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10)
- 2023(15689)
- 2022(13559)
- 2021(12695)
- 2020(10649)
- 2019(23853)
- 2018(23805)
- 2017(44616)
- 2016(24015)
- 2015(26753)
- 2014(26727)
- 2013(26474)
- 2012(24560)
- 2011(22328)
- 2010(22622)
- 2009(20648)
- 2008(20034)
- 2007(17803)
- 2006(15766)
- 2005(14140)
- 学科
- 济(97130)
- 经济(97033)
- 业(71705)
- 管理(71263)
- 企(58490)
- 企业(58490)
- 方法(39395)
- 数学(33240)
- 数学方法(32897)
- 中国(31545)
- 农(26498)
- 地方(25294)
- 业经(23671)
- 财(22961)
- 技术(21513)
- 制(20659)
- 学(20272)
- 银(19086)
- 银行(19043)
- 行(18259)
- 农业(17991)
- 融(17649)
- 金融(17646)
- 理论(17075)
- 贸(17008)
- 贸易(16990)
- 易(16403)
- 和(15786)
- 环境(15214)
- 务(14403)
- 机构
- 大学(338466)
- 学院(337750)
- 管理(135481)
- 济(133387)
- 经济(130178)
- 理学(115672)
- 研究(115442)
- 理学院(114342)
- 管理学(112538)
- 管理学院(111891)
- 中国(89736)
- 京(73639)
- 科学(70899)
- 财(62722)
- 所(57867)
- 农(53480)
- 中心(52776)
- 研究所(52365)
- 江(51318)
- 财经(49042)
- 业大(48780)
- 北京(47311)
- 范(45637)
- 师范(45213)
- 经(44551)
- 州(42241)
- 院(42121)
- 农业(41494)
- 经济学(38720)
- 财经大学(36471)
- 基金
- 项目(226895)
- 科学(178569)
- 研究(168838)
- 基金(162477)
- 家(140637)
- 国家(139358)
- 科学基金(120187)
- 社会(105445)
- 社会科(99767)
- 社会科学(99742)
- 省(90243)
- 基金项目(86312)
- 自然(77422)
- 教育(77027)
- 自然科(75632)
- 自然科学(75616)
- 划(75411)
- 自然科学基金(74273)
- 编号(69386)
- 资助(66323)
- 成果(56672)
- 发(51655)
- 创(50660)
- 重点(50386)
- 部(49189)
- 课题(48611)
- 创新(46585)
- 项目编号(42907)
- 科研(42676)
- 国家社会(42356)
- 期刊
- 济(154474)
- 经济(154474)
- 研究(105337)
- 中国(74625)
- 管理(52073)
- 学报(50458)
- 农(49092)
- 科学(48034)
- 财(45933)
- 教育(43121)
- 大学(38356)
- 融(36155)
- 金融(36155)
- 学学(35707)
- 农业(34168)
- 技术(30415)
- 业经(26076)
- 经济研究(23575)
- 财经(23119)
- 经(19608)
- 图书(19227)
- 问题(19039)
- 科技(18308)
- 业(18091)
- 理论(17131)
- 技术经济(17102)
- 实践(15813)
- 践(15813)
- 现代(15718)
- 商业(15157)
共检索到516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金成 韩晴
后疫情时代长期健康保障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我国长期医疗保险的发展,同时长期医疗保险的创新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发挥积极作用。但长期医疗保险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所占市场份额较小。通过研究长期医疗保险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与后疫情时代之间的关联以及在疫情常态化下面临的挑战,在借鉴发达市场长期医疗保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实际情况,从保险公司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努力向消费者宣传、引导投保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创新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设计、积极扩大投保群体,利用"保险科技"打通长期医疗保险的发展瓶颈,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等创新性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长期医疗保险的创新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杰长
在中国经济基本面转向服务业为主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大流行对服务业产生巨大冲击。此次疫情大流行对依赖客源和物理场所的特定服务业发展和就业冲击十分严重,对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业冲击比较有限,有些线上服务业甚至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疫情冲击正在逐渐改变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方式,进而对服务业产生深刻影响,"无接触式服务"正成为服务供给和消费的重要形式。笔者认为,服务业供应链薄弱、工时过于刚性、发展模式粗放、医疗配置扭曲、社区治理低效等是中国服务业遭受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严峻冲击的主要原因。疫情大流行是外生因素,但其改变不了中国服务业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基于此,笔者提出,应科学谋划服务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平台化和智能化,引导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升服务业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冲击的能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金成 莫赐聪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在其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各种网络安全风险。网络风险呈现出频繁性、隐蔽性以及高度破坏性特点,给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网络安全列为营造良好数字经济生态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的发展机遇、存在的问题,挖掘了国外网络安全保险的先进发展经验,并从保险公司、网络安全企业以及政府监管部门三方面,提出了网络安全保险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化解网络安全保险风险,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孟力 冯健
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对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影响 ,探讨商业医疗保险如何更好地适应我国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 ,提供一流的医疗保险服务。商业医疗保险应顺应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 ,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补充机制 ,积极稳妥地参与到医疗市场中去。加强商业医疗保险基础性研究工作 ,掌握市场运作规律 ,努力发展适应国情的商业医疗保险。
关键词:
商业医疗保险 医疗卫生改革 补充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小霞 刘辉 王平祥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发展动能转换: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发展全过程、生物安全技术引导农业绿色发展、大健康理念推动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危机应对推动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后疫情时代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建设应当确立发展新方位,从构建学科共同体、设立学科特区、促进学科包容整合、延展学科公众传播功能等四个维度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学科转型发展。
关键词:
后疫情 农业学科 动能转换 机制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颖 孙长学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积极推进,深化医改政策意见的密集出台,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是,目前"互联网+医疗"概念热与投资热并未深入到医疗机构的核心业务诊疗服务,其根本原因是存在着各种障碍。为此,建议尽早出台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尽快推进电子病历建立等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利用"互联网+医疗"的技术手段支持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支持全科医生培养,鼓励全科医生开办诊所;研究制定将"互联网+医疗"相关业务纳入医保报销体系的相关政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樊国昌
