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5)
2023(2533)
2022(1953)
2021(1983)
2020(1630)
2019(3584)
2018(3562)
2017(6433)
2016(3409)
2015(3999)
2014(4085)
2013(3959)
2012(3723)
2011(3462)
2010(3738)
2009(3376)
2008(3358)
2007(3083)
2006(2885)
2005(2559)
作者
(9706)
(8039)
(7999)
(7724)
(5125)
(3921)
(3720)
(3175)
(3069)
(2935)
(2890)
(2733)
(2707)
(2668)
(2470)
(2461)
(2346)
(2311)
(2305)
(2296)
(2185)
(2003)
(1974)
(1846)
(1845)
(1793)
(1791)
(1767)
(1640)
(1592)
学科
(14551)
经济(14417)
(9314)
管理(9191)
(8395)
企业(8395)
中国(6678)
方法(6303)
(5887)
业经(5425)
理论(5344)
(5176)
(3876)
(3854)
农业(3802)
社会(3737)
教育(3565)
(3320)
经济理论(3197)
数学(3179)
企业经济(3168)
数学方法(3131)
地方(2935)
(2444)
(2232)
工作(2229)
(2104)
(2004)
财务(1989)
财务管理(1984)
机构
大学(51361)
学院(49748)
(19186)
研究(18985)
经济(18734)
管理(17968)
理学(15199)
理学院(14956)
管理学(14585)
管理学院(14468)
中国(14109)
科学(11520)
(11327)
(10247)
(9671)
(8575)
师范(8537)
研究所(8529)
(8248)
中心(8153)
财经(7658)
(7603)
北京(7458)
师范大学(7021)
(6883)
教育(6593)
社会(6487)
(6461)
(6162)
业大(6126)
基金
项目(30208)
科学(24621)
研究(24217)
基金(21909)
(18452)
国家(18217)
社会(17541)
科学基金(15723)
社会科(15206)
社会科学(15195)
教育(11766)
(11151)
基金项目(11031)
编号(10336)
(9822)
成果(9603)
自然(8884)
自然科(8682)
自然科学(8681)
资助(8616)
自然科学基金(8549)
课题(7399)
(7206)
重点(6841)
国家社会(6566)
教育部(6481)
项目编号(6450)
(6235)
(6138)
(6128)
期刊
(25717)
经济(25717)
研究(18527)
中国(14792)
教育(10659)
(8641)
(8134)
学报(8062)
科学(8049)
管理(7571)
大学(6562)
学学(5709)
农业(5464)
技术(4383)
财经(4326)
(4060)
金融(4060)
图书(3853)
业经(3792)
(3734)
经济研究(3709)
社会(3105)
问题(3079)
(3064)
(2968)
论坛(2968)
书馆(2877)
图书馆(2877)
现代(2641)
(2568)
共检索到86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泓  
史学是否是科学,是史学史的百年论题。文艺复兴使史学摆脱经院束缚,转向"人"的研究。启蒙哲学推导人类社会规则,史学冠以理性主义与科学性。19世纪历史主义方法论提倡档案考据,主张历史具体而非普适性。20世纪之际史学借鉴社会科学方法论,趋于科学化。后现代承继人文主义,赋予史学主观性与叙事质性。后现代之后,史学界正视史学的社会科学属性,肯定其真实性、客观性和规律性。如同现代国家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合流,形成社会科学诞生的历史基础;后现代后之失序与重建,促使哲学、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回归,亦使社会科学史学研究回归。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於荣  
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社会科学研究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由于冷战的需要和社会科学家的努力,联邦政府最终承担了资助社会科学研究的职责。美国联邦政府的社会科学研究政策对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王晓丹  
成人教育是教育的顶点与归宿,是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成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问题凸显,其中理性价值的迷失、发展模式的僵化、终身教育理念的旁落等成为重要原因。后现代主义哲学主张去中心、去权威、尊重差异性、追求开放性与多元性,其中的哲学精髓,为中国成人教育的回归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凌云  
对"美国五年后的社会科学博士"调查的发起原因、调查结果和政策建议进行阐述,并指出其对我国博士生培养改革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认识世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创新文化、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或所谓文科的责任不仅在于自身的价值,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is a peer-reviewed Quarterly academic journal published since 1980 by the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Press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t is the foremost English journal focusing on recen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across the breadth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in China.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科学教育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近代科学传入与科学教育兴起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我国科学技术传统又具有特殊性,这对当前现实的科学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自20世纪60、70年代后,世界科学教育出现新的趋向;各种新的课程理论纷至沓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科学理论不断提出,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科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适逢难得的机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滕瀚  
教育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学科在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在顶尖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如何,这些备受学界关注。课题组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后刊发的教育类论文开展系统研究,从"教育学栏目"设置状况、教育类论文年度发文量和年度发文比率、参考文献引证情况、作者单位来源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教育学科在社会科学中的影响力在不同时期虽有波动但总体下降的事实,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社会科学》中的"教育学栏目"从"常设栏目"变为"偶设栏目";二是教育类论文年发文量和年刊发比率逐年降低;三是教育类论文的参考文献多为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说明教育学学科对教育类论文的知识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依照洛克的说法,"不安"是现代人的生命状态。而这种"不安",却来自于笛卡儿所谓"我思"(cogito)的生命构造。现代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生命,才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石艳  
新社会史理论为研究历史事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使得"课程"作为事件得以进入社会史的研究视野。课程中的历史视角经历了一个从遮蔽到重现的过程。通过社会史的视角,可以更深刻的洞察课程的内部过程。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郭星寿  
本文概述了我国社会科学信息政策研究的基本情况,论述了加强我国社会科学信息政策研究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蒋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经君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已届不惑之年了。在这风风雨雨40年中,经济所以孙冶方同志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传播方面,在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者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与此同时也为经济所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严中平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1953年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改为经济研究所,严中平先生以党外知名学者被任命为副所长,直至1982年任经济所顾问止,他始终奋斗在这个岗位上。30年来,严先生以极大的热忱投到了经济所的中国经济史研究阵地的建设之中,用自己的心血灌浇了一株茂盛的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乔晓春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长期以来一直做得不够科学。因为中国的社会科学学者更习惯于用思辩的方式而不是经验的、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社会问题,从而使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导致中国社会科学无法与国际接轨,甚至远远落后于国际社会科学的一般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晓玲  
后现代社会人们购买、消费商品不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因为它的符号价值,消费主要是获取社会意义。消费的这种社会逻辑实质上是由于社会地位与收入差距形成的消费等级差异。消费的差异等级不仅体现在个人消费领域,而且体现在公共产品消费领域。消费的社会逻辑对消费结构变迁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尽管还没有进入后现代社会,但消费的社会逻辑却已充分发展,给社会带来负外部性,要倡导合理消费和绿色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