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7)
- 2023(9287)
- 2022(8194)
- 2021(7575)
- 2020(6355)
- 2019(15010)
- 2018(14879)
- 2017(27810)
- 2016(15414)
- 2015(17683)
- 2014(18231)
- 2013(18301)
- 2012(17185)
- 2011(15890)
- 2010(16445)
- 2009(15331)
- 2008(15519)
- 2007(14511)
- 2006(12788)
- 2005(11154)
- 学科
- 济(65835)
- 经济(65766)
- 业(43755)
- 管理(41264)
- 企(31916)
- 企业(31916)
- 农(30065)
- 方法(29381)
- 数学(25895)
- 数学方法(25685)
- 税(21853)
- 财(21783)
- 税收(20398)
- 收(20231)
- 农业(19790)
- 中国(17737)
- 业经(16407)
- 地方(14676)
- 制(14127)
- 学(13624)
- 贸(12177)
- 贸易(12171)
- 易(11775)
- 务(11365)
- 财务(11337)
- 财务管理(11298)
- 企业财务(10641)
- 银(10261)
- 和(10253)
- 银行(10231)
- 机构
- 学院(230218)
- 大学(227441)
- 济(90850)
- 经济(88598)
- 管理(83384)
- 研究(75500)
- 理学(71022)
- 理学院(70157)
- 管理学(68848)
- 管理学院(68415)
- 中国(58695)
- 财(48939)
- 京(47559)
- 科学(47044)
- 农(44802)
- 所(39578)
- 江(37942)
- 财经(36832)
- 中心(35535)
- 研究所(35229)
- 业大(35017)
- 农业(34097)
- 经(33049)
- 范(30785)
- 师范(30509)
- 北京(30140)
- 州(30079)
- 经济学(28078)
- 省(27640)
- 财经大学(26600)
- 基金
- 项目(141791)
- 科学(109227)
- 研究(106302)
- 基金(99820)
- 家(86052)
- 国家(85205)
- 科学基金(71558)
- 社会(65757)
- 社会科(61835)
- 社会科学(61814)
- 省(56809)
- 基金项目(52941)
- 教育(48943)
- 划(46901)
- 编号(46282)
- 自然(44324)
- 自然科(43239)
- 自然科学(43225)
- 自然科学基金(42447)
- 资助(40911)
- 成果(39162)
- 重点(31706)
- 课题(31625)
- 部(31237)
- 发(31146)
- 创(28873)
- 性(28530)
- 科研(27106)
- 大学(27036)
- 项目编号(26950)
共检索到354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军
取消农业税以后,乡村两级组织由于制度性权力的弱化以及财政的困难,乡村关系在形式上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但是由于"压力型体制"的存在,乡镇政权仍然能够通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手段直接或间接支配村级组织,税费改革前形成的事实上的乡村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更讲策略,更加隐蔽、间接而已。村民自治任重道远。
关键词:
取消农业税 乡村关系 村民自治 村庄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战晓华 邓泉国
税费改革之后,乡村之间由强控制关系走向缓和并趋于互动。但是,由于乡村两级组织与农民利益脱节,乡村制度性权力弱化以及财政困难使得乡村治理难有作为。而压力型体制的存在更是制约乡政村治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善乡政村治的治理环境,构建乡村治理结构多元化格局,进一步细化乡村的职责权限,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税费改革 新农村建设 乡村关系 乡村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云婷
后税费时代的国家体制从汲取型向给予型转变,表现为对乡村公共资源输入的政策调整,资源输入后的乡村基层治理有效性引发学界广泛关注。主流研究从乡村精英这一主体分析视角来探究后税费时代乡村基层治理困境,经历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再复归单一中心的主体拓展格局,存在治理主体分析的去道德化、治理主体研究叙事的宏观化、治理主体研究场域的“国家回嵌”的三维变化。随着“治理规则”研究议题的引入与扩张,以治理规则为切入点来把握乡村基层治理样态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嬗变由此凸显:从“主体分析”到“规则研究”。后税费时代乡村基层治理研究从“主体分析”演变历程切入,进而探讨“规则研究”的兴起及其与“主体分析”存在的逻辑差异。
关键词:
资源输入 乡村治理 主体分析 规则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蓉 施国庆
伴随农业税费的取消,我国乡村由农业税费时期进入后税费时代,然而乡村治理却出现了新一轮的问题。基于文献,本文梳理出后税费时代基层政权面临治理资源内卷化、公共服务缺位化、驻村干部离村化等问题;基层组织面临制度运行形式化、干群关系离心化和乡村治理谋私化等问题;农民群体面临集体合作困难化、参与治理冷漠化和刁民群体主流化等问题。而造成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基层政权异化为高谋利型、维稳型和悬浮型角色,行为异化为频繁运用私权手段、选择性治理和不出事不作为的逻辑;基层组织异化为去政治化、不在场的角色,行为异化为硬指标化、怕得罪的逻辑;农民群体异化为原子化、边缘化和灰化角色,行为异化为不配合、消极者和谋利型上访的逻辑。基于后税费时代问题表征和成因的分析,本文提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时期应加强对基层政权权力的监控、重新定位基层政权的职能、规范基层干部的行政行为;健全乡村基层组织的治理体系、转变村干部观念和职能、搭好基层组织乡村振兴的班子;重塑农民集体化观念、调动农民全方位参与积极性、建立农民权利义务关联纽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浩杰 王征兵 李嘉晓
通过对海阳市留格镇的调查,发现农业免税后村干部职能重点较免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村民还是村干部都对免税后村干部职能有了新的要求和认识。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职能是村民和村干部都希望的,但是该职能不宜再作为对村干部的硬性要求及其职能重点,"后税费时代"村干部的职能重点应当转向公共事业服务职能。
关键词:
村干部 职能定位 后税费时代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铁军
