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2)
2023(7888)
2022(6609)
2021(6525)
2020(5328)
2019(12237)
2018(11857)
2017(21969)
2016(11826)
2015(13282)
2014(12814)
2013(12712)
2012(12004)
2011(11076)
2010(11172)
2009(10213)
2008(10069)
2007(8779)
2006(8047)
2005(7470)
作者
(31412)
(26172)
(26072)
(25154)
(17028)
(12412)
(11877)
(10241)
(10199)
(9457)
(9239)
(8653)
(8571)
(8561)
(8445)
(8201)
(7897)
(7623)
(7547)
(7391)
(6732)
(6337)
(6274)
(6029)
(6024)
(5960)
(5781)
(5546)
(5317)
(5260)
学科
(49788)
经济(49738)
管理(31497)
(29233)
(21619)
企业(21619)
中国(20272)
方法(20153)
数学(18518)
数学方法(18334)
(14890)
(13581)
贸易(13572)
(13367)
(12912)
(10816)
(10306)
(9587)
银行(9581)
农业(9437)
业经(9348)
(9318)
(8542)
金融(8542)
地方(8317)
及其(8233)
(8161)
环境(7609)
(7448)
政策(7411)
机构
大学(166619)
学院(164062)
(81576)
经济(80250)
研究(65121)
管理(61300)
中国(52307)
理学(51745)
理学院(51153)
管理学(50553)
管理学院(50213)
(37758)
(36183)
科学(34213)
(32288)
财经(29040)
研究所(29032)
中心(28496)
经济学(26981)
(26800)
经济学院(24250)
北京(23974)
(23653)
(23325)
(23048)
(21871)
师范(21753)
财经大学(21618)
科学院(19242)
业大(18959)
基金
项目(104126)
科学(83865)
研究(80178)
基金(78826)
(68171)
国家(67655)
科学基金(57619)
社会(53963)
社会科(51289)
社会科学(51281)
基金项目(39408)
教育(36405)
(35510)
自然(34201)
自然科(33452)
自然科学(33443)
资助(33416)
自然科学基金(32932)
(31743)
编号(31142)
成果(26943)
(25640)
中国(23841)
国家社会(23813)
重点(23494)
(23388)
教育部(22566)
课题(22187)
(21202)
人文(21125)
期刊
(90634)
经济(90634)
研究(58718)
中国(36312)
(27221)
管理(24296)
科学(22245)
(21563)
学报(20711)
(20118)
金融(20118)
教育(18432)
大学(16926)
经济研究(16260)
学学(15589)
财经(15040)
农业(14904)
(13451)
(13170)
技术(12946)
国际(12512)
业经(12307)
问题(12112)
世界(11614)
(8610)
技术经济(8143)
统计(7672)
(7400)
论坛(7400)
现代(7397)
共检索到265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福兵  郭强  
2010年是中国劳动力供给的转折点,这预示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将很快到来。面对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型短缺并存、老龄化和失业并存、高资产价格、国内分配体制失衡、国际分配体系不利等问题的挑战,急需制订战略性政策措施。通过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改善人才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教育投入,减少结构性失业;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以达到减少劳动力需求、多渠道加大劳动力供给,进而消除和降低阻碍人口红利实现和取得的障碍,充分实现未来人口红利的目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红利的存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正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对这种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邹士年  李震海  
人口红利曾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转折期,人口红利的消失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且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将给未来经济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在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做文章,发挥好第二人口红利期的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人口红利出现并被有效利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地掌握人口红利的发展态势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红利在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表现得不平衡,差异显著。中国抚养负担低的比较优势终将消失。2039年,中国将发生由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的重要转变。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及时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趋势,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通过提高人口质量来应对人口红利日益衰微的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忠观  刘家强  
21世纪中国人口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人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机遇 ,也面临挑战 ,既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 ,未来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会更趋理性 ,更加成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霞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中,随着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本文认为,管理红利开始登上舞台。管理红利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角色转型、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短缺、人工成本上升、劳动立法带来的管理风险以及新生代员工管理等各项挑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需要获得实质性提升,应更加关注战略规划及系统性人力资源开发,强调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提升新生代员工敬业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颜色  郭凯明  杭静  
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保持了40年左右增长,形成了人口红利,这对产业结构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总结中国发展道路成功历程,既能为新阶段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事实基础,也能为其他国家发掘人力资源、推动结构转型提供中国经验。本文在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变化趋势,以及投资结构和市场摩擦等中国经济特征,展示了劳动力和人口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长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显著,平均降低了农业就业比重7.2个百分点,相当于降低20%左右的农业劳动转移成本。本文为中国应对人口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士年  李震海  
1.经济增速下滑,财政收支入不敷出。过去10多年来,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从而使政府有能力更直接参与经济发展,并在基础建设与社会福利方面开支较大。当人口红利开始消失,会导致经济增速减缓,使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和竞争力下降,迫使很多企业不得不迁往成本更低、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国家和地区。当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空心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人口红利的消失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晔  
本文通过研究大数据及其特征,分析全球大数据增长对世界的影响,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中国所面临的安全管理能力、存储及处理能力、应用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作栩  刘自团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进入少子化时代,这对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小型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比较美、日两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少子化时代所采取的改革策略,其共同做法是:面向成人,扩大受教育的对象。借鉴国际经验,今后中国小型高职院校需扩充新的生源,即向社会开放,招收非传统生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发挥资源的最佳利用效率;转变学习方式和内容,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韦吉飞  
人口红利揭示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中国老龄化将越来越严重。由于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大,人口红利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消失,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随之而来的将是人口负债。因此,正视中国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问题,是一件迫在眉睫且十分重要的工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世英  王剑灵  
中国加入WTO后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市场结构、内部机制和市场份额将受到严峻挑战 ,我国应充分利用加入WTO的过渡期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创新商业银行制度 ,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竞争力 ,维护金融安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债市场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参与国债市场的投资者全部为国内投资者;参与国债市场的资金全部为国内资金。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债市场这两个带有明显封闭性质的特点,无疑都将面临重大挑战,总体趋势是外资将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和途径进入我国的国债市场。究竟影响有多大、我国应采取哪些对策,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入世后外资进入中国国债市场的前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宇兵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境内多山,80%的面积为山和低丘山坡。受山脉和季风的影响,广西中部和南部发展甘蔗生产的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制糖业已成为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一、广西糖业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把广西作为重点产糖基地后,广西糖业迅速发展。1980年我区产糖量仅为40万吨,2001/200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