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8)
- 2023(4623)
- 2022(3665)
- 2021(3430)
- 2020(2842)
- 2019(5900)
- 2018(5827)
- 2017(10837)
- 2016(6228)
- 2015(7269)
- 2014(7599)
- 2013(7229)
- 2012(7045)
- 2011(6294)
- 2010(6543)
- 2009(5905)
- 2008(6179)
- 2007(5877)
- 2006(5121)
- 2005(4741)
- 学科
- 济(28975)
- 经济(28943)
- 管理(16014)
- 业(13651)
- 企(11499)
- 企业(11499)
- 地方(11006)
- 方法(10055)
- 中国(8659)
- 农(7572)
- 数学(7338)
- 数学方法(7140)
- 学(6921)
- 业经(6893)
- 地方经济(6810)
- 理论(6223)
- 和(5450)
- 农业(5304)
- 教育(5298)
- 制(5003)
- 财(4924)
- 融(4150)
- 金融(4148)
- 教学(4049)
- 环境(3956)
- 产业(3945)
- 发(3901)
- 银(3888)
- 银行(3878)
- 文化(3874)
- 机构
- 学院(93240)
- 大学(93078)
- 研究(34020)
- 济(32605)
- 经济(31659)
- 管理(30510)
- 理学(25607)
- 理学院(25135)
- 中国(25127)
- 管理学(24436)
- 管理学院(24231)
- 科学(22562)
- 京(21002)
- 所(18107)
- 范(16361)
- 研究所(16321)
- 师范(16224)
- 江(15804)
- 农(15437)
- 中心(15353)
- 财(15185)
- 北京(13224)
- 师范大学(13099)
- 业大(12880)
- 州(12809)
- 院(12272)
- 农业(12124)
- 财经(11714)
- 技术(11346)
- 省(11151)
- 基金
- 项目(58990)
- 科学(46305)
- 研究(44037)
- 基金(40754)
- 家(35713)
- 国家(35368)
- 科学基金(29540)
- 社会(27417)
- 社会科(25817)
- 社会科学(25808)
- 省(24040)
- 基金项目(21030)
- 教育(20796)
- 划(20373)
- 编号(18807)
- 自然(18132)
- 自然科(17677)
- 自然科学(17672)
- 自然科学基金(17325)
- 成果(16375)
- 资助(16370)
- 重点(13993)
- 课题(13901)
- 发(13882)
- 部(12435)
- 创(11728)
- 年(11710)
- 项目编号(11260)
- 发展(11231)
- 展(11063)
共检索到150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邢英喜
后现代在对现代的批判与反思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虽然目前它还未能自成体系,但是,它所具有的丰富意蕴,促使传统的课堂文化不断发生自身的消解与重构。在后现代的意域中,课堂文化的建构将转向对话、反思、游戏与生态的方式上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朝晖 孙建霞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是当今世界职教课程开发的新范式。我们通过后现代视角解读"学习领域"课程,发现其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及其"情境性、对话性、建构性"等基本特征与后现代哲学的"多元性、开放性、不确定性"等基本特征不谋而合。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透视课程背后的基本思想,体会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
德国“ 学习领域”课程 职业教育 后现代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东 李隽波
在领导理论研究中批判地考察西方后现代时代流行的领导模型思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尤其是拉康的思想,为领导理论的批判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思想开始,经过客体关系理论的过渡,最后上升到对拉康概念化的比较和分析,在如此既接续又不同的精神分析视野中借鉴国外领导理论的相关成果,批判地探讨当今西方后现代社会最为流行的领导模型中普遍倡导的某些领导关系特点,挑战正统领导理论中最基础的关于自我的假设,提出了非连贯性自我的概念,揭示了领导和管理理论研究中拓扑形态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芳
国外毛泽东研究在意识形态热潮退却之后向学术化研究转移,在西方文化后现代整体话语背景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和一些新的研究特点:热衷于毛泽东晚年思想和实践活动的"抽象"学术化研究,彰显"读者"的作用,大量使用"隐喻"的手法,研究体现出"符号化"、"碎片化"的特点。后现代语境中的国外毛泽东研究的本质是一种非认知性的研究模式。
关键词:
毛泽东 后现代 符号化 认知性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霞
本文通过对若干个案的举例 ,从生态学的角度 ,分析了当今学校课堂中的种种问题 :教师行为中的霸权与控制、学生行为中的从众与退缩、失衡的群体生态“花盆效应”、超耐度的生态空间环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济良 赵文慧
作为一种对理想课堂形态的生命化解读,生命课堂旨在实现“生命在场”的美好课堂愿景,这种“在场”应是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在场”。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和沉思中,赋予个体生命一种独特的诠释视角。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个体生命彰显着非理性、共生性、生成性和不可尽述性的生命特性。走向“个体生命在场”的生命课堂建构应立足后现代主义的视野,关注个体生命之非理性,构建多层次的课堂目标体系;遵循个体生命之共生性,促成“共生态”的课堂交往;立足个体生命之生成性,彰显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理解个体生命之不可尽述性,突显审美导向的课堂评价。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个体生命 生命课堂 教学设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松林
