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9)
2023(4162)
2022(3227)
2021(3370)
2020(2817)
2019(6449)
2018(6826)
2017(11981)
2016(7002)
2015(8060)
2014(8316)
2013(7630)
2012(7341)
2011(6782)
2010(7330)
2009(6747)
2008(7105)
2007(6383)
2006(6024)
2005(5726)
作者
(19842)
(16547)
(16499)
(16110)
(10871)
(8095)
(7689)
(6460)
(6440)
(6145)
(5835)
(5729)
(5559)
(5489)
(5406)
(5171)
(4998)
(4957)
(4813)
(4768)
(4615)
(4153)
(4051)
(3947)
(3834)
(3819)
(3785)
(3665)
(3541)
(3371)
学科
(25163)
经济(25118)
管理(20286)
(16740)
(15381)
企业(15381)
(9615)
中国(8499)
方法(8165)
(7684)
理论(7511)
(7379)
(7185)
(6953)
业经(6759)
教育(6585)
教学(6317)
体制(6313)
数学(5897)
(5755)
银行(5746)
数学方法(5684)
(5553)
(5396)
金融(5396)
(5215)
技术(4724)
(4653)
(4542)
农业(4492)
机构
大学(99685)
学院(97968)
研究(37638)
(35875)
经济(34878)
管理(32488)
中国(28353)
理学(26358)
理学院(25988)
管理学(25347)
管理学院(25144)
(23010)
科学(22492)
(20032)
(19963)
研究所(17714)
(17248)
(16830)
师范(16680)
中心(16488)
(15821)
北京(15109)
财经(14119)
师范大学(13596)
教育(13519)
(13390)
(13049)
技术(12826)
(12741)
业大(12690)
基金
项目(55614)
研究(43979)
科学(42921)
基金(37800)
(32920)
国家(32583)
科学基金(27068)
社会(25530)
社会科(23946)
社会科学(23936)
教育(22566)
(21514)
编号(19695)
基金项目(19035)
成果(18627)
(18467)
自然(16434)
自然科(16060)
自然科学(16055)
自然科学基金(15770)
资助(15736)
课题(14539)
重点(12854)
(12521)
(12311)
项目编号(12283)
(11584)
(11349)
(11228)
大学(11068)
期刊
(49091)
经济(49091)
研究(36754)
中国(28476)
教育(24496)
(16650)
学报(16254)
(15291)
管理(14814)
科学(14256)
大学(12718)
学学(11260)
(11098)
金融(11098)
技术(10913)
农业(9860)
财经(8021)
经济研究(7483)
图书(7358)
(7060)
职业(6769)
业经(6642)
问题(5987)
(5735)
论坛(5735)
理论(5310)
(5218)
(5195)
(5193)
书馆(5148)
共检索到172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聂荣鑫  
知识观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在分析知识观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础上,区分了现代和后现代知识观的差别,并提出后现代知识观对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些重要启示,以避免当前课程编制中所出现的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永军  
自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后现代主义及其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影响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十年后的今天,进一步探究这一论题仍有意义。社会及其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后现代主义及其课程观对于我国今后的课程改革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但我们也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必要的超越。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于慧慧  刘要悟  
后现代课程观引发了关于课程问题的世界性讨论,引起了当代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的巨大变化,并给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具有强烈批判性和反传统色彩的理论框架,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文章试从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对其予以质疑,并阐明自己的看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智勇  毋丹丹  
全球金融危机袭来,就业环境更加严峻,高职课改势在必行。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等思想,在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宏观方面均能给高职课程改革诸多启示,藉此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开放而又反思的超越式后现代高职课程体系,以增强高职生就业竞争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炳仙  秦秋田  
知识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图景 ,从而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仍停留在现代知识观的水平上 ,因此必须对现代知识观和现代大学观进行反思 ,并依据后现代知识观来重构未来大学理想和发展蓝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樊亚峤  靳玉乐  
本文从探讨儒家课程思想入手,通过将儒家的课程思想与后现代主义进行对比,从超越"二元对立"迈向"中庸和谐",从反对"人类中心"迈向"化成天下",从消解"理性主体"迈向"内省体悟"三个方面来逐步勾画出了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并指出我们应该使用后现代主义来促进儒家课程思想在当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静波  
在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应充分尊重知识和真理在当下社会的不确定性特质,规避自"现代"以来自身的诸多局限和定式,在遵循学生主体性需求和学科基本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建构具有生成性、反思性和转变性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卫  王娟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教育领域影响的日益扩大,在西方课程研究领域出现了向后现代转向。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课程观,并借鉴其中一些观点从网络课程系统开放性、内容呈现形式和学习环境建设三个方面阐述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毓信  
文章首先对"后现代课程建设"的两种可能定位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意义即是能促进我们对于已有工作的自觉反思。其次又具体地论及了后现代主义对于数学教育的积极意义,特别是,我们既应充分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同时则又注意防止在这一方面任何可能的片面性或绝对化立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新民  张薇薇  
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在我国新课改过程中,响起了贬低科学知识教育作用与价值的声音。然而,联系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只有注重科学知识教育,走出后现代知识观,才能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走出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说起知识,我们都不陌生,而谈到成人教育知识,似乎就多了几分神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取得了不斐成就,但是涉及成人教育知识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在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后,知识的价值取向身在何方,成人又该如何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成为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后现代的知识观入手,选取了三个角度,即价值判断、类型体系、方法论,来论述成人教育知识的价值走向、体系建构以及方法选择,阐明了后现代知识观的历史性转变,还原了成人教育知识从解构到建构的历史轨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瑞  
在后现代课程观念中,开放性、过程性和多元性是课程的显著特征。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创新体现在它关注课程在促进人的心灵成长方面的价值,重视师生对话和探究的教育意义以及强调课程的启迪与解放功能等方面。后现代课程观的不足表现为其对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的忽视,对多元与差异的过于强调以及对学生参与及建构课程的过于强调等方面。全面认识和评价后现代课程观,对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Ilya Prigogine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由于系统内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通过涨落可以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这一系统的多种特征是可以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给予表征和分析的,系统的多种参量也能得到。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审视教育系统,构建新颖的模型,揭示学习的本质与规律,从而阐释与建构课程理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邹海燕  
后现代主义思潮广泛影响到文化、哲学、教育等领域,高等教育课程也必然受到波及。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取向进行思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建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的高等教育课程观,以期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