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86)
- 2023(4993)
- 2022(4211)
- 2021(3912)
- 2020(3064)
- 2019(6883)
- 2018(6716)
- 2017(12016)
- 2016(6399)
- 2015(7089)
- 2014(7095)
- 2013(7363)
- 2012(6823)
- 2011(6444)
- 2010(6759)
- 2009(6401)
- 2008(6148)
- 2007(5600)
- 2006(5263)
- 2005(4246)
- 学科
- 济(28405)
- 经济(28375)
- 农(21770)
- 税(21576)
- 业(20861)
- 税收(20147)
- 收(19983)
- 管理(16258)
- 农业(14563)
- 企(12884)
- 企业(12884)
- 财(11990)
- 方法(10109)
- 业经(9711)
- 数学(9013)
- 数学方法(8970)
- 中国(8694)
- 收入(7427)
- 地方(7237)
- 制(7059)
- 农业经济(6731)
- 发(5940)
- 财政(5689)
- 发展(5489)
- 展(5480)
- 策(5365)
- 政(4940)
- 学(4827)
- 村(4727)
- 农村(4710)
- 机构
- 学院(95376)
- 大学(92898)
- 济(38440)
- 经济(37513)
- 管理(34335)
- 研究(31319)
- 理学(29623)
- 理学院(29265)
- 管理学(28772)
- 管理学院(28598)
- 财(25182)
- 中国(24674)
- 农(19752)
- 京(18275)
- 科学(18010)
- 财经(17986)
- 经(16217)
- 所(15580)
- 江(15448)
- 中心(14196)
- 农业(13959)
- 业大(13676)
- 研究所(13545)
- 省(13196)
- 财经大学(12905)
- 范(12513)
- 师范(12439)
- 州(12046)
- 经济学(12042)
- 税(11403)
- 基金
- 项目(59022)
- 科学(46589)
- 研究(45696)
- 基金(43269)
- 家(36823)
- 国家(36416)
- 科学基金(31170)
- 社会(31073)
- 社会科(29098)
- 社会科学(29092)
- 省(22874)
- 基金项目(22741)
- 编号(19574)
- 教育(19556)
- 划(18510)
- 自然(17772)
- 自然科(17375)
- 自然科学(17371)
- 成果(17196)
- 自然科学基金(17078)
- 资助(16853)
- 性(13388)
- 发(13222)
- 部(13038)
- 国家社会(12985)
- 课题(12805)
- 重点(12683)
- 农(12537)
- 制(12242)
- 创(12050)
共检索到153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佘纪国
后税时代乡村干部关系从"保护"、"逆保护"关系发展到"冲突"关系。具体来讲,税费时期乡干部充当了村干部的保护者,反过来,村干部对乡干部实行逆保护。税费取消以后乡村干部不再存在保护关系,乡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为"与"不作为"的冲突也端倪初露。这种逆转性变化源自乡村干部之间目标取向的分异。展开来说,就是乡干部"疏农民"、"维稳定"与"竞升迁"的目标,与村干部"亲村民"、"促发展"与"保连任"目标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其矛盾化解也被非制度化。
关键词:
乡村干部 关系 冲突 保护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唐晓腾
本文从乡村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选择这一视角 ,分析了村民自治中村官被依法 “罢免”、行政撤换和主动辞职三种现象背后的制度因素 ,提出中国农村社会的利益结构正 加速分化 ,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出现“疏离” ;从而指出造成村干部“角色冲突”的真正 原因 ,是现有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需求性职能矛盾和制度性职能矛盾。
关键词:
村干部 角色冲突 农村村民自治 中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钱忠好
本文重点分析了乡村干部行为对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 ,乡村干部在与农户打交道时 ,乡村干部往往处于强势地位 ,这使乡村干部的偏好和行为对农地承包经营权具有极大的影响。乡村干部偏好于经常性行政调整承包地的行为是其追求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发育。因此 ,要加速我国农地市场化的进程 ,就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乡村干部的行为。
关键词:
乡村干部行为 农地承包经营权 市场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祖岩
引导农民进市场乡村干部要防止五种偏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农村经济的领导,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是乡村干部面临的严峻课题。当前,要防止五种偏向。(一)凭经验引导。大多数乡村干部是“洗脚上田闯市场”,习惯于“思路围着田埂想,工作沿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雷世界
文章依据对四川省公选乡村干部几年实践的调查,分析了公选乡村干部出现的经济原因,产生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改善公选乡村干部的具体措施。文章认为不能只从政治角度来理解公选乡村干部这项改革实践,而应该从经济角度认识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发挥公选的作用,使之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关键词:
公选 乡村干部 经济方面 四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峰
为农民“减负”为乡村干部“减压”颜峰(山东省滕州市经管局)中央《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下发后,各级各部门对“减负”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力度大,措施得力,“减负”效果明显,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农村基层干部反映,现在的乡村干部难当,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国申 孙丰香 宋明爽
村民自治实施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指导作为村民自治最常见的外来影响因素。然而近年来,一种新的外部力量——"嵌入型村干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嵌入型村干部的到来与村民自治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其中既有外来精英对村民自治的推动,又有他治与自治内在逻辑上的冲突。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下乡干部对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避免外来力量与村民自治的冲突,成为下乡干部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国申 孙丰香 宋明爽
