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0)
2023(9811)
2022(8234)
2021(7859)
2020(6535)
2019(14503)
2018(14245)
2017(24460)
2016(13940)
2015(15691)
2014(14848)
2013(14060)
2012(13052)
2011(12134)
2010(12789)
2009(11437)
2008(11271)
2007(10672)
2006(9776)
2005(9106)
作者
(40120)
(33056)
(33018)
(31351)
(21339)
(16115)
(14955)
(13003)
(12735)
(12097)
(11381)
(11257)
(10932)
(10708)
(10641)
(10555)
(9977)
(9911)
(9792)
(9643)
(8538)
(8300)
(8282)
(7795)
(7549)
(7547)
(7378)
(7309)
(6945)
(6779)
学科
(48224)
经济(48180)
管理(37632)
(36606)
(31386)
企业(31386)
教育(20857)
中国(20576)
技术(18978)
方法(18274)
数学(15285)
数学方法(15030)
(14197)
理论(12617)
(12556)
(11449)
技术管理(11366)
(10645)
业经(10439)
(9434)
贸易(9422)
(9184)
金融(9182)
(9121)
(8973)
银行(8932)
(8663)
教学(8493)
地方(7914)
农业(7898)
机构
大学(195673)
学院(188415)
研究(75992)
(72738)
经济(71047)
管理(63301)
理学(52914)
中国(52435)
理学院(52195)
管理学(51064)
管理学院(50670)
(44857)
科学(44627)
(39618)
研究所(35597)
(34341)
(33619)
(33500)
师范(33285)
教育(33156)
中心(32347)
(32225)
北京(29687)
(27566)
师范大学(27474)
业大(27391)
农业(26379)
财经(26077)
技术(25823)
(24703)
基金
项目(119144)
科学(94744)
研究(91445)
基金(83148)
(74365)
国家(73633)
科学基金(61012)
社会(55631)
社会科(52401)
社会科学(52383)
教育(49394)
(47444)
(42752)
基金项目(41619)
自然(38390)
自然科(37594)
自然科学(37579)
编号(37422)
自然科学基金(36940)
资助(33779)
成果(33610)
课题(30479)
重点(29104)
(28285)
(27833)
(27214)
创新(26449)
(24586)
教育部(24239)
(23638)
期刊
(84618)
经济(84618)
研究(70986)
中国(56220)
教育(55316)
学报(32653)
(29651)
科学(29465)
管理(28319)
(27064)
大学(25581)
技术(22543)
学学(22355)
农业(19879)
(19514)
金融(19514)
财经(14380)
经济研究(14071)
职业(13908)
(12672)
(12116)
业经(11626)
(11406)
论坛(11406)
科技(10841)
技术经济(10534)
(10074)
问题(10061)
图书(9435)
技术教育(9308)
共检索到319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尔科·特拉斯  朱哈·索兰塔  汉娜·特拉斯  马克·科彻  肖俊洪  
新冠肺炎大流行以及随后实施的保持社交距离措施影响社会各行各业,也包括教育。为了使教育能继续进行,教育机构不得不迅速适应新情况,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在线学习热潮。很多平台,包括商业性数字学习平台供应商争先恐后提供(在线学习)支持和"解决方案",有时还是免费的。因此,新冠肺炎大流行催生了教育技术的卖方市场。本文从批判性视角反思仓促采用商业性数字学习方案可能引发的问题,因为这些方案的设计可能并不总是基于最佳教学实践,而是遵循它们利用用户数据谋利的商业模式。早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教育技术重新定义教与学和简化教与学内涵的情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本文还驳斥了"教育抱恙在身,应该也能够用技术给教育治病"这种论调。这种技术化常常被认为是中立的,与教育化(要求教育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密切相关。教育机构眼下的选择对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的教育和在线学习正在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正是反思这个问题的关键时候。具体说,这些选择将会强化教育的资本主义工具论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呼吁教育界领导者认真考虑他们目前正在做出的决定,思考这些决定是否真的能为创造我们所希望的未来教育铺平道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克莱西·拉潘塔  卢卡·博图里  彼得·古德伊尔  卢尔德·古尔迪亚  玛格丽特·库尔  肖俊洪  
新冠肺炎大流行是一个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认识进行重新思考的机会。由于这场大流行病所造成的全面危机,尤其是所谓应急远距离教学的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角色、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以及如何把学生看作是自我组织学习者、积极公民和自主社会能动者。我们发表在本刊的前一篇文章试图总结和分享一些专家的建议,帮助普通高校教师适应在线教与学。作为该文续篇,本文旨在回答以下问题:普通高校教师已经经历了突发、不得不为之的在线教与学,这种经验如何能有助于弥合今后在线与面授教学的距离?受访的四位专家(同时也是本文合作者)一致强调高等教育的教学法理论化而不是数字化,认为战略决策是后新冠大流行时代教育实践的核心。本文回顾过去一年发表的文章,并分析受访专家对研究问题的看法,结果表明,在应急远距离教学过程中“被迫”使用数字技术教学这种情况有可能渐渐变成数字和非数字工具和方法的和谐融合,以促成更加主动、灵活和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揣测,我国在线教育历经这次疫情的洗礼,会不会因此会大有改观?变得和美国一样,成为成人学习广泛采用的方式?我的看法是很难。为什么?根本的原因是我国成人学习者对学习缺乏自主的意识,它阻碍成人开展在线学习。也有人认为,其原因在于学习习惯或观念的阻碍,只要学习者的习惯或者观念改变,开展在线学习自然水到渠成。但我认为,这种"习惯论"观点过于乐观,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实质是,长期的面授灌输教育让学习者养成了"等、靠"
关键词: 学习者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钊  张圆圆  
赞比亚是新冠疫情以来第一个主权违约的非洲国家,其双边官方债权人、多边官方债权人、市场债权人(包括主权债券和非主权债券)在新冠疫情暴发至赞比亚违约期间,分别采取了协调进化、维持现状和角色缺位等策略。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多边官方渠道“最后贷款人”角色缺位是造成赞比亚成为新冠疫情以来第一个主权违约的非洲国家的直接原因。赞比亚本轮债务问题的根源在于西方国际发展方案与赞比亚国情长期不匹配所引发的民粹主义施政纲领过度融资。赞比亚主权违约与减债协调过程显示出多元债权人关系正在使得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更为复杂化,这也是本轮国际减债协调与全球债务治理改革的核心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华  李锦涛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金融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为后疫情时代金融治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本文采用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综合考虑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业和保险业,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金融业各个金融市场或金融行业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加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金融风险会在各个市场和行业之间相互传染,产生风险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我国后疫情时代金融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策略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中  
对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的理念创新来说,社区教育自我赋能的无力和不足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方面的理念创新在实践层面又难以自发实现。后疫情时代可谓是一种“逆境”,同时,也是理念创新的“催化剂”,有利于我们对逆境下重视社区教育的自我赋能,以及如何实现自我赋能进行认真审视。针对后疫情时代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的任务情境,借鉴公共事务治理的集体行动分析框架和德罗尔的逆境政策思维,因循“任务情境——自我赋能”的思路,在理念创新的内外因驱动下,提出促进自我赋能的关键要素:在场意识、能力建构和策略选择,希冀引发社区教育工作者对如何助力社区治理的系统思考,并进一步增强后疫情时代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涛  
