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3)
- 2023(9622)
- 2022(7963)
- 2021(7547)
- 2020(5910)
- 2019(13912)
- 2018(13646)
- 2017(24168)
- 2016(14025)
- 2015(15744)
- 2014(15696)
- 2013(14901)
- 2012(13888)
- 2011(12955)
- 2010(13804)
- 2009(12309)
- 2008(11878)
- 2007(11040)
- 2006(10263)
- 2005(9159)
- 学科
- 济(43309)
- 经济(43256)
- 业(40977)
- 管理(31692)
- 农(30203)
- 企(24455)
- 企业(24455)
- 中国(21517)
- 教育(20739)
- 农业(20512)
- 业经(14140)
- 财(13351)
- 策(12741)
- 制(12252)
- 地方(12208)
- 方法(12138)
- 理论(10486)
- 发(10408)
- 数学(10204)
- 数学方法(9992)
- 贸(9944)
- 贸易(9936)
- 易(9738)
- 工作(9579)
- 学(9501)
- 收入(9323)
- 发展(9263)
- 展(9140)
- 及其(8834)
- 银(8746)
- 机构
- 学院(185185)
- 大学(183611)
- 济(69698)
- 经济(67590)
- 研究(67279)
- 管理(65499)
- 理学(54860)
- 理学院(54142)
- 管理学(53246)
- 管理学院(52797)
- 中国(47181)
- 京(40058)
- 科学(36145)
- 范(36122)
- 师范(35995)
- 财(34404)
- 教育(33043)
- 所(32306)
- 江(32017)
- 中心(30838)
- 农(29843)
- 师范大学(28828)
- 研究所(28653)
- 北京(26283)
- 财经(25372)
- 州(25229)
- 院(24103)
- 技术(23799)
- 职业(23436)
- 经(22886)
- 基金
- 项目(112419)
- 研究(97209)
- 科学(90097)
- 基金(76245)
- 家(63352)
- 国家(62490)
- 社会(59753)
- 社会科(55936)
- 社会科学(55924)
- 科学基金(53091)
- 教育(51304)
- 省(45943)
- 编号(45341)
- 成果(41022)
- 划(39485)
- 基金项目(38348)
- 课题(34151)
- 资助(29979)
- 年(29506)
- 自然(28731)
- 自然科(28002)
- 自然科学(27998)
- 自然科学基金(27520)
- 发(27359)
- 性(26561)
- 部(26383)
- 项目编号(26081)
- 重点(26066)
- 规划(25937)
- 教育部(23630)
- 期刊
- 济(90747)
- 经济(90747)
- 研究(67648)
- 教育(56991)
- 中国(53683)
- 农(34111)
- 财(24618)
- 管理(23376)
- 农业(22066)
- 科学(21999)
- 融(21546)
- 金融(21546)
- 学报(21290)
- 技术(20299)
- 大学(18866)
- 业经(18351)
- 职业(16255)
- 学学(15725)
- 图书(13667)
- 经济研究(12920)
- 坛(12384)
- 论坛(12384)
- 财经(11987)
- 问题(11294)
- 技术教育(10741)
- 职业技术(10741)
- 职业技术教育(10741)
- 经(10478)
- 书馆(10344)
- 图书馆(10344)
共检索到310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克松 刘璐璐
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角色理论,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角色分析框架,以洞察职业教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困境。分析发现,在结构层因多重角色冲突存在合力落差,在过程层因认知角色模糊发生供需错配,在功能层因教师角色过载出现效能差距。因此,应变革组织结构以化解职业教育角色冲突、重构运行机制以提升职业教育角色认知、推进战略耦合以促进职业教育角色调试,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角色重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劳赐铭
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培养和输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调研发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人才需求呈现学历门槛提升化和能力需求专业化、联合培养意愿明显、在职培训需求显著、技术服务需求旺盛等特征,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层次化惯习、“离农”倾向、培训方式传统、产教融合不深等困境,其消解路径包括: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升格进程及内涵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服务农业产业的人才培养导向,推进涉农人才在职培训方式和体制革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服务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红梅 肖泽平 杨素丹
增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对于全面推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涉农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浅嵌”与“脱嵌”的适应性偏差困境,表现为教育前“冷农”、教育中“去农”和教育后“离农”。由于人的适应性是主客互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故涉农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在于以技术为基础、以“人—业—地”为载体而实现自身与乡村的协同发展,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达至与乡村共兴。基于此,结合“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分析框架构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软硬相兼、融通嵌合的适应性增强机制。为实现构建这一机制,涉农职业教育需立足适应性而超越适应性,采取“修技+立德”“在地+去地”“二元+多元”的服务路径,在锻造技能人才中厚植“三农”情怀,在适应“三农”中引领乡村发展,在深耕村教关系中开拓外部要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王志 韩雪军
职业教育作为负载多元价值的教育类型对于服务民族区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呈现出“人力供给”模式、“双向循环”模式、“数字乡村”模式与“多元共治”模式四种结构形态,这些模式为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国民族乡村地区还存在着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和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亟须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内生式发展、适应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兼具工匠精神与绿色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人才链、产业链以及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障。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实践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华
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策略,精准扶贫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农村工作,但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内生性发展动力,存在返贫致贫的诱因和可能性,如何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后扶贫时代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贫困地区仍然需要在精准扶贫政策下,转变发展观念,借鉴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进经验,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发力,夯实产业扶贫的发展基础,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政策有效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瑞