村民自治实施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指导作为村民自治最常见的外来影响因素。然而近年来,一种新的外部力量——"嵌入型村干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嵌入型村干部的到来与村民自治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其中既有外来精英对村民自治的推动,又有他治与自治内在逻辑上的冲突。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下乡干部对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避免外来力量与村民自治的冲突,成为下乡干部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军 简小鹰
村干部扮演角色的多重性与复杂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常会出现冲突的情况,如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与角色外冲突。角色内冲突基于村民社会分化以及村干部理想与现实角色的差异,角色间冲突基于村干部的多种代理人身份的张力、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分歧,角色外冲突基于乡镇干部对村干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界定以及村庄政治的竞争性格局等。经过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村干部角色冲突类型及冲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从三个层面来缓解角色冲突的调适策略:即要在社会与政策层面、村庄层面和村干部层面开展具体的行动,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此才能让土地流转规范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村干部角色 角色冲突 调适策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定贵 俞健
为了解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以广西贫困村为例,分别对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乡镇干部发放问卷287份,实际回收268份,村干部发放问卷378份,实际回收327份,共595份。对调查结果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乡镇干部与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乡镇干部偏向于从农村发展的内因上找原因,而村干部更倾向于从外因上找原因。因此,思想观念对农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文化教育。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二进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以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基于北京、浙江、山东、青海、贵州五个省份的27个乡镇和35位乡村干部的访谈文本和文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受到政府和社会双重逻辑的影响。产品提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基层治理这4个要素是影响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提炼范畴的基础上,归纳出基础、推动、提升和保障四大对应机制,阐述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运行机理。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合力作用下通过扩大优质产品供给、刺激生态产品消费需求、完善基础调查监测体系、培育市场交易机制、提高支撑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带动作用等措施促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而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生态共富。
关键词:
乡村 生态产品 政府-社会融合 扎根理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浩杰 王征兵 李嘉晓
通过对海阳市留格镇的调查,发现农业免税后村干部职能重点较免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村民还是村干部都对免税后村干部职能有了新的要求和认识。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职能是村民和村干部都希望的,但是该职能不宜再作为对村干部的硬性要求及其职能重点,"后税费时代"村干部的职能重点应当转向公共事业服务职能。
关键词:
村干部 职能定位 后税费时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鞠正江
乡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中坚力量,其思想认识和能力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分析可知,目前乡村干部的自我角色认知较为清晰,但政策执行能力、发展生产能力、乡村治理能力与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将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塑造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首要举措,突出针对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分阶段有重点地加以推进。
关键词:
乡村干部 新农村建设 角色认知 能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军
取消农业税以后,乡村两级组织由于制度性权力的弱化以及财政的困难,乡村关系在形式上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但是由于"压力型体制"的存在,乡镇政权仍然能够通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手段直接或间接支配村级组织,税费改革前形成的事实上的乡村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更讲策略,更加隐蔽、间接而已。村民自治任重道远。
关键词:
取消农业税 乡村关系 村民自治 村庄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鸿 王思琦 张媛
数字乡村治理稳定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智慧治理中的体现。随着数字乡村治理趋于复杂化,多主体利益交织,有效缓解主体间冲突问题有助于促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根据数字乡村治理多主体冲突关系构建冲突分析图模型,模拟了其内部决策主体的策略选择过程,求解多主体利益冲突均衡解,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为实现冲突均衡、解决数字治理多主体冲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议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政策引领,实现政府善治;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全民参与;坚持政企合作,推动技术赋能;坚持统筹兼顾,构建治理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