继大连、深圳、天津滨海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之后,2009年2月,国务院又确立重庆为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根据面临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依据区域创新理论,重庆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应"植根重庆,面向西部;立足保险,服务社会经济",需要在保险资金运用、涉农和责任保险、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互动发展、制度创新、保险功能实现五方面有所突破;要按照"先做基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思路,加大重庆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宣传力度,大力推进产品、服务和渠道创新,创新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模式,以"五个重庆"和"三区一中心"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金成 宋威辉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医疗保障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敲响了人类生存发展的警钟。在后疫情时代,如何通过创新发展中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国民福祉及经济发展,对抗日趋复杂的世界疫情成为热点课题。本文立足疫情常态化对保险业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机遇和挑战,从"新理念、新模式、新科技"出发,对中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打造"新使命、新动力、新愿景"的大病保险,不断提升我国的医疗保障能力,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护城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磊 周广秀 孙璐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日趋显现,然而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市场萎缩不振,短期财政刺激行为只是一时之策,创新与发展消费金融才是长久之道。针对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特点的深刻转变以及国内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文章在系统分析东北三省2010-2019年消费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拓宽消费贷款渠道、丰富消费金融场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三条路径,实现"增加区域消费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区域短期消费贷款占比、统筹协调发展区域消费金融"的最终目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樊崇 赵成祥 段钧洋
文章以德国、美国和日本为例,对比了国外先进汽车文化的演变过程;以2000年和2009年为时间节点,文章将中国汽车文化的演变历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借鉴国外先进汽车文化的形成过程,基于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现状,文章构建了中国汽车文化模型。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文章对中国汽车文化进行了SWOT战略分析,并提出中国要重塑汽车文化,必须把握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以及文明和谐的驾驶行为两大战略方向,引导中国的汽车文化一步步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汽车文化 发展战略 消费理念 驾驶行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荣鸣 华俊
近年来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已在全国普遍建立,但是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医疗保障缺口不断扩大,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本文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市处于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滞后状态。应该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实现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相互协作、共同发展,才能有效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
关键词:
商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 发展协调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洪波
本文利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以全国六个省份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补充医疗保险参保的影响因素。已参保人群的示范效应、用人单位的推动、补充医疗保险灵活的管理方式、补充医疗保险现实的保障能力、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诱导需求对补充医疗保险参保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在抑制医疗服务供给者诱导需求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增加居民对补充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提高用人单位推动员工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加强补充医疗保险生产者的业务能力建设有利于提升补充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葛道凯
新冠疫情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产生着广泛而又长期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强政府的治理模式、全球发展格局的全面博弈、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社会矛盾的表象化、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与学龄人口剧增以及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等都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扩大规模和精英教育、更加重视调整结构与方向引领、更加重视任务驱动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更加重视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变革、更加重视基于普及化和数字化的教育过程再造、更加重视多样化的国际合作交流。后疫情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统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需求能力、全面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而创新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后疫情时代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建平 王佳佳 李俊杰
[目的]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品,研究"后疫情时代"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分析"后疫情时代"我国水稻产业面临的形势、问题,总结发展趋势,提出"后疫情时代"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后疫情时代"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水稻生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国家的有效调控下,疫情未对水稻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生产形势仍然向好。疫情凸显出我国水稻价格调控、库存和流通体系不完善、贸易风险集聚等方面的问题。[结论]疫情过后,消费升级整体加速,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带动水稻产业发展,优质、绿色稻米需求量增加,新型消费快速增长,产业链和供应链智慧化转型加速,品牌化迎来新机遇。为应对市场出现的变化,在提高生产能力、提升智能化和品牌化水平、保障库存和流通、加强监测预警与市场调控、扩展贸易合作方面,提出"后疫情时代"保障我国水稻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康蕊 朱恒鹏 洪凌华
文章基于2004~2017年美国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援助计划、商业医疗保险和640家医药企业的数据,考察医疗保险通过推动医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不同类型医疗保险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医疗保险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商业医疗保险较政府办医保的经济效应更强;医药创新是医疗保险影响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在医疗保险类型对医药创新的调节效应中,第一阶段“医疗保险—医药创新”中商业医疗保险的激励效应更强,第二阶段“医药创新—经济增长”中的差异不大,可见其主要贡献来自商业医疗保险对医药创新的促进作用。对我国的启示是:未来应充分认识到商业医疗保险对医药创新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发中高收入群体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带动医药产业发展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