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2)
2023(7033)
2022(5969)
2021(5961)
2020(4787)
2019(10642)
2018(10548)
2017(19844)
2016(11167)
2015(12593)
2014(12536)
2013(12339)
2012(12073)
2011(11161)
2010(11821)
2009(10915)
2008(11179)
2007(10445)
2006(9635)
2005(8692)
作者
(34031)
(29294)
(28620)
(27237)
(18327)
(14286)
(12733)
(11216)
(11113)
(10407)
(10134)
(9949)
(9405)
(9198)
(9119)
(8739)
(8582)
(8466)
(8267)
(8253)
(7533)
(7406)
(7228)
(6950)
(6662)
(6635)
(6561)
(6292)
(6053)
(5965)
学科
(46953)
经济(46883)
(45361)
(37147)
农业(30158)
管理(22650)
(16648)
企业(16648)
业经(14775)
方法(14373)
中国(13733)
数学(11986)
数学方法(11754)
(11394)
(11139)
农业经济(10096)
地方(9707)
(9698)
(9074)
农村(9058)
(8683)
(8560)
(8296)
(8294)
贸易(8289)
发展(8130)
(8114)
(8078)
及其(7899)
土地(7829)
机构
学院(167723)
大学(166568)
(67069)
经济(65642)
研究(63636)
管理(58826)
(53823)
理学(50395)
理学院(49718)
中国(48766)
管理学(48579)
管理学院(48289)
农业(41141)
科学(40530)
(36222)
(34295)
业大(33551)
研究所(31052)
中心(29426)
(28891)
(27640)
农业大学(25330)
(25191)
师范(24968)
北京(22485)
财经(22397)
(21676)
(21091)
(21046)
(20649)
基金
项目(107657)
科学(83636)
研究(79984)
基金(77363)
(69425)
国家(68346)
科学基金(55841)
社会(49954)
社会科(46561)
社会科学(46543)
(42304)
基金项目(40665)
(35412)
教育(35364)
自然(35063)
自然科(34204)
自然科学(34190)
编号(33905)
自然科学基金(33570)
资助(30677)
(30437)
成果(29094)
(24495)
重点(24412)
(24351)
课题(23037)
(21422)
(21191)
国家社会(20544)
(20522)
期刊
(87631)
经济(87631)
(59718)
研究(50009)
中国(40489)
农业(40369)
学报(32961)
科学(29459)
大学(25547)
学学(24059)
教育(20428)
(20425)
业经(19556)
(18917)
(18342)
金融(18342)
管理(17998)
农村(13696)
(13696)
农业经济(13540)
技术(12909)
(12866)
问题(12640)
世界(11937)
财经(10984)
业大(10611)
经济研究(10090)
社会(9817)
(9500)
资源(9386)
共检索到267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杰  
后稷与先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农神,国家祭典中的农神转变发生在秦汉时期。先秦时期以"后稷"为农神,象征周人的文化远祖,是早期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转化的结果,目的在于宣示周族王权的正统地位。"先农"本为战国时期的民间农神,为因应"大一统"宗教秩序的诉求,"先农"逐渐与神农、炎帝等古史传说相结合,经过"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等思想的改造,其地位不断上升,最终成为"大一统"帝制时代国家祀典的农神代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倩  董应才  张洁  马欣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农"问题研究栏目从2001年创刊起就开始设立,栏目设置从未间断。截止2015年末共出版90期,该栏目每期刊发论文5-9篇,共刊发700多篇,占本刊总发稿量30%以上,是迄今国内大学学报中开设"三农"问题研究栏目时间最早、发文量最多、持续性最好的。编辑部采用积极约稿组稿、精心策划专题、实行开放办刊、名家与学术新人并重等办刊理念和措施,推出了一批视角独到、见解新颖、注重实际,针对性强的精品力作,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特色栏目的带动作用,期刊的整体质量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光万  樊志民  
至战国时期思想家已经形成对农业功能的全面发掘,充分论证了其在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教化、文化孕育及技术传承等方面的功能。以此为基础,各国变法在治国方略、制度规定和民风淳化等方面变革农政,明确了农业的国家战略地位,并尝试将农业多功能制度化。秦汉时期举国重农体制和农业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则标志着农业多功能凝入国家制度体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温乐平  
秦汉时期,人们生活消费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消费水平贫富悬殊,分化严重;二是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增加;三是奢僭消费日渐严重,并冲击封建等级制度。同时,消费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消费需求的刺激之下,促进了农业、手工业中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加速与商业的繁荣,从而拉动了整个商品经济朝纵深方向发展。然而,当时奢靡消费也造成工商业趋向畸形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宏斌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对外往来交流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地域、文化、历史诸种因素之影响,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流明显具有不同的方式、内容及程度;与交往及控制方式相联系,具体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立体移殖型、辐射渗透型及远接互化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兹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房占红  
