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3)
- 2023(4625)
- 2022(3774)
- 2021(3531)
- 2020(2826)
- 2019(5850)
- 2018(5977)
- 2017(11013)
- 2016(5842)
- 2015(6440)
- 2014(5909)
- 2013(5326)
- 2012(4407)
- 2011(4065)
- 2010(4240)
- 2009(3957)
- 2008(3543)
- 2007(3066)
- 2006(2678)
- 2005(2377)
- 学科
- 济(17184)
- 经济(17164)
- 管理(15890)
- 业(14142)
- 企(11361)
- 企业(11361)
- 农(7458)
- 中国(6265)
- 业经(5719)
- 方法(5320)
- 农业(5062)
- 财(4972)
- 理论(4527)
- 制(4412)
- 贸(4266)
- 贸易(4264)
- 易(4107)
- 数学(4002)
- 数学方法(3923)
- 法(3917)
- 学(3778)
- 教育(3754)
- 地方(3601)
- 融(3538)
- 金融(3537)
- 银(3386)
- 银行(3380)
- 行(3239)
- 和(3152)
- 务(3145)
- 机构
- 学院(74428)
- 大学(70797)
- 济(24858)
- 管理(24733)
- 经济(24238)
- 研究(23013)
- 理学(20966)
- 理学院(20702)
- 管理学(20194)
- 管理学院(20050)
- 中国(17534)
- 科学(14457)
- 京(14412)
- 财(12492)
- 江(11587)
- 农(11543)
- 所(11536)
- 范(10995)
- 师范(10902)
- 中心(10593)
- 研究所(10226)
- 业大(10154)
- 财经(9737)
- 技术(9552)
- 州(9470)
- 农业(9060)
- 北京(8755)
- 经(8733)
- 职业(8685)
- 院(8524)
- 基金
- 项目(48092)
- 研究(37971)
- 科学(37349)
- 基金(32672)
- 家(28113)
- 国家(27840)
- 科学基金(23583)
- 社会(23172)
- 社会科(21820)
- 社会科学(21816)
- 省(20251)
- 教育(18046)
- 编号(17258)
- 划(16763)
- 基金项目(16608)
- 自然(14176)
- 成果(14036)
- 自然科(13826)
- 自然科学(13823)
- 自然科学基金(13547)
- 资助(12704)
- 课题(12257)
- 年(11313)
- 重点(11097)
- 发(10797)
- 项目编号(10665)
- 创(10375)
- 性(9910)
- 部(9761)
- 创新(9623)
共检索到112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智忠 易连云
现代语境下的影像具有怀旧、凸显身体、暴力血腥等多重特征,它同时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构成了低智性致幻、暴力性刺激、道德性毁灭等负面影响,当代青少年有必要通过影视艺术和课程的学习,通过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法与途径,达成道德自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智忠 易连云
影像暴力在影像市场大行其道,既有其历史的渊源,人性的弱点等原因,又有人为的发掘和强化。就其形态而言,可划分为话语暴力、行为暴力和观念暴力,各有不同影响。应推行民族化的影像生产和艺术表现策略,高度重视影视文化安全,积极研究和防范影像暴力对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少年大众的多种影响。
关键词:
影像暴力 道德影响 反思与对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许正兴
文章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通过Library2.0与后现代主义的关联,对阮氏五定律进行全面反思,并在逐条解构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追问,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志毅 赵艳平 肖鸿雁
从后现代教育理念角度反思我国高校德育,笔者认为: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应追求普适性规范,重视多元价值并存;高校德育课程内容应摆脱封闭模式,构筑理论课程、经验课程与生活课程的共同体;高校德育策略应提倡对话体验;高校师生关系只有“去中心”、“去圣化”,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民主交流,从而建立完整、开放、自由、高效的高校德育新体系。
关键词:
后现代 高校德育 多元异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杰
后现代思潮在对传统知识论二元认识结构、主客关系进行结构的同时,倡导一种知识多元化、不确定性、生成性认知方式,对传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建构教学中师生主客关系,从传授知识到强调知识的生成性,采取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当代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课程的实践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后现代 思想政治道德修养 课程教学 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煜琼 张安国 张宇明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之后,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领域、知识状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深受其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后现代语境下全面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现状,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前提条件,对当代高校开展针对性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
后现代 思想 知识 生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忠昌 张桂春
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多元宽容和多极选择的核心思想,重新审视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范式。通过对传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滞后性和现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超越性两种典型误区的反思和批判,认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应该强调理论基础的多样化和行动导向的开放化,进而提出重构理实一体的认知观、树立反思批判型的学习观、建构理性的人才观、追求永恒的发展观等有效路径。
关键词:
后现代 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 范式变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唐汉卫
后现代道德教育从各个角度向现代道德教育的统一性、整体性、权威性和理性化挑战,给人们展现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批判的、平等和对话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新面貌。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它瓦解了现代性的完人理想和标准化的人格追求;在教育内容上,它强调去中心化,关注那些边缘性的道德主题;在教育方式上,更主张“对话式”的教育方式;在师生关系上,它提倡主体间性。但后现代的道德教育观是松散和凌乱的,并不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其内容歧义丛生、相互矛盾甚至是对立的,因此,对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应冷静对待,全盘吸收和简单的排斥都是错误的。
关键词:
后现代 传统 现代 道德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爱民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道德教育研究 价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科学教育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近代科学传入与科学教育兴起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我国科学技术传统又具有特殊性,这对当前现实的科学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自20世纪60、70年代后,世界科学教育出现新的趋向;各种新的课程理论纷至沓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科学理论不断提出,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科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适逢难得的机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万进
主体性的教育已陷入了困境,与彰显人的本真的存在背道而驰。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建构性的图书馆文化意识、人文性的图书馆文化关怀以及走向生活世界图书馆文化生命,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自觉价值取向的主体间性诉求。
关键词:
工具品性 主体间性 价值取向 图书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开剑
泰勒原理是实践导向的,也必然是"技术理性"的,而后现代课程则是理论导向的,具有明显的"概念理性",两者分处于不同的话语平台,各具不同品格与价值。尽管泰勒原理在后现代语境中显示出局限性,但它不会在后现代语境中消亡。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现代性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落差,在基础教育课改实践中,我们只能在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交融中重塑泰勒原理,使之重获新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建华
新时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灵活运用和有效链接,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活化包括: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发扬"克己复礼、注重修身"的道德教育理念,增强青少年道德自律意识和道德实践水平;传承"天人和谐"的传统美德,提升青少年公民道德意识。传统文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效链接包括:加强课程建设,搭建多元平台,创新教育方法,重视师资培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淑萍
消费文化构成了当今青少年道德成长的现实空间,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的道德观呈现出以下特点:道德认同中的归属感与疏离感并存;道德标准凸现比较性和冲突性;道德价值趋于平庸化和模糊化;道德情感渐趋冷漠化、道德方式倾向消费化等。深入分析和揭示消费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道德观特点有助于提升学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避免青少年道德观的畸形发展,促进青少年道德观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消费文化 青少年 道德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