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8)
- 2023(13142)
- 2022(10968)
- 2021(10597)
- 2020(8662)
- 2019(19619)
- 2018(19709)
- 2017(35939)
- 2016(20071)
- 2015(22501)
- 2014(22279)
- 2013(20565)
- 2012(18299)
- 2011(16360)
- 2010(16520)
- 2009(14337)
- 2008(13463)
- 2007(11578)
- 2006(9702)
- 2005(8487)
- 学科
- 济(66938)
- 经济(66866)
- 管理(55702)
- 业(49799)
- 企(42359)
- 企业(42359)
- 方法(32093)
- 数学(27586)
- 数学方法(27130)
- 中国(23591)
- 教育(22063)
- 财(19674)
- 农(19385)
- 理论(16788)
- 业经(15975)
- 学(15284)
- 务(13152)
- 财务(13095)
- 财务管理(13059)
- 技术(12908)
- 农业(12876)
- 制(12364)
- 企业财务(12304)
- 贸(12162)
- 贸易(12156)
- 易(11796)
- 教学(11723)
- 地方(11676)
- 和(11108)
- 银(10106)
- 机构
- 大学(256698)
- 学院(256059)
- 管理(96674)
- 济(94049)
- 经济(91821)
- 理学(83771)
- 理学院(82826)
- 管理学(81175)
- 管理学院(80649)
- 研究(79130)
- 中国(54655)
- 京(53455)
- 科学(46020)
- 财(44763)
- 范(43346)
- 师范(43047)
- 江(39034)
- 中心(37704)
- 教育(36590)
- 所(36342)
- 财经(35912)
- 师范大学(34870)
- 业大(33416)
- 北京(33314)
- 经(32769)
- 研究所(32760)
- 农(32355)
- 技术(31606)
- 州(31133)
- 院(29207)
- 基金
- 项目(173070)
- 科学(139168)
- 研究(137246)
- 基金(122864)
- 家(104439)
- 国家(103413)
- 科学基金(90581)
- 社会(85286)
- 社会科(80606)
- 社会科学(80592)
- 教育(71762)
- 省(69574)
- 基金项目(64437)
- 编号(59959)
- 划(59503)
- 自然(56218)
- 自然科(54972)
- 自然科学(54962)
- 自然科学基金(53940)
- 成果(49705)
- 资助(48636)
- 课题(42722)
- 重点(39913)
- 部(39758)
- 发(37727)
- 创(37573)
- 项目编号(37179)
- 年(36349)
- 教育部(35759)
- 创新(34696)
- 期刊
- 济(100176)
- 经济(100176)
- 研究(81824)
- 教育(62965)
- 中国(54713)
- 财(37206)
- 管理(35605)
- 学报(33079)
- 科学(31353)
- 农(29064)
- 技术(28791)
- 大学(27608)
- 学学(24058)
- 农业(20250)
- 融(18944)
- 金融(18944)
- 业经(18432)
- 财经(17351)
- 职业(17315)
- 经济研究(16059)
- 经(15017)
- 图书(14932)
- 问题(12639)
- 坛(12478)
- 论坛(12478)
- 财会(12089)
- 版(11625)
- 理论(11447)
- 发(11389)
- 技术教育(11237)
共检索到377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大兴
大学的材料和基础是知识,因此,知识追求往往反映高等教育的理想。现今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非常确定的学术处境:后现代论说或后现代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的巨大浪潮,此波浪潮对高等教育的知识追求产生巨大的冲击,在冲击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将高等教育推向另一个尴尬境地。其中包括高等教育的知识认知、知识结构和知识运行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向,对这些转向的理性认知以及科学指引对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后现代 高等教育 知识追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说起知识,我们都不陌生,而谈到成人教育知识,似乎就多了几分神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取得了不斐成就,但是涉及成人教育知识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在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后,知识的价值取向身在何方,成人又该如何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成为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后现代的知识观入手,选取了三个角度,即价值判断、类型体系、方法论,来论述成人教育知识的价值走向、体系建构以及方法选择,阐明了后现代知识观的历史性转变,还原了成人教育知识从解构到建构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
成人教育知识 后现代知识观 知识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邹海燕
后现代主义思潮广泛影响到文化、哲学、教育等领域,高等教育课程也必然受到波及。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取向进行思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建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的高等教育课程观,以期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方
后现代教学理念可概括为:解构与反思的教学范式、互动与建构的教学过程、"去中心"的教学行为、对话与阐释的教学方法、过程与主体的教学评价取向。后现代教学理念是对现代教学理念的超越,其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后现代 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施晓光随着美国日趋从一个生产型的社会转向消费型的社会,及其内外政策日趋从国家型政策转向地方型和国际型政策,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术语和各种假设业已渗透到美国文化的核心,并对美国整个社会乃至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组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颜丙峰
后现代已经走向式微 ,但后现代的精神气质却发生着久远的影响。“后现代”是在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否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包括 :否定和怀疑的理论本性、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元化的思维风格、富有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寄予关爱的全球视野。后现代观照下的高等教育有如下特点 :打破叙事范式 ,奉行实用的知识观 ;反对理性教育 ,追求多元的目的观 ;活化静态课程 ,倡导对话的教学观 ;立足本土文化 ,面向全球的发展观。
关键词: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 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炳仙 秦秋田
知识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图景 ,从而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仍停留在现代知识观的水平上 ,因此必须对现代知识观和现代大学观进行反思 ,并依据后现代知识观来重构未来大学理想和发展蓝图。
关键词:
后现代知识观 大学理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聂荣鑫
知识观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在分析知识观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础上,区分了现代和后现代知识观的差别,并提出后现代知识观对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些重要启示,以避免当前课程编制中所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知识观 后现代 课程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梅
历史研究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从注重描述的朱利安时代到注重因素分析的萨德勒和康德尔时代,无一不采用历史法研究比较教育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比较教育历史研究法受后现代史学观的影响,开始了其后现代的转向进程。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法注重"深描"、"价值有涉"和"他者视野"的特点让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克服了传统历史法的局限,开始沿着质性研究的轨道转型。
关键词:
后现代史学观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历史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新民 张薇薇
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在我国新课改过程中,响起了贬低科学知识教育作用与价值的声音。然而,联系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只有注重科学知识教育,走出后现代知识观,才能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走出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科学教育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近代科学传入与科学教育兴起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我国科学技术传统又具有特殊性,这对当前现实的科学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自20世纪60、70年代后,世界科学教育出现新的趋向;各种新的课程理论纷至沓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科学理论不断提出,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科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适逢难得的机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骑
知识经济给传统教师角色带来了强大冲击,教师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角色困惑。本文分析指出,后现代知识观为教师反思和审视自身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教师理解自身的新角色、适应新的变化,同时指明了教师角色后现代转向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
教师角色 后现代知识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崴
本文对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和女权主义等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理论方面的运用与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认为这些理论提出的知识、权力、解构、理解、对话、交际、自由、解放、平等和正义等已经成为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重要话语,并推动了教育管理实践的改革与发展。尽管我国还处于现代化过程中,但信息化和全球化使得我国教育管理也遇到了西方后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因此,理解和借鉴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教育管理思想对促进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