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8)
2023(16540)
2022(14294)
2021(13441)
2020(11314)
2019(25229)
2018(25125)
2017(47171)
2016(25523)
2015(28687)
2014(28667)
2013(28463)
2012(26485)
2011(23905)
2010(24269)
2009(22444)
2008(20895)
2007(18360)
2006(16394)
2005(14809)
作者
(73847)
(60931)
(60512)
(57559)
(38932)
(29301)
(27660)
(23815)
(23419)
(21851)
(20989)
(20586)
(19365)
(19315)
(18859)
(18716)
(18011)
(17985)
(17485)
(17465)
(15185)
(15051)
(14716)
(14010)
(13744)
(13572)
(13568)
(13563)
(12316)
(12033)
学科
(104203)
经济(104094)
管理(69522)
(68660)
(54582)
企业(54582)
方法(40861)
中国(35592)
数学(34965)
数学方法(34587)
(30900)
地方(30760)
(28187)
金融(28181)
(27102)
银行(27060)
(26185)
(25281)
业经(24993)
(22047)
农业(21440)
(21165)
(18391)
贸易(18370)
(17690)
理论(17360)
环境(16699)
(16268)
技术(15913)
(15739)
机构
学院(354042)
大学(353541)
(139873)
管理(137087)
经济(136562)
研究(123824)
理学(117303)
理学院(115914)
管理学(113978)
管理学院(113352)
中国(97701)
(76815)
科学(76487)
(64527)
(62530)
(59747)
中心(57616)
研究所(56773)
(54005)
业大(52782)
财经(50638)
(49691)
师范(49237)
北京(49019)
农业(46413)
(45841)
(45092)
(44639)
经济学(41005)
师范大学(39926)
基金
项目(238470)
科学(186310)
研究(177235)
基金(169625)
(147014)
国家(145638)
科学基金(124633)
社会(109695)
社会科(103763)
社会科学(103732)
(95641)
基金项目(90646)
教育(80689)
自然(80178)
(79252)
自然科(78259)
自然科学(78242)
自然科学基金(76784)
编号(74371)
资助(69258)
成果(60134)
(54710)
重点(53277)
课题(51636)
(51499)
(49555)
创新(46177)
科研(45041)
项目编号(45009)
教育部(43977)
期刊
(162805)
经济(162805)
研究(109045)
中国(76408)
(55144)
学报(54623)
科学(51055)
管理(50578)
(47458)
(44489)
金融(44489)
教育(44045)
大学(41146)
学学(38319)
农业(37764)
技术(31011)
业经(28244)
经济研究(25233)
财经(23690)
图书(20690)
问题(20587)
(20158)
(19550)
理论(17925)
资源(16892)
科技(16869)
实践(16523)
(16523)
商业(16467)
技术经济(16446)
共检索到545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磊  周广秀  孙璐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日趋显现,然而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市场萎缩不振,短期财政刺激行为只是一时之策,创新与发展消费金融才是长久之道。针对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特点的深刻转变以及国内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文章在系统分析东北三省2010-2019年消费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拓宽消费贷款渠道、丰富消费金融场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三条路径,实现"增加区域消费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区域短期消费贷款占比、统筹协调发展区域消费金融"的最终目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黎明  史云鹏  贺颖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三省金融发展与技术效率水平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均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农业贷款对技术效率作用为正向,但其边际效应随第一产业比重增加而减小;工业贷款对技术效率作用为正向,边际效应为常数;商业贷款对技术效率作用为正向,且其边际效应随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而提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彭建娟  何建华  李俊江  
基于企业理性经济人假设,完善的创新系统将不再关注主体创新能动性的培养,而将注意力放在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建设上,从而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这其中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所起作用至关重要,二者协调性值得我们关注。基于金融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X效率研究为这一领域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运用2003~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 almqu ist指数方法,以东北三省为例,对二者协调性进行分析,发现东北三省总体来说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能力的X效率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东北三省各自所面对的问题又不相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意义重大,也为适应其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最终实现我国整体科技、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路径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  
本文在构建评价东北三省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了东北三省农村电商空间平衡发展指数,并检验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东北三省农村电商发展并不平衡,且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空间不平衡问题有加剧倾向。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口净流出、农村劳动力比重下降以及城乡差距是加剧东北地区农村电商不平衡发展的主要诱因,而普惠金融则有利于优化农村电商的空间布局。因此,需要进一步延伸东北地区农村产业链条,通过就近城镇化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为农村电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华敏  张丽琼  
互联网消费金融以其普适性的特征,为缓解居民流动性约束,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了外部条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的爆发,整个行业在疫情后也面临着重新洗牌。本文认为,由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制度尚不规范,个人征信体系还未形成,加上居民不健康的消费理念,导致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透支风险的出现。面对疫情后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风险管控的需要,应该在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强化行业内部规范,以金融科技赋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柯雨欣  王之禹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将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农民美好生活以及乡村治理。本文在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涉及农业的生产、流通以及经营三个重要环节。以东北三省作为研究区域,分析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效及存在问题。基于此,分别从打造专业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鼓励数字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推动数字化转型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全流程等方面,提出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贝多广  曾恋云  
疫情加快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这之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要从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以及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的功能来进行观察疫情启示当前,我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回首整个历程,与"非典"时期明显不同的一点就是,数字经济为这场战疫的胜利作出了巨大且不可替代的贡献。在疫情最严重时期,基于便捷的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络,社区、居民、本地商家自发组织了各种"云团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姜照  
