王金鹤 马明
本文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都市圈2007-2016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考察,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增速有差异,其中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增速较快;从不同维度来看,京津冀都市圈创新和绿色指数发展质量较好;从区域差异来看,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质量整体差距不断缩小,协同发展不断增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大军 朱相宇
选取2008-2013年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北京、天津、唐山、保定、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承德等10个城市的市辖区人口、GDP、第三产业产值等统计数据,运用普夫模型、位序-规模法则、罗特卡对数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体系与经济发展等级规模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为该城市圈城市体系结构的增强、核心城市首位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京津冀 都市圈 等级规模结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蒙
本文从京津冀地区经济收敛性测算这一角度,对三地协同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从1995—2013年的较长时期看,京津冀总体上呈现经济发散趋势,但其间经历了收敛—发散—再收敛三个阶段;从影响因素看,京津冀地区存在生产要素配置失衡、国有企业比重过高以及产业同构与结构梯度差异并存等问题。三地经济协同发展的突破路径主要在于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市场化进程以及合理的产业转移和错位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收敛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景文 孟真 梁志霞 潘莹雪
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0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及圈内各城市存在σ收敛,各城市内部的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区域内经济差距逐渐缩小,都市圈整体及大部分城市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仅唐山市不存在条件β收敛;条件β收敛测算结果表明,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效果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景文 李松林 梁志霞 柳霞
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产业分解和偏离—份额分析法,从产业结构角度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差异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各市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经济差异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基尼系数产业分解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扩大了经济差异,集中效应缩小了经济差异。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产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天津市的产业竞争力优势较大,但产业结构处于劣势;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均处于劣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叶裕民 李彦军 倪稞
文章通过对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流动特征的分析,认为长期以来京津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充分享受了对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吸纳的聚集效应,但是由于行政分割,生产要素的扩散作用却被弱化,没有起到中心城市的作用。文章认为,构建京津冀城市圈区域与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核心任务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并提出"四步走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京津冀城市群非农产业就业机会;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口流动管理机制;以"三个集中"谋求聚集经济效应;为广大乡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
京津冀 都市圈 人口流动 城乡统筹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祥
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目前已进入全面启动、积极推动的实质性操作阶段。众多专家、教授聚集一堂,针对有关机制、政策问题和制约因素,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创新发展,共谋大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位于京津冀地区,对于京津冀都市圈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服务责无旁贷,而且为发展学科建设、区域经济理论、实践问题提供交流平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