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7)
2023(11882)
2022(10183)
2021(10042)
2020(8166)
2019(19250)
2018(19488)
2017(36011)
2016(20835)
2015(23644)
2014(23976)
2013(22966)
2012(21198)
2011(19302)
2010(19699)
2009(17394)
2008(16903)
2007(14677)
2006(12970)
2005(11404)
作者
(58291)
(48011)
(47803)
(45563)
(30944)
(22951)
(21795)
(18914)
(18493)
(17299)
(16716)
(16218)
(15192)
(15152)
(14951)
(14780)
(14594)
(14278)
(13712)
(13687)
(12149)
(12101)
(11552)
(11127)
(10890)
(10796)
(10667)
(10605)
(9651)
(9604)
学科
(71382)
经济(71290)
管理(52687)
(49477)
(40728)
企业(40728)
方法(33402)
数学(28316)
数学方法(27917)
中国(24535)
教育(22796)
(20519)
(20126)
(17514)
理论(16950)
业经(16463)
地方(15016)
农业(13959)
(12961)
(12536)
技术(12522)
(12083)
贸易(12078)
(11657)
环境(11306)
(10790)
(10757)
财务(10720)
财务管理(10697)
(10545)
机构
大学(290383)
学院(283615)
管理(108207)
(100291)
研究(98844)
经济(97718)
理学(93920)
理学院(92705)
管理学(90912)
管理学院(90369)
中国(67055)
(64286)
科学(63760)
(50376)
(48274)
师范(47941)
研究所(46389)
(46025)
(44967)
中心(42931)
业大(42561)
(42179)
北京(41414)
师范大学(39440)
教育(39332)
财经(37148)
(35725)
农业(35257)
(34199)
(33766)
基金
项目(194518)
科学(153239)
研究(147974)
基金(137314)
(119248)
国家(118122)
科学基金(100035)
社会(88460)
社会科(83342)
社会科学(83318)
(76759)
教育(74038)
基金项目(73076)
(67116)
自然(64934)
自然科(63372)
自然科学(63355)
编号(63139)
自然科学基金(62189)
资助(56043)
成果(54313)
课题(45958)
重点(44659)
(44032)
(41938)
(40379)
项目编号(38737)
教育部(37946)
(37370)
创新(37342)
期刊
(109116)
经济(109116)
研究(90511)
教育(62543)
中国(60064)
学报(46064)
科学(42448)
(41064)
管理(38080)
大学(35227)
(32696)
学学(31430)
农业(29434)
技术(27290)
(19935)
金融(19935)
图书(18003)
业经(17422)
财经(17082)
经济研究(16111)
(15107)
职业(14857)
(14413)
科技(13978)
问题(13974)
理论(13930)
(13538)
论坛(13538)
(13316)
实践(13043)
共检索到417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是当代科学实在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方法论趋向。它虽然仍高举着科学理性的大旗,但却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在科学主义的精神中引入人文主义的精神,把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科学看作是一致的,从而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推进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许多思想、观念对教育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及方法等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丁勇  
全纳教育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及特殊教育的重大发展趋势之一。全纳教育与后现代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在揭示这种密切联系的基础上,从后现代的视角对全纳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作出新的诠释,以求从中得到有益于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的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璐  温恒福  
后现代是对现代的批判、继承与超越,是始终与现代缠绕在一起,并将在21世纪走向主导地位的力量。后现代实质上已经来临,后现代品质正在成为21世纪人的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努力培养建设性后现代积极人格,增进学生积极的后现代品质是当今教育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玮  
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倡导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方式,尊重差异和个性,推崇理 解和对话,这对于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德育的发展取向,改进当前研究生德育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林兴  苏君华  高建青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主义给档案学课程研究带来的四个方面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科学教育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近代科学传入与科学教育兴起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我国科学技术传统又具有特殊性,这对当前现实的科学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自20世纪60、70年代后,世界科学教育出现新的趋向;各种新的课程理论纷至沓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科学理论不断提出,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科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适逢难得的机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婵  文天祚  黄柏玮  向岚麟  
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人手,指出了其两方面基本特征,即是对现代主义大叙事的质疑,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尝试归纳了其定义;继而剖析了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指出后者相对于前者是以"反叛"对抗"理性",以"博爱"对抗"狭隘",以"多元"对抗"单一",以"文脉"对抗"机械"。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后现代主义对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的四方面启示,即规划主体从"长官化"到"人民化"的转向,规划目的从"高速化"到"高质化"的转向,规划方式从"蓝图化"到"过程化"的转向,及规划内容从"硬规划"到"软规划"的转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磊  
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弗里德曼是沿着传统货币数量论中的“剑桥方程”来表达他对“货币数量论”的见解的。他指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产出量或货币收入的理论,也不是物价水平的理论,关于这些变量的任何论述,需要把货币数量论同有关货币供应条件或许还有其他变量的规定结合在一起”。因此,他认为可以把剑桥方程式看作货币需求函数,P、y是货币需求所依存的许多变量中的两个;k代表所有其它变量,因此k不应当作数值上的常量,而应当作还存在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成恩  
作为一种"符号体系"的现代科学,通过与"经验领域"及"实在领域"的断裂和基于纯粹理性的"数学筹划",为自身赢得了独立与自治。拉康以此为参照,将人类的现实世界理解为"想象界、符号界和实在界"三个辖域共同组成的拓扑结构。其中,作为三元组核心的实在界之基本内涵,可从现实内外两个方面来加以把握。绝对外在于人类现实的"实在",既包括被现代科学所排除的"物性实在",也包括人自身之中的"生命实在",此内涵可大致对应于拉康的"原物"(das Ding)。现实之内的"实在"则体现为一种基础性的僵局或悖论,即,以语言为基础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静波  
在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应充分尊重知识和真理在当下社会的不确定性特质,规避自"现代"以来自身的诸多局限和定式,在遵循学生主体性需求和学科基本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建构具有生成性、反思性和转变性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学斌  王鹏飞  
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评是中肯而深刻的,伦理学是他们所涉及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尽管其在研究主题和方法是相对零散的,但因为他们面对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因而综合研究其学术成果对于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后现代主义针对西方社会的批判可以归结为祛除伦理的三大社会机制,其对现代伦理学的批判则直指其理论上的内在矛盾。后现代主义从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对现代伦理学的解构,一定意义上揭示了西方现代伦理学异化的必然性,并启示着未来伦理学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卫  王娟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教育领域影响的日益扩大,在西方课程研究领域出现了向后现代转向。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课程观,并借鉴其中一些观点从网络课程系统开放性、内容呈现形式和学习环境建设三个方面阐述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雪云  
后现代社会理论解构现代理论的理性根基,呈现出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以及去组织化的总体特征,在行动上,后现代理论倡导差异与容忍原则、协商原则、参与原则。它给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的启示有:正视多元、差异,协调各方利益,满足多样化需求;摈弃旧的权威理念,在平等对话与交流协商中实现管理规则的制订与调整;推动公众参与,以社会组织的灵活性弥补科层制管理局限,突显社会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对后现代理论自身局限的剖析也在权威运作逻辑等方面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云鹏  
概括并分析了国外对教育博士(Ed.D.)的研究和争论。探讨了国外对Ed.D.研究与争论的两个理论视角。概括了国外对Ed.D.的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阐述了国外对Ed.D.研究与争论给我国发展和研究Ed.D.的三点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智勇  毋丹丹  
全球金融危机袭来,就业环境更加严峻,高职课改势在必行。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等思想,在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宏观方面均能给高职课程改革诸多启示,藉此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开放而又反思的超越式后现代高职课程体系,以增强高职生就业竞争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