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疫情治理,不仅能够创新政府的治理手段,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也使有效的政府治理成为可能。然而,T市在疫情的技术治理中却存在技术治理意识淡薄、数据分析应用不足等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要实现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树立技术治理理念,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以应对新时期社会风险因素复杂化的变革需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牟宇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国家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刻不容缓。在分析了当前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和校园文化创建等方面进行了探析,以期不断提升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葛道凯  
新冠疫情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产生着广泛而又长期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强政府的治理模式、全球发展格局的全面博弈、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社会矛盾的表象化、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与学龄人口剧增以及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等都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扩大规模和精英教育、更加重视调整结构与方向引领、更加重视任务驱动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更加重视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变革、更加重视基于普及化和数字化的教育过程再造、更加重视多样化的国际合作交流。后疫情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统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需求能力、全面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而创新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桑宁霞  李京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极大地检验了风险社会中社区治理的体系和能力。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正经历着全球化、多元化、防疫常态化的历史性变革,这一变革掀起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广大反响。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社区教育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丰富的经验,并在后疫情时代固定成模式,以提高社区抗击未来灾变的"免疫力"。本研究立足于后疫情时代,探讨社区教育的公益性价值、人力资源、融合机制与多元主体的关联性,以期达到社区教育助益社区治理构筑幸福和谐、福祉共建、共同守望的社区的目的,也为社区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紧急事件,迅速组织扩充各路资源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线上教学正在我国高校全面铺开,线上教学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的特殊背景下,对线上教学进行质量评价似乎为时尚早。通过此次大范围线上教学,重新认识教育技术的力量和价值,促进"应急式"的线上教学成为"常态化"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从个人体验的视角和经历,回溯我国高校教育技术40年的演进路径,介绍国外高校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探讨国内推进教育技术的困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闻德亮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医学教育的功能布局、人才结构和质量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医学人力资源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揭示了医师资源始终存在非均衡性分布状态,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存在薄弱环节,公共卫生体系的规划建设缺乏足够重视,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环境存在"隐患"等现实问题。未来时期,深化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主要在于:全面提升临床医生的多样化供给能力;多举措提高医学教育供给质量;重构公共卫生体系的安全防护力与公信力;优化医学教育的外部治理机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彭正梅  王清涛  温辉  连爱伦  刘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11月发表了《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告别西方的人文主义,转向"生态正义"的教育。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激活和复兴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更具生态友好的教育智慧资源。沉思传统、审美传统和儒家的修身传统等都为这种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维度和内涵。只有在这样一种不同教育智慧传统所激荡生成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中,我们才能尝试确定后疫情时代以"生态正义"为基础的新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彭正梅  王清涛  温辉  连爱伦  刘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11月发表了《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告别西方的人文主义,转向"生态正义"的教育。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激活和复兴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更具生态友好的教育智慧资源。沉思传统、审美传统和儒家的修身传统等都为这种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维度和内涵。只有在这样一种不同教育智慧传统所激荡生成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中,我们才能尝试确定后疫情时代以"生态正义"为基础的新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云  殷杰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对大众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康养旅游则是缓解大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探讨疫情影响下大众康养旅游意愿,对旅游业提振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通过网络问卷对313名大众进行调查,并以风险感知为中介变量,以风险传播为调节变量,重点探讨大众新冠肺炎疫情的事件强度认知(新颖性认知、颠覆性认知和关键性认知)对其康养旅游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大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颖性认知会抑制其康养旅游意愿,颠覆性认知并不影响大众康养旅游意愿,而事件的关键性认知能够唤起大众康养旅游意愿;(2)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新颖性认知对大众风险感知产生负向影响,而事件的关键性认知和颠覆性认知能够正向提升大众风险感知水平;(3)风险感知在事件的新颖性认知、关键性认知对康养旅游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事件的颠覆性认知对康养旅游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4)风险传播并不能直接催生大众产生康养旅游意愿,而能够强化风险感知对康养旅游意愿的影响作用,即当外界发布更多风险信息时,其使得大众更加关注健康,从而增强了康养旅游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