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0)
2023(3598)
2022(2556)
2021(2767)
2020(2075)
2019(4723)
2018(4875)
2017(7232)
2016(5173)
2015(5999)
2014(6227)
2013(5209)
2012(4951)
2011(4674)
2010(5184)
2009(4220)
2008(4231)
2007(3974)
2006(3716)
2005(3489)
作者
(11817)
(9618)
(9598)
(9551)
(6300)
(4699)
(4578)
(3994)
(3745)
(3673)
(3370)
(3342)
(3294)
(3250)
(3120)
(3102)
(3079)
(2923)
(2881)
(2778)
(2741)
(2535)
(2372)
(2290)
(2272)
(2272)
(2257)
(2112)
(1992)
(1991)
学科
教育(18900)
(11712)
经济(11701)
中国(11168)
管理(7733)
理论(6992)
(6174)
教学(5866)
(5856)
(4323)
(4298)
企业(4298)
(4154)
发展(3965)
(3843)
(3783)
思想(3672)
政治(3655)
研究(3355)
方法(3222)
改革(3178)
思想政治(3153)
政治教育(3153)
治教(3153)
高等(3134)
德育(3126)
农业(3016)
(2995)
学校(2816)
教育改革(2793)
机构
大学(67099)
学院(62330)
研究(27242)
教育(26759)
(20586)
师范(20534)
(17702)
师范大学(17188)
经济(17016)
(16593)
科学(15027)
管理(13920)
中国(13650)
(13464)
研究所(12149)
职业(11960)
北京(11747)
(11451)
理学(11387)
技术(11078)
理学院(11061)
管理学(10627)
管理学院(10453)
中心(10415)
教育学(10376)
(9725)
(9242)
(8590)
职业技术(8179)
教育学院(7648)
基金
项目(34811)
研究(34084)
科学(28739)
教育(24995)
基金(21039)
社会(18831)
社会科(17312)
社会科学(17306)
(17196)
成果(17023)
国家(16857)
编号(16711)
课题(15786)
(14919)
(14663)
(13845)
科学基金(13324)
规划(11178)
(10066)
(10021)
(9770)
项目编号(9763)
重点(9704)
基金项目(9639)
教育部(9218)
研究成果(9035)
(8989)
(8949)
阶段(8931)
年度(8878)
期刊
教育(46347)
研究(33074)
中国(23768)
(22969)
经济(22969)
职业(11287)
技术(9655)
学报(8302)
大学(7727)
技术教育(7340)
职业技术(7340)
职业技术教育(7340)
(7283)
科学(6970)
(6818)
管理(5597)
高等(5441)
(5387)
论坛(5387)
学学(5371)
成人(4841)
成人教育(4841)
高等教育(4835)
农业(4808)
(4500)
财经(4082)
(3959)
金融(3959)
发展(3928)
(3928)
共检索到111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明初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已从人文学科转到自然学科。作为人类知识典范的数学也受到这个思潮的冲击,不仅数学哲学观正在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且数学教育也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思维的特点。后现代主义的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对西方这一思潮进行分析与批判,可以为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施晓光随着美国日趋从一个生产型的社会转向消费型的社会,及其内外政策日趋从国家型政策转向地方型和国际型政策,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术语和各种假设业已渗透到美国文化的核心,并对美国整个社会乃至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组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后现代主义自1870年英国画家查普曼用"后现代绘画"一同,来指称那些比法国印象派绘画还要前卫的作品以来,"后现代"陆续被引进了建筑、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一方面一些急于超越"现代性"的人常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赵军  
后现代主义以研究语境、研究文本、研究方法三种形式呈现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这种景观的存在既与教育理论的尴尬处境相连,也与我国呈现的一些后现代征象相关。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标准、对象、方法等都被置换到一个新的参照系框架下。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我国缺少生成的土壤。教育理论界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对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持谨慎态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邹海燕  
后现代主义思潮广泛影响到文化、哲学、教育等领域,高等教育课程也必然受到波及。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取向进行思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建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的高等教育课程观,以期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评柯温的后现代比较教育理论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间构成一种显现的关系似乎产生于本世纪九十年代,换句话说,把“后现代”思维模式纳入到比较教育研究中与“后现代理论”的产生出现了一定的时间差①。尚且不论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振京  杨昌勇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思潮,现代性是当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共同的核心主题。从当代教育社会学中可以区分出后现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当代教育社会学从阶层和性别向度对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资本主义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表明其具有了后现代意蕴,这也标志着后现代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批判教育学是当代教育社会学的后现代实践,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的具体表现形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余凯  徐辉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余凯徐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各种理论群体的喧哗与骚动,后现代主义登高一呼,成为欧美学界应者云集的理论思潮,其影响现已遍布哲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宗教等诸多领域。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持观望态度的教育学者们也开始对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振中  
后现代主义是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化、强调多元性、倡导平等对话与关怀、鼓励创造的批判思维方式或价值取向,教育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向,职业教育理应作出反思,即克服同质化、标准化发展方式,鼓励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克服"不见人"的管理现象,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克服唯技能训练式教育,强化人文素质熏陶;克服封闭静态思想,设立开放式课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淮  杨昌勇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检讨和批判现代教育理论的热潮。后现代主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现代主义批判教育的话语霸权和研究范式,同时倡导创新和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解构教育理论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弘扬人的非理性和主体间性;批判性地探讨了现代的教育目的、制度和课程体系等,强调教育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分析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厘清它们的发展路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倩  李素琴  
介绍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认为后现代主义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观点对教育的影响在进一步加深,研究生教育领域显现出的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多样化、内容的开放化、管理的弹性化、课程的人性化以及师生关系的融合与互动都是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浩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面临来自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挑战。在本体论方面,后现代思潮挑战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实在论倾向,主张心理是一种社会建构;在认识论方面,后现代思潮挑战传统的知识外源论和内源论观点,主张知识是社会互动和协商的结果,教育教学同样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方法论方面,后现代思潮挑战传统的实证和量化方法,主张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合,力促教育心理学实现方法多元化。后现代主义的挑战有助于克服传统教育心理学的机械反映论、个体主义和方法中心等错误倾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智勇  毋丹丹  
全球金融危机袭来,就业环境更加严峻,高职课改势在必行。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等思想,在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宏观方面均能给高职课程改革诸多启示,藉此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开放而又反思的超越式后现代高职课程体系,以增强高职生就业竞争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陈时见  
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主义崇尚理性,期望通过培养所有人的理性能力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教育目标的批判、对语言的确定性和意义可靠性的怀疑、对真理和价值的否定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文化上的虚无主义以及教育目标的多元性。对后现代主义对理性教育价值哲学基础所作批评的回应,在于从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对理性解放的理解,在于重新界说教育与民主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