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7)
- 2023(15449)
- 2022(13220)
- 2021(12636)
- 2020(10517)
- 2019(23966)
- 2018(24067)
- 2017(46281)
- 2016(24920)
- 2015(28279)
- 2014(27702)
- 2013(26840)
- 2012(24367)
- 2011(21889)
- 2010(22086)
- 2009(19918)
- 2008(19173)
- 2007(16925)
- 2006(14609)
- 2005(12625)
- 学科
- 济(95101)
- 经济(95003)
- 管理(75687)
- 业(72695)
- 企(62666)
- 企业(62666)
- 方法(45990)
- 数学(39513)
- 数学方法(38797)
- 中国(25725)
- 农(24807)
- 技术(23435)
- 财(23089)
- 业经(22653)
- 学(20358)
- 理论(19118)
- 地方(18284)
- 贸(17088)
- 贸易(17077)
- 制(16943)
- 农业(16744)
- 易(16598)
- 和(15809)
- 务(14926)
- 财务(14838)
- 财务管理(14812)
- 银(14714)
- 银行(14671)
- 技术管理(14333)
- 环境(14111)
- 机构
- 大学(344190)
- 学院(344058)
- 管理(140596)
- 济(132275)
- 经济(129295)
- 理学(122424)
- 理学院(121107)
- 管理学(118770)
- 管理学院(118127)
- 研究(108793)
- 中国(80112)
- 京(72848)
- 科学(68387)
- 财(59237)
- 所(53052)
- 业大(50769)
- 农(50693)
- 中心(50085)
- 江(49565)
- 研究所(48502)
- 财经(47981)
- 范(46063)
- 北京(45765)
- 师范(45674)
- 经(43700)
- 州(40881)
- 院(40046)
- 农业(39515)
- 技术(39190)
- 经济学(38953)
- 基金
- 项目(239865)
- 科学(189762)
- 研究(177541)
- 基金(172951)
- 家(149879)
- 国家(148631)
- 科学基金(129140)
- 社会(110976)
- 社会科(105175)
- 社会科学(105144)
- 省(95118)
- 基金项目(91562)
- 自然(84131)
- 教育(83064)
- 自然科(82270)
- 自然科学(82255)
- 自然科学基金(80771)
- 划(79469)
- 编号(73134)
- 资助(71003)
- 成果(58928)
- 创(53316)
- 重点(53225)
- 部(52200)
- 课题(50519)
- 发(50246)
- 创新(49090)
- 项目编号(45642)
- 科研(45320)
- 教育部(45262)
- 期刊
- 济(140229)
- 经济(140229)
- 研究(97616)
- 中国(67134)
- 管理(52883)
- 学报(52233)
- 科学(48684)
- 教育(45841)
- 农(45462)
- 财(44698)
- 大学(40092)
- 学学(37323)
- 技术(34445)
- 农业(32104)
- 融(26127)
- 金融(26127)
- 业经(24068)
- 经济研究(22713)
- 财经(22375)
- 图书(20774)
- 科技(19199)
- 经(19110)
- 技术经济(18306)
- 问题(17389)
- 业(17335)
- 理论(16493)
- 版(15448)
- 统计(15428)
- 坛(15410)
- 论坛(15410)
共检索到492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新剑
当前,中国企业技术赶超活动已经进入"后技术赶超阶段",不少企业开始调整技术追赶战略,以加快技术赶超进程。通过对中国高铁、通讯行业、汽车产业和芯片产业等系列产业的比较发现:要最终实现技术超越,必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并构建适应产业特征和技术范式的创新网络。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机会窗口,并根据产业特征、技术范式和竞争范式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
技术赶超 创新网络 技术范式 竞争范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丹丹 马丽仪
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是影响技术落后国家(地区)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因素。基于Verspagen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后发国家(地区)技术赶超模型。指出:技术后发国家(地区)缩小技术差距和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不仅是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而且包括打破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实现路径创造。建议:技术后发国家(地区)一方面要培育自身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快摆脱技术对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实现技术赶超。
关键词:
后发国家 技术赶超 路径创造 技术溢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向平
构建集群式创新网络是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而基于供应链来构建创新网络可以形成有效的集群内技术创新体系。文章在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含义的基础上,概括了基于供应链的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运行模式,分析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六大优势,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若干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伟 陈德智 王浣尘 陈明义
技术赶超模型在内容上包括技术赶超和市场赶超,在具体的赶超模式上,可分为路径跟随式、阶段跳跃式和路径创造式(后两种属于技术跨越式)。以韩国三种产业的技术赶超过程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总结出一些政策启示。
关键词:
技术赶超模型 赶超模式 产业技术特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文婕 曾德明
本文从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的角度探讨低碳技术创新网络运作模式,构建了低碳技术创新网络运作模式的模型框架,通过建模和数学分析,刻画了技术能力、创新收益、创新活动的持续条件等相关因素在创新活动中的影响与作用。研究采用Matlab仿真工具,其结果佐证了本研究中仿真分析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有利于更清晰地揭示创新网络中合作创新对低碳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娜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产业技术创新网络包括两个层次:处于核心网络的是产业内部的景区景点等旅游目的地企业、餐饮饭店等食宿型企业、旅行社、交通运输企业、娱乐企业和购物等零售企业。而旅游产业外部的供应商、大学与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及其他核心企业、零售商等构成了旅游技术创新网络的外部网络。旅游产业技术创新网络具有行业分布多元化、地域分布广泛、资源流动性大、组织灵活多变及进出壁垒低等特点。