家庭是社会构成和发展的最基本单位,而妇女则是家庭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受封建礼教和伦理纲常影响不太深的秦汉时代,妇女积极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去,她们同男子一样共同承担着田间的劳作,闲暇之时从事纺织等手工业活动,对家庭财产也有一定的处置权。这一切均说明,在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秦汉时期的妇女在家庭生活中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筱  
秦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对秦汉人口问题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秦汉社会特有的本质,审视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基本线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秦汉人口分布与迁徙作一初步讨论。 一 中国自西汉始,才有具体户口统计数字。《汉书·地理志》载:“迄至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这是第一次史籍明载的全国户口统计数字。秦统一以前全国户口统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勇  
秦汉学者强调对于自然资源要取之有度、节制消费,保证各种生物顺利长养,并形成了山林川泽"以时禁发"的思想。秦汉政府重视山林川泽的保护,将"以时禁发"的精神落实到了国家法令之中。然而,秦汉时期保护山林川泽的出发点主要是追求经济利益,而非基于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这些优秀的思想与制度在传统社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敏  杨乙丹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传统农业经济和科技得以迅速发展。加之交通网络的形成和秦汉王朝对岭南地区的移民和开发,中原王朝农业科技文化对外交流逐渐兴盛。这一时期作为古老农业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在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以及工艺制品等农业科技文化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两国之间的这种交流是两个对等主体的不同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在两国间产生了积极的回应,丰富了各自的农业文化体系;同时,也奠定了历史时期两国之间频繁交流的基本内容和模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本年度先秦秦汉经济史论著数量逊于去年,但创获得仍丰,且有其显著特色,一是出现了一些从新的视角对本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作经济学的分析论著,二是利用出土实物和简牍文字资料进行研究的明显增多。此外,地区性的研究占相当大的比重。 商品经济、市场及其他带总体性研究 邵鸿的《商品经济与我国社会变迁》(江西人民出版社95.9)是本年度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在追溯了中国商品经济起源和中国古代早期文明时期的商品经济以后,着重论述了战国时期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了这一发展在战国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理论意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本年先秦秦汉史论著数量比去年略有增加。从年代看,有关原始时代和商代论著最多;从专业看,有关农业史和经济思想史论著最多;地区史论著中亦以农业史为多。 杨升南《商代经济史》是迄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商代经济史。该书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实际上读者是1993年才见到此书的。全书52万字,分十一章,依次为:绪论(社会概况、疆域、自然环境、人口),土地制度,农业,发达的畜牧业,狩猎活动,渔业经济,手工业(上):青铜冶铸业,手工业(中):建筑业,手工业(下):陶瓷、纺织等制造业,商业与交通,财政制度。它几乎涉及商代经济的所有方面,书中主要依据的材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欣  
从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看,秦汉社会以国家为主体的山林保护体系处于不断弱化的历史阶段,对山林护育的行政保障从先秦时代的"律""令"规制退化为汉代"月令"等时俗性的约束。对照史籍与出土文献的相关记录,即使林业资源保护条文的执行也面对"得诏书,但挂壁"的现实窘境。这一历史性变迁的根源,在于林业立法体系的弱化。先秦时代较为完备的林官体系逐渐解体,由主要服务于帝室的少府、水衡都尉、将作大匠等零散设置所代替,且具有重采伐利用而轻于管理护育的特点。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崔晓东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为财务审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秦汉财务审计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立审核簿书和实地稽查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在簿书审核的方式中,审计部门主要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会记录和相关书面材料,来达到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