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336)
2022(2864)
2021(2864)
2020(2390)
2019(5270)
2018(5216)
2017(9408)
2016(5508)
2015(6702)
2014(6742)
2013(6349)
2012(6366)
2011(6007)
2010(6602)
2009(6021)
2008(6354)
2007(5945)
2006(5558)
2005(5104)
2004(4611)
作者
(18081)
(15140)
(14941)
(14483)
(9864)
(7317)
(6837)
(5834)
(5734)
(5689)
(5499)
(5313)
(5175)
(5027)
(5018)
(4628)
(4542)
(4463)
(4435)
(4350)
(4109)
(3905)
(3740)
(3690)
(3545)
(3537)
(3445)
(3331)
(3127)
(3072)
学科
(21379)
经济(21352)
管理(13542)
(11499)
(9752)
企业(9752)
教学(8524)
(8495)
理论(8483)
方法(7499)
教育(6428)
中国(6380)
数学(5522)
数学方法(5314)
学法(5244)
教学法(5244)
(5163)
(4949)
(4916)
(4391)
金融(4390)
业经(4302)
(4262)
银行(4245)
(4103)
(4047)
(3561)
(3544)
学理(3485)
学理论(3485)
机构
大学(94975)
学院(92338)
研究(33765)
(31574)
经济(30769)
管理(25814)
中国(23860)
科学(22221)
理学(21335)
(21040)
理学院(20896)
管理学(20156)
管理学院(19964)
(18607)
(17842)
师范(17651)
(17057)
研究所(16896)
(15917)
(15263)
师范大学(14285)
中心(13954)
北京(13632)
财经(13432)
教育(12584)
(12522)
业大(12519)
(12044)
农业(11965)
(11238)
基金
项目(52516)
研究(39746)
科学(39682)
基金(35729)
(31673)
国家(31372)
科学基金(25257)
社会(22679)
教育(21310)
社会科(21090)
社会科学(21077)
(20493)
基金项目(18240)
(18053)
编号(16485)
成果(16324)
自然(16096)
自然科(15716)
自然科学(15708)
自然科学基金(15444)
资助(15048)
课题(13458)
重点(12711)
(12011)
(11121)
大学(10940)
(10921)
(10542)
教育部(10339)
(10016)
期刊
(41091)
经济(41091)
研究(33138)
教育(23696)
中国(21735)
学报(18636)
科学(15431)
(14406)
大学(14092)
(14062)
学学(12708)
管理(11234)
农业(9258)
技术(8992)
财经(8799)
(8114)
金融(8114)
(7689)
经济研究(6098)
(5944)
职业(5837)
问题(5589)
图书(5427)
(5157)
论坛(5157)
(4830)
(4727)
业经(4595)
世界(4448)
书馆(4329)
共检索到149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熊和  
我国主流教学论的理论框架是西方理性主义的,目的是使"人"成为先验理性或工具理性的附庸,必须对其"规律———本质"、"目的———手段"、"逻辑———实证"等理性主义教学观进行批判。我们所倡导的后理性主义的教学观是:教学即即时创作,教学即生命历程,教学即社会交往,教学即系统博弈。我国教学论研究的范畴、范式与方法体系应重新确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祥迁  朱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傅耀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上一直奉行理性主义传统,并把确定性经济社会观、经济人假定和个人主义作为其方法论的硬核;而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又不断地把逻辑演绎、数学方法和博弈论纳入它的方法体系中。在如何对待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中,以揭示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演变为线索的路径可以让我们发现它的理论具有的特性。这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传统,而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要根据研究的实际问题实现多样化,包括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些具体研究方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近代以来的工具理性导致了教学真正理性精神的缺失。教学的理性精神蕴含着师生在教学中的求是精神、主体精神、批判精神与探究精神,其旨在超越知识传递,而培养理性自由的人。重塑教学的理性精神需要审思主知主义的认识偏狭,回复到轴心时代的理性教化传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学者们强调,不能把教学论变成“教论”,①教学论必须研究学习。学习理论可以是单独的理论,但教学论与学习理论必然要密切相联,而不仅仅是心理学所关切的对象。我们先从什么是学习谈起,但着重讨论元学习问题。一、什么是学习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学习是知识或经验即信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定仁  赵昌木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其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讲授为辅 ;博约结合 ,精思善疑 ;注重学术交流 ,提倡论辩争鸣 ;德行与学问并重 ,做人与治学结合。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改进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郭华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自觉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师生关系是在共同的教学认识活动中确立的 ,因此 ,将教学交往作为教学论研究的出发点 ,可以避免既往教学论研究中“教论”与“学论”的误区 ,真正揭示出教学活动生动的、丰富的、全面的性质 ,自觉促进学生的全面社会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小波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理性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在理性主义经济哲学的影响下,现代西方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当作是合乎理性和人性的、永恒的、和谐的制度,并把理性主义的抽象演绎法看作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它既提高了人们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水平,从而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又为庸俗经济学家粉饰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意识形态支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海青  
随着整体主义思维方式和"整体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整体主义的学习论、课程论与教学论也日趋完善。依托整体主义学习论与课程论而形成的整体主义教学论强调知识与学习的整体性,具体遵循整体教学法的步骤组织与实施教学。在当今学校按学科、按模块、按知识点教学的大环境下,整体教学方式能解决课时之间的零散性与知识之间的孤立性、单元之间的割裂性与学科之间的无关联性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但将整体主义教学论运用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还需继续探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四耕  
研究性学习是与后工业社会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相对应 ,研究性学习亦具有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反基础主义之特征。把握这些特征 ,对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规范的转型以及教学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均有积极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庆华  
伦理性是有效教学的固有属性,越是追求有效性的教学,越有必要凸现其伦理性。缺乏伦理规范的有效教学,越是有效,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损害就越大,伦理性已成为有效教学中急需关注的问题。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平等尊重原则是保证有效教学符合伦理规范的伦理原则,两者共同规约着有效教学的伦理行为。有效教学的伦理实践要求是要构建有效教学的伦理关系,规范有效教学的伦理行为,进行有效教学的伦理反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梅钢  
文章通过分析各管理学派、理论与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关系,试图清晰地展示出以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导向的管理学发展路径。研究方法是导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重点考察管理理论的创建原则和研究方法。采用将经典华莱士模型按照垂直轴线左右剖开的方式,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划分为理性研究和经验研究两大类加以考察,而不去考察上下剖开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用管理理论的创建原则和研究方法对不同管理学派和理论的梳理发现,管理学的发展路径大体经历了经验主义起源(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理性主义发展(20世纪50年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柯佑祥  
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发挥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思想观念、政策制度、组织行为、教学与研究、资源配置等各个层面。这两种思想一方面相互排斥:理性主义大学教育思想不屑于社会发展对大学的影响,追求大学的独立自主和学术自由。功利主义则相反,倡导大学对社会的适应,为社会服务,追求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又相互融合:现实的困境迫使理性主义大学教育思想不再远离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功利主义大学教育思想逐渐借鉴大学为本的办学理念,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良  
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将知识理解为个人参与生活世界过程中,创造与生成的过程及其产物。这一课程知识观缘起于对我国课程实践深陷知识观困境的省思、对课程理论学术史中知识观传统的反思与改造以及对传统哲学知识观的重建与超越。理解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基本内涵有必要基于知识与自然、知识与社会以及知识与自我等知识论维度,剖析其教育意义有必要基于个人与知识、教学与知识以及课程与知识等关系层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