本文认为,农村税费改革的政治意义大于其经济作用,是有利于农民休养生息和基层稳定的关键性措施,但各地方在贯彻中央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期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有的地方出台“过头”政策,有些乡村累积债务包袱沉重,有些地方出现“组织空白”和“制度空白”等。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农村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需要采取与税费改革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财税、金融和社保方面的改革等。本文秉承作者一贯的观点——“三农”问题是宏观问题,提出了若干有见地、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税费改革 后税费时代 “三农”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智强
以"汲取"为中心的行政内容造成了乡镇政府角色的扭曲,"后税费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以"汲取"为中心的行政内容已经逐步失去了原有的合法依据,"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成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服务型"乡镇政府应该是惠农政府、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宽裕政府和法治政府,围绕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完成是当前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的重点内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涛
目前,各地推行的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基于财政压力,以"减人减事减支"为主要目的。这种以"减负"为主要导向的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人员精简不合理、财政继续恶化、职能没有根本转变、配套改革没有跟上等问题。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应该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导向,根据对乡镇机构功能的实际需要合理分流人员;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机构。
关键词:
税费改革 乡镇机构 机构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邵祥东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基层民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文章探讨了"后税费时代"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后税费时代 村民自治制度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宇
本文阐述了后税费时代林业部门的资金困境与现实选择,认为行政体制改革滞后、财政体制不完善与政府公共支出缺位是林业部门资金困境的瓶颈,提出应从公共财政改革角度出发,完善公共财政对林业部门的支出体系,转变林业部门的运行经费安排和林业管理方式,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化解林业部门机构臃肿和人员超编的压力等进一步改革措施。
关键词:
后税费时代 资金困境 公共财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文杰 冯中朝
当前 ,乡村两级负债数量极其庞大 ,如何正确化解乡村两级负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 ,税费改革杜绝了再向农民伸手的途径 ,更使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提前凸显。本文在详细剖析乡村债务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税费改革 乡村债务 化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树春 马元
本文在以往农地制度变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归纳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领导与农户的效用目标及约束条件,对于更高效用目标的追求导致二者在农地市场中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村领导在体现农户集体意愿的决策集合中进行农地制度选择,最终形成的农地制度安排实现了农户集体意愿与村领导的动态利益均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羽 谢小芹
税费改革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重新调整,农民从义务本位向责任本位转移。一方面,村集体治权和治责大大弱化,村级治理陷入乏力困境。另一方面,农民却越来越强势,部分农民表现出为获得更多利益而不择手段,这就是本文所指涉的"谋利型纠纷"。究其原因,这既与后税费时代国家治理的转型有关,又与农村社会自身基础的变迁相关。"谋利型纠纷"的凸显并蔓延映射出村庄治理的失序和困境。因此,加强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重建和村庄组织能力的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土地纠纷 谋利型纠纷 村庄治理 乡村组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羽 谢小芹
税费改革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重新调整,农民从义务本位向责任本位转移。一方面,村集体治权和治责大大弱化,村级治理陷入乏力困境。另一方面,农民却越来越强势,部分农民表现出为获得更多利益而不择手段,这就是本文所指涉的"谋利型纠纷"。究其原因,这既与后税费时代国家治理的转型有关,又与农村社会自身基础的变迁相关。"谋利型纠纷"的凸显并蔓延映射出村庄治理的失序和困境。因此,加强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重建和村庄组织能力的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土地纠纷 谋利型纠纷 村庄治理 乡村组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丽芹 杨萱
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尽管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相应有所增长,但并没有表现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没有消除。因此,必须从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着手,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构建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