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7)
- 2023(11467)
- 2022(9771)
- 2021(9467)
- 2020(7756)
- 2019(18134)
- 2018(18340)
- 2017(34060)
- 2016(19502)
- 2015(22200)
- 2014(22535)
- 2013(21592)
- 2012(19656)
- 2011(17686)
- 2010(17739)
- 2009(15621)
- 2008(15204)
- 2007(13179)
- 2006(11413)
- 2005(9941)
- 学科
- 济(66946)
- 经济(66872)
- 管理(51230)
- 业(48341)
- 企(41803)
- 企业(41803)
- 方法(32874)
- 数学(27146)
- 数学方法(26806)
- 教育(23593)
- 中国(22973)
- 农(18256)
- 学(17609)
- 理论(17200)
- 财(17051)
- 业经(16496)
- 地方(13938)
- 和(12759)
- 农业(12301)
- 技术(12061)
- 务(11331)
- 贸(11305)
- 贸易(11301)
- 财务(11266)
- 财务管理(11247)
- 制(11087)
- 易(10919)
- 企业财务(10656)
- 环境(10408)
- 教学(9981)
- 机构
- 大学(267641)
- 学院(262835)
- 管理(102342)
- 济(92068)
- 经济(89677)
- 理学(89267)
- 理学院(88156)
- 研究(86978)
- 管理学(86574)
- 管理学院(86048)
- 京(58690)
- 中国(57413)
- 科学(54813)
- 范(45239)
- 师范(44973)
- 所(42862)
- 财(41867)
- 研究所(39369)
- 江(38457)
- 中心(38016)
- 业大(37878)
- 北京(37720)
- 教育(37494)
- 农(37204)
- 师范大学(36881)
- 财经(34208)
- 院(31650)
- 州(31444)
- 技术(31430)
- 经(31095)
- 基金
- 项目(181142)
- 科学(143200)
- 研究(140243)
- 基金(127549)
- 家(109383)
- 国家(108288)
- 科学基金(92804)
- 社会(84590)
- 社会科(79734)
- 社会科学(79711)
- 省(72233)
- 教育(70865)
- 基金项目(67874)
- 划(62354)
- 编号(60502)
- 自然(59468)
- 自然科(58018)
- 自然科学(58006)
- 自然科学基金(56940)
- 资助(51751)
- 成果(51303)
- 课题(43771)
- 重点(41261)
- 部(41061)
- 发(38924)
- 创(37864)
- 项目编号(37586)
- 年(36114)
- 教育部(35878)
- 规划(35071)
共检索到381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爱民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道德教育研究 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唐汉卫
后现代道德教育从各个角度向现代道德教育的统一性、整体性、权威性和理性化挑战,给人们展现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批判的、平等和对话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新面貌。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它瓦解了现代性的完人理想和标准化的人格追求;在教育内容上,它强调去中心化,关注那些边缘性的道德主题;在教育方式上,更主张“对话式”的教育方式;在师生关系上,它提倡主体间性。但后现代的道德教育观是松散和凌乱的,并不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其内容歧义丛生、相互矛盾甚至是对立的,因此,对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应冷静对待,全盘吸收和简单的排斥都是错误的。
关键词:
后现代 传统 现代 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杰
后现代思潮在对传统知识论二元认识结构、主客关系进行结构的同时,倡导一种知识多元化、不确定性、生成性认知方式,对传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建构教学中师生主客关系,从传授知识到强调知识的生成性,采取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当代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课程的实践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后现代 思想政治道德修养 课程教学 创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本文旨在分析课程论转向后现代文化的话语生成方式及其理论困境,进而又从现实主义的课程探究实验出发,探讨走出困境的可能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燕楠
当前,多元文化给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冲击,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道德教育,要在确立我国核心文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基础上,重建国家伦理文化传统,提升我国道德文化自觉,以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为参照,凝练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德育内容与方法的转型与变革,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
关键词:
学校道德教育 多元文化 核心文化价值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浩
"从实体出发"与"原子式地进行探讨"的不同伦理观,历史地形成基于"精神"或基于"理性"的两种道德教育哲学。"伦理"—"道德"对立,"理"—"道"分离,"德"—"得"脱节,是现代道德教育中的三大"精神"问题,由此导致现代中国道德教育"无伦理"、"没精神"两大基本缺陷。中国道德教育要走出现代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误区与困境,必须建构"回归精神的道德教育",尊重和维护伦理道德的精神生态,形成道德教育的"精神生态体系"。面对"理性"对"精神"的僭越,现代道德教育必须捍卫与蓬勃精神,从而真正培育"‘有精神’的德性"和"‘有精神’的人"。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哲学 伦理观 “精神”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文化全球化不是同质化,又不是西方化。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应是多元文化的共处,但这又不是文化的自我封闭和文化的民族主义,而是文化间的“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人们对待文化,尤其是对待具有价值指向的道德文化的态度,构成了文化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核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樊浩一、道德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道德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更是中国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重大难题。从逻辑上说,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不外两个方面:“教什么”与“怎么教”。“教什么”是教育的内容问题,即以什么样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则胜 李萍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道德教育责任主体之外,文化始终是型构人类价值理性的强大力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分别具有不同的道德教育功能,但在通常情况下,文化因素是以文化模式的方式形成文化合力,进而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文化机制,文化也因此而成为道德教育的责任主体。文化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粗放模式",二是"集约模式"。在当代社会,集二者于一体的"混合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机制,折射出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政策和道德教育理念变迁的大趋势。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文化机制 道德教育主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么加利
伴随西方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在教育研究领域呈现出"主义"式研究向"问题"式研究的范式转换,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主体趋向多样化、教育研究对象趋向生活化、研究地点走向教育现场。这种转换可为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范式 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赵军
后现代主义以研究语境、研究文本、研究方法三种形式呈现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这种景观的存在既与教育理论的尴尬处境相连,也与我国呈现的一些后现代征象相关。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标准、对象、方法等都被置换到一个新的参照系框架下。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我国缺少生成的土壤。教育理论界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对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持谨慎态度。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育研究 教育理念 研究方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回春萍
文学童话自出现之日起,就处于与内部的文类传统和外部的客观现实持续、动态的互动之中。后现代童话也不例外,除了持续地与经典童话、民间传说、神话等进行互文对话之外,也始终处于与后现代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既共谋又批判的辩证关系之中。一方面,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为后现代童话的兴盛提供了灵感来源与读者保证,市场化的原则体现在童话从创作到发行的各个环节之中;另一方面,后现代童话因其作为上层建筑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又可以游离于现实之外,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的反思,呈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固有矛盾,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以及个体生存
关键词:
消费主义 后现代文学童话 共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评柯温的后现代比较教育理论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间构成一种显现的关系似乎产生于本世纪九十年代,换句话说,把“后现代”思维模式纳入到比较教育研究中与“后现代理论”的产生出现了一定的时间差①。尚且不论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羊守森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 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