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5)
2023(9018)
2022(7386)
2021(6894)
2020(5648)
2019(11989)
2018(12190)
2017(22200)
2016(12358)
2015(13787)
2014(13492)
2013(12541)
2012(11303)
2011(10519)
2010(10880)
2009(10001)
2008(9575)
2007(8662)
2006(7780)
2005(6779)
作者
(35833)
(29703)
(29608)
(28119)
(18815)
(14254)
(13421)
(11547)
(11327)
(10583)
(10397)
(10115)
(9601)
(9432)
(9356)
(9231)
(8909)
(8859)
(8859)
(8351)
(7627)
(7577)
(7238)
(7011)
(6680)
(6663)
(6590)
(6483)
(6087)
(6063)
学科
(45215)
经济(45156)
管理(31345)
(26381)
(20865)
企业(20865)
方法(14398)
(14334)
中国(13938)
地方(13744)
(12995)
数学(11609)
数学方法(11365)
业经(10737)
(10428)
(10227)
理论(9667)
农业(9570)
(8480)
(8159)
金融(8150)
地方经济(8074)
(7963)
(7950)
教育(7930)
银行(7920)
(7663)
环境(7594)
(7203)
贸易(7201)
机构
学院(170739)
大学(168046)
研究(62503)
(60831)
经济(59280)
管理(57202)
理学(48647)
理学院(47910)
管理学(46699)
管理学院(46378)
中国(45451)
科学(41631)
(36428)
(32979)
(32113)
研究所(30287)
(28982)
(27829)
中心(27463)
(27008)
师范(26700)
业大(26093)
农业(25383)
(22975)
财经(22529)
北京(22410)
(21917)
技术(21544)
师范大学(21350)
(20252)
基金
项目(115175)
科学(89958)
研究(85302)
基金(80325)
(71420)
国家(70832)
科学基金(59033)
社会(52113)
社会科(49023)
社会科学(49009)
(47327)
基金项目(41689)
教育(40250)
(40202)
自然(37482)
自然科(36587)
自然科学(36570)
编号(36111)
自然科学基金(35862)
资助(31752)
成果(30406)
重点(27278)
课题(26761)
(26289)
(24281)
(23960)
创新(22501)
(22302)
科研(21760)
计划(21533)
期刊
(74705)
经济(74705)
研究(50016)
中国(37724)
学报(31171)
(30701)
科学(27760)
教育(27695)
大学(22675)
(22173)
管理(21382)
学学(21198)
农业(21117)
技术(15041)
(13807)
金融(13807)
业经(13710)
经济研究(12052)
财经(10806)
(10490)
(10043)
(9410)
问题(8960)
图书(8876)
职业(8803)
(8295)
论坛(8295)
业大(8230)
科技(8225)
资源(8221)
共检索到260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济良  赵文慧  
作为一种对理想课堂形态的生命化解读,生命课堂旨在实现“生命在场”的美好课堂愿景,这种“在场”应是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在场”。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和沉思中,赋予个体生命一种独特的诠释视角。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个体生命彰显着非理性、共生性、生成性和不可尽述性的生命特性。走向“个体生命在场”的生命课堂建构应立足后现代主义的视野,关注个体生命之非理性,构建多层次的课堂目标体系;遵循个体生命之共生性,促成“共生态”的课堂交往;立足个体生命之生成性,彰显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理解个体生命之不可尽述性,突显审美导向的课堂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斌  吴欣欣  
后现代主义是当前最具影响力和震撼性的学术思潮,它的出现几乎席卷和影响了人类理性的每一处思维领域。作为现代科学理性主义的产物,现代经济学在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学研究范式两方面都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和批判。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有助于促进对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反思和完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闫伟  肖敏  
引入后现代主义的研究生培养理念,通过对平等者的对话、培养目标的多元性、培养过程的开放性以及教学科研环境的和谐性的诠释,对比分析导师责任理念,联系当代教育的现实问题,通过师生关系的建构、培养过程的建构、工作任务的建构和培养环境的建构,诠释了研究生导师责任的建构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邹海燕  
后现代主义思潮广泛影响到文化、哲学、教育等领域,高等教育课程也必然受到波及。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取向进行思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建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的高等教育课程观,以期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国栋  王天娇  
作为一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应用学科,科学主义导向下的管理研究遭遇诸多理性困境,在科技发展和哲学渗透的多重影响下发生后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直指现代管理研究中的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等哲学根源,主张在组织中消解普遍主义的预设以回归到具体、生动、可体验的生活世界。中国的管理研究在极大地提高科学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缺乏解释力和实践效力的管理知识。未来中国的管理研究应根植于本地人的生活世界,采取主位研究策略,通过高度意会性的努力来自觉建构本土化的管理理论。管理学的范式转换在西方管理学内部很难自觉实现,这为中国管理学进行本土化研究提供了外部契机,中国独特的本土文化、历史和社会脉络也蕴含管理学进行范式创新的内生资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婵  文天祚  黄柏玮  向岚麟  
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人手,指出了其两方面基本特征,即是对现代主义大叙事的质疑,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尝试归纳了其定义;继而剖析了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指出后者相对于前者是以"反叛"对抗"理性",以"博爱"对抗"狭隘",以"多元"对抗"单一",以"文脉"对抗"机械"。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后现代主义对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的四方面启示,即规划主体从"长官化"到"人民化"的转向,规划目的从"高速化"到"高质化"的转向,规划方式从"蓝图化"到"过程化"的转向,及规划内容从"硬规划"到"软规划"的转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施晓光随着美国日趋从一个生产型的社会转向消费型的社会,及其内外政策日趋从国家型政策转向地方型和国际型政策,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术语和各种假设业已渗透到美国文化的核心,并对美国整个社会乃至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组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明初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已从人文学科转到自然学科。作为人类知识典范的数学也受到这个思潮的冲击,不仅数学哲学观正在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且数学教育也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思维的特点。后现代主义的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对西方这一思潮进行分析与批判,可以为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后现代主义自1870年英国画家查普曼用"后现代绘画"一同,来指称那些比法国印象派绘画还要前卫的作品以来,"后现代"陆续被引进了建筑、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一方面一些急于超越"现代性"的人常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赵军  
后现代主义以研究语境、研究文本、研究方法三种形式呈现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这种景观的存在既与教育理论的尴尬处境相连,也与我国呈现的一些后现代征象相关。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标准、对象、方法等都被置换到一个新的参照系框架下。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我国缺少生成的土壤。教育理论界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对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持谨慎态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芳  刘勤  
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是后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文化反思性理论,其基本概念已被广泛引入到当代体育教育的各个领域当中,因此,对我国现代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论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现状出发,探讨在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构建的内容和策略,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勇  蒋凯  
课程编制是课程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出发,阐明了后现代主义关于课程的基本理解,并对传统的课程编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反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杨  杨雪  
目前,后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消费文化发生了变迁。文章就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的特征、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及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振中  
后现代主义是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化、强调多元性、倡导平等对话与关怀、鼓励创造的批判思维方式或价值取向,教育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向,职业教育理应作出反思,即克服同质化、标准化发展方式,鼓励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克服"不见人"的管理现象,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克服唯技能训练式教育,强化人文素质熏陶;克服封闭静态思想,设立开放式课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