2019年底,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发展小店经济。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我们既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又要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小店受到的冲击较大,波及的就业人群极多。当前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帮助小店渡过难关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尤为重要。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柳天恩  
产业分工包括部门间分工、部门内分工和产业链分工。通过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发现,东北三省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区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弱化。本文通过区位熵和自定义的区位熵比值两个指标度量了东北三省27个工业行业专业化程度,发现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存在"大同小异"。尽管三次产业结构趋同,但在第二产业内部各细分行业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东北三省部门间分工在弱化,而部门内分工和产业链分工在强化。为推进产业分工合作,本文研究了东北三省适合参与区际分工的重点行业,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衣霄翔   石骋   李宗泽   刘羿伯  
【目的】本文旨在剖析既有城镇建设用地配置策略在人口收缩背景下的适宜性,通过分析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东北三省建设用地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2010—2020年为研究期,在分析人口收缩与建设用地配置现状的基础之上,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究建设用地规模投入与结构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人口收缩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优化策略。【结果】(1)人口收缩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投入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以地谋发展”式的用地投入模式面临失效;(2)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投入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工业用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但已边际报酬递减,着重供给此3类用地的传统用地结构配置策略适宜性下降。【结论】收缩城市面临城镇建设用地“超配”和“错配”的风险,应以控制用地规模、协调人地关系为前提,积极调整用地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建设用地高效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华  李锦涛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金融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为后疫情时代金融治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本文采用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综合考虑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业和保险业,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金融业各个金融市场或金融行业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加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金融风险会在各个市场和行业之间相互传染,产生风险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我国后疫情时代金融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策略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金成  韩晴  
后疫情时代长期健康保障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我国长期医疗保险的发展,同时长期医疗保险的创新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发挥积极作用。但长期医疗保险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所占市场份额较小。通过研究长期医疗保险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与后疫情时代之间的关联以及在疫情常态化下面临的挑战,在借鉴发达市场长期医疗保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实际情况,从保险公司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努力向消费者宣传、引导投保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创新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设计、积极扩大投保群体,利用"保险科技"打通长期医疗保险的发展瓶颈,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等创新性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长期医疗保险的创新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樊崇  赵成祥  段钧洋  
文章以德国、美国和日本为例,对比了国外先进汽车文化的演变过程;以2000年和2009年为时间节点,文章将中国汽车文化的演变历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借鉴国外先进汽车文化的形成过程,基于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现状,文章构建了中国汽车文化模型。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文章对中国汽车文化进行了SWOT战略分析,并提出中国要重塑汽车文化,必须把握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以及文明和谐的驾驶行为两大战略方向,引导中国的汽车文化一步步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葛道凯  
新冠疫情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产生着广泛而又长期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强政府的治理模式、全球发展格局的全面博弈、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社会矛盾的表象化、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与学龄人口剧增以及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等都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扩大规模和精英教育、更加重视调整结构与方向引领、更加重视任务驱动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更加重视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变革、更加重视基于普及化和数字化的教育过程再造、更加重视多样化的国际合作交流。后疫情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统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需求能力、全面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而创新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建平  王佳佳  李俊杰  
[目的]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品,研究"后疫情时代"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分析"后疫情时代"我国水稻产业面临的形势、问题,总结发展趋势,提出"后疫情时代"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后疫情时代"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水稻生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国家的有效调控下,疫情未对水稻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生产形势仍然向好。疫情凸显出我国水稻价格调控、库存和流通体系不完善、贸易风险集聚等方面的问题。[结论]疫情过后,消费升级整体加速,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带动水稻产业发展,优质、绿色稻米需求量增加,新型消费快速增长,产业链和供应链智慧化转型加速,品牌化迎来新机遇。为应对市场出现的变化,在提高生产能力、提升智能化和品牌化水平、保障库存和流通、加强监测预警与市场调控、扩展贸易合作方面,提出"后疫情时代"保障我国水稻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