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1)
2023(2683)
2022(1881)
2021(1999)
2020(1718)
2019(3658)
2018(3705)
2017(6146)
2016(3821)
2015(4850)
2014(4854)
2013(4229)
2012(3964)
2011(3830)
2010(4152)
2009(3515)
2008(3564)
2007(3292)
2006(3004)
2005(2822)
作者
(10169)
(8409)
(8245)
(8144)
(5552)
(4039)
(3954)
(3277)
(3225)
(3132)
(2902)
(2874)
(2831)
(2766)
(2655)
(2591)
(2568)
(2489)
(2483)
(2326)
(2263)
(2109)
(2096)
(1981)
(1947)
(1942)
(1903)
(1865)
(1749)
(1717)
学科
(12287)
经济(12275)
管理(11184)
(8960)
(7834)
企业(7834)
教育(6448)
中国(5851)
理论(4711)
(4408)
方法(4119)
(3738)
教学(3523)
业经(3494)
技术(3357)
(2981)
(2827)
数学(2770)
农业(2758)
数学方法(2738)
思想(2626)
(2564)
政治(2536)
研究(2441)
(2431)
(2418)
思想政治(2399)
政治教育(2399)
治教(2399)
德育(2388)
机构
大学(57894)
学院(51337)
研究(19024)
管理(17683)
(17657)
经济(17117)
理学(14724)
理学院(14476)
管理学(14118)
管理学院(14003)
(12887)
中国(12201)
科学(10907)
(10717)
师范(10669)
教育(9849)
(9094)
(8785)
师范大学(8678)
(8445)
北京(8340)
研究所(8161)
中心(7957)
(6862)
业大(6840)
(6839)
(6817)
财经(6533)
(5988)
技术(5702)
基金
项目(31754)
研究(26811)
科学(25584)
基金(21697)
(17970)
国家(17777)
社会(16332)
社会科(15362)
社会科学(15357)
科学基金(15315)
教育(14583)
(12546)
编号(12153)
成果(12113)
基金项目(11130)
(11050)
课题(9057)
自然(8646)
大学(8581)
自然科(8471)
自然科学(8469)
资助(8401)
自然科学基金(8317)
项目编号(8003)
(7780)
(7430)
重点(7179)
(7133)
规划(6921)
(6807)
期刊
研究(22003)
(21772)
经济(21772)
教育(19808)
中国(15734)
学报(8495)
大学(7845)
管理(7352)
科学(7096)
(6757)
(6682)
图书(6588)
学学(5548)
农业(4828)
技术(4716)
书馆(4665)
图书馆(4665)
高等(4503)
(4004)
金融(4004)
高等教育(3849)
财经(3768)
职业(3754)
情报(3714)
经济研究(3551)
(3328)
(3299)
论坛(3299)
业经(3069)
科技(3051)
共检索到89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炳仙  秦秋田  
知识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图景 ,从而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仍停留在现代知识观的水平上 ,因此必须对现代知识观和现代大学观进行反思 ,并依据后现代知识观来重构未来大学理想和发展蓝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国玲  
多尔等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将教师定位为"平等者的首席"的后现代教师观,对于重新解读教师问题、进行教师职能定位、塑造新型教师角色提供了理论视角。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趋势面前,必须清醒地直面这一思潮,借鉴后现代教师观提供的新视角反思教师面临的现代性挑战,揭示教师存在的现代性弊端,使教师角色由外烁的、强制的、灌输的,转变为理解的、唤醒的、激活和发现的教师角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聂荣鑫  
知识观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在分析知识观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础上,区分了现代和后现代知识观的差别,并提出后现代知识观对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些重要启示,以避免当前课程编制中所出现的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许正兴  
从后现代构建主义知识观的视角阐释图书馆智慧服务下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新内涵,在对阮氏五定律进行解构、推演、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新定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邹海燕  
后现代主义思潮广泛影响到文化、哲学、教育等领域,高等教育课程也必然受到波及。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取向进行思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建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的高等教育课程观,以期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新民  张薇薇  
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在我国新课改过程中,响起了贬低科学知识教育作用与价值的声音。然而,联系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只有注重科学知识教育,走出后现代知识观,才能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走出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说起知识,我们都不陌生,而谈到成人教育知识,似乎就多了几分神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取得了不斐成就,但是涉及成人教育知识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在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后,知识的价值取向身在何方,成人又该如何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成为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后现代的知识观入手,选取了三个角度,即价值判断、类型体系、方法论,来论述成人教育知识的价值走向、体系建构以及方法选择,阐明了后现代知识观的历史性转变,还原了成人教育知识从解构到建构的历史轨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子腾  柳海民  
教育学知识,即学科取向的教育知识,以学科对知识的要求为标准,构筑了教育学科知识的主体。教育学知识生产来源于现代性,有着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学化的生产观、自我规训的生产体制三个方面的现代性基因。在其现代性基因的影响下,教育学知识生产遇到了片面追求科学主义、生产主体单一、行政化的制度安排、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现代性危机。为了规避其带来的问题,需要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从扩大知识生产主体、承认知识观多元化、开放知识生产组织形式三个维度对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进行重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方  
后现代教学理念可概括为:解构与反思的教学范式、互动与建构的教学过程、"去中心"的教学行为、对话与阐释的教学方法、过程与主体的教学评价取向。后现代教学理念是对现代教学理念的超越,其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大兴  
大学的材料和基础是知识,因此,知识追求往往反映高等教育的理想。现今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非常确定的学术处境:后现代论说或后现代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的巨大浪潮,此波浪潮对高等教育的知识追求产生巨大的冲击,在冲击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将高等教育推向另一个尴尬境地。其中包括高等教育的知识认知、知识结构和知识运行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向,对这些转向的理性认知以及科学指引对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林  张鹏顺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理解性和多样性特点。后现代知识观在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集中体现在地方性和技能型两个方面。明确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价值、更新知识观、重构课程是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由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骑  
知识经济给传统教师角色带来了强大冲击,教师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角色困惑。本文分析指出,后现代知识观为教师反思和审视自身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教师理解自身的新角色、适应新的变化,同时指明了教师角色后现代转向的具体方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于慧慧  刘要悟  
后现代课程观引发了关于课程问题的世界性讨论,引起了当代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的巨大变化,并给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具有强烈批判性和反传统色彩的理论框架,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文章试从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对其予以质疑,并阐明自己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