在课堂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课堂场域 权力运作 学生 生存境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林林
教育模式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SOPC教育生态视角列举了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应遵循的六大原则,认为要打破僵硬的课前、课中、课后的阶段划分,针对SPOC教学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充分贯彻教育生态理念,构建系统"共生"、信息"共通"、教学"共融"的生态体系。
关键词:
教育生态 SPOC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松林 范春香 于晓卉
复杂论秉持世界具有不确定性,认识是多维度的探索,组织是"无序与有序"的混沌体,方法依赖于"生命矛盾运动"的自组织性等思想。其蕴含的大学课堂的基本原理是,课堂教学场景是一个复杂的、无序的、混沌的存在,知识是一种模糊的、多元的、生长的形态,师生之间是一种角色互换、平等互动的"一体两面"关系。复杂论超越了决定论的大学课堂的思想的限度,基于复杂论的视角,应当以沉浸法、等待-微调法、游戏法、理解-对话法等教学方法来构建大学课堂。
关键词:
复杂论 大学课堂 课堂要素 教学方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许芳杰
课堂教学境域中的教师学习是对教师教育实践转向的现实关照,是教师实践智慧在教育发生现场中的"身体力行"。在这种"身体力行"中,教师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情境性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尝试通过对现场学习的意涵、特点的分析,从整体性的视角探讨教师现场学习的发生机制,以此明晰课堂教学境域中"教学相长"的知识传统、理论基石与真实路径,意在弥合教师教育中经验与理论、知识概念与实践意义的鸿沟,从而搭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现场学习 教师教育 具身参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涂元玲
在美国的课堂教学领域,人类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语言、互动方式与参与结构、认知与读写活动以及学生的对抗行为是其中几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了解美国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人类学研究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人类学 美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丹 范国睿
运用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探究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关注问题。研究发现,即使在同样理想的教学环境中,不同性别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活动方式存在差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关注,亦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教师课堂关注差异的原因,除学生课堂行为方式的性别差异外,教师的性别认知差异与对以考试成绩为标识的学业成绩的追求亦在其列。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男生成为教师给予更多关注的对象。
关键词:
课堂互动 教师关注 性别差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本文旨在分析课程论转向后现代文化的话语生成方式及其理论困境,进而又从现实主义的课程探究实验出发,探讨走出困境的可能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裴娣娜
李松林博士的新著《控制与自主:课堂场域中的权力逻辑》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1月出版。据我所知,李松林博士从"权力"角度思考和研究"课堂控制与学生自主"这一两难问题已有五年了。他在完成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反复修改,最后完成此专著。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夏翠娟
[目的/意义]在文化记忆理论奠基人扬·阿斯曼逝世之际,回顾与总结文化记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梳理其发展脉络和重要学术影响,作为对学术研究者和学术研究本身的致敬。[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文献研究,解读该理论的后现代性本质,以追溯其产生跨学科影响的根源。[结论/发现]提出数字记忆作为数智时代文化记忆的新形态和新常态,数字人文作为数智时代记忆研究的大帐篷,并对数字记忆和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创新/价值]结合元宇宙和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后数字时代记忆研究的新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记忆研究的新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