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本应契合乡村振兴的要求,进而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思维观念滞后、投入主体单一和供给结构失衡等诸多内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因此,亟需突破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红霞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宏观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贯彻落实可赋能并助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打造高素质农村从业人才的切实保障,更是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抓手。然而,农村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受重视程度偏低、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和创新等现实困境,亟待通过具体策略的设计与实施予以突破和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韦妙 刘小艳 谯欣怡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职业教育承担着为乡村振兴培育各类紧缺人才的历史重任。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出发,乡村人才振兴实质上是乡村人力资本的开发和优化问题,职业教育应确立在乡村人才振兴进程中的价值定位,发挥自身多层次、宽口径的技能供给优势,着力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创新型生产经营人才、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以及终身学习型科技人才。然而,师资配置结构失衡、人才培养方向偏离以及乡土吸引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现阶段职业教育作为乡村优质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渠道的效能释放。因此,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首先应完善乡村优质职教师资补充机制,厚植创新型生产经营人才成长土壤;其次应填补非认知能力培养短板,优化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育模式;再次应重视人力资本长期投资,支撑终身学习型科技人才生涯全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丹淅
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变量。由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政策系统碎片化、供需结构失衡等主要诱因,使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明显不足。新时代,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生为本着力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闭合系统;以人为本稳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性治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彩云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转型,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手段,乡村旅游扶贫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贫困地区人们参与度不够,扶持力度有限,难度大以及人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扶贫的深度与广度,不利于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扶贫困境的一系列因素,给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扶贫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士会 孙杨 张钰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中最关键的内生变量。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的孵化器,功不可没。新时代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在优化政策环境的制度逻辑、搭建施展平台的产业逻辑、夯实智力支撑的教育逻辑、强化知识补给的技术逻辑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依托,但也要辩证地认识到现阶段存在数量、质量、类型和效能的困境,即职业教育供给乡村的人才总量缺额,人才质量难以满足乡村高质量发展需求,专业设置与乡村产业耦合度低和职业教育乡村人才评估体系缺失等四个向度。因此,应创建乡村人才“三引凤凰计划”、构建“校—村—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乡村人才专项建设,建立因地制宜、多层级的评估体系,从而有效地破解乡村振兴中人才短板的困境,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教育 乡村人才振兴 产教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学斌 黄胜利
随着国家乡村建设的整体战略从精准扶贫转向乡村振兴,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工作内容等随之更迭,其区域职业教育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角色变迁看,职业教育的目标从扶贫转向促进,服务范围从帮扶个体转向支持整体,服务内容从提升生存能力转向提高发展能力,服务时段从阶段性突击转向终身支持服务。角色变迁意味着发展路径的变化,需要以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角色属性的理解、发展的逻辑基点厘定为基础,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地设计民族职业教育优化的整体路线,并根据路线完善政策供给,配合实施多角度、多层次与乡村互动的系统策略,促使乡村职业教育在"观念向农"的基础上与乡村发展融合和共进,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 角色变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陈春霞
贫困群体的存在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在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我国精准扶贫将更加注重贫困群体的"在场"作用、注重贫困群体能力建设、注重教育脱贫关键作用、注重脱贫质量高效高能。由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促进贫困群体技术资本、能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的积累,因而,与精准扶贫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在未来,职业教育和培训精准扶贫必须以扶贫理念转变为突破口;构建面向贫困群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支持体系;培育以乡村精英为核心的新型职业农民;坚持以能力扶贫为导向,促进贫困群体自我赋权提能;基于个体特征和需求差异,精准设计培训方案。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和培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恒 王博 朱玉春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致贫因素复杂,扶贫任务艰巨。基于秦巴山区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A-F测度方法对农户多维贫困进行测度与分解,并运用Pr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在厕所类型、做饭燃料、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贫困现象普遍。K=3时,农户多维贫困发生率高达90.56%,多维贫困指数为0.391 6;农户家庭65岁以上人数、耕地面积、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家庭人口数量等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负向影响。建议从生活水平、健康医疗、养老保障和教育等方面进行重点扶贫,使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户 多维贫困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小丽 杨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后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高的耦合性,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供给,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需要乡村振兴这块阵地。职业教育在融入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用工荒与人才外流相矛盾;农民普遍学历水平较低;职教学校定位不准造成供需矛盾;职教单一主体与精确的培训对象的矛盾。这就需要从吸引人才回流、加强教育扶贫力度、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明确职教与农民的供需关系以及多元主体参与培训对象的甄别等方面入手,让职业教育融入精准扶贫,建设更美乡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