关键词:
技术创新网络 模式 特点 旅游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军杰 李新功
文章图形化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网络,分析了创新主体间的关系,认为市场是创新网络中的虚主体,其它主体以市场为背景发生联系。创新网络的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主体层次、主体之间层次、主体所在的宏观环境层次,文章研究了各个层次建设的原则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创新主体 创新模式 层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勇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组织模式,区域创新网络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载体。在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的主要特征,如系统性、开放性、合作性、创新性、相互依存性等。此外,文章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的竞争优势在于知识易于溢出、投入要素的易得性、易于进行集体学习等方面。最后,文章对此给出了建议及启示。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区域创新网络 竞争优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桂龙 彭有福
本文将产学研合作、创新与网络组织的含义整合,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的定义,并介绍了它的特点和优势,总结出它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机制,最后引用加拿大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网络中心的案例介绍了它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创新 网络组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萍 刘思峰
高新区创新网络是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其创新实现机制是多元主体间的耦合创新机制,即通过多元主体间基于接近性的耦合关系下的交互式创新行为而实现。文章对接近性从空间邻近、社会嵌入和产业关联三个角度深度剖析,从而建立高新区创新网络中多元主体耦合创新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对耦合密度和耦合效度的解析构建了这种耦合创新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高新区 创新网络 耦合创新 接近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高岗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其经济增长率大约是美国和OECD国家的2倍。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亚洲四小龙”的高速经济增长则一直持续到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前。从东亚经济整体和长期视角来看,东亚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一种明显的“赶超”效应。东亚快速的经济增长与其出口导向战略密切相关,从东亚出口产品结构来看,制造品的出口呈上升趋势,如表1所示。由于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现了工业化赶超,因此本文对东亚工业化赶超模式的分析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敬博 席酉民 葛京 张琳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企业内产品创新环节间互动视角探索平台组织产品创新模式,归纳平台组织中各产品创新环节的行为内涵,发现各产品创新环节间的互动特征,并以此描述平台组织产品创新模式。结果显示,平台组织通过网络模式获得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变动并实现产品创新的能力,该模式具有独立发起、任意桥接及共利协调三方面互动特征。具体而言,平台组织通过内部组织单元独立发起各产品创新环节,提高其对环境变动的响应速度;任意桥接扩大了各产品创新环节间的互动范围,减少了互动真空地带;共利协调则通过控制各产品创新环节间的共同利益,提高对产品创新质量的控制力。结论扩展了平台组织产品创新模式理论内涵,同时,丰富了基于平台架构的产品创新理论体系。
关键词:
平台组织 平台架构 产品创新 创新互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尹新悦 谢富纪
基于资源依赖与获取行为理论的视角,构建一个关于技术模仿强度、创新能力、企业长短期绩效和外部环境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后发企业通过技术模仿获取技术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的二次型曲线关系,其中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这一点在短期绩效方面较为显著。此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创新能力与企业短期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宏芬 余向平
基于集群式供应链来构建创新网络可以形成有效的集群内技术创新体系。本文在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含义的基础上,概括了基于供应链的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运行模式,分析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集群式供应链 集群式创新网络 技术供应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忠志 Michael Falta
有效的治理模式应该能够保证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中企业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技术创新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根据治理主体的作用方式和治理目标的不同,可以把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治理模式划分为基于价值链的集群外部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集群内部的关系性治理模式和基于模块化组织模式的模块化规则治理模式,治理的功能是要实现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集体学习。
关键词:
高技术 集群 创新网络 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