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3)
- 2023(10624)
- 2022(8766)
- 2021(8501)
- 2020(6649)
- 2019(15437)
- 2018(15158)
- 2017(27716)
- 2016(15607)
- 2015(17549)
- 2014(17646)
- 2013(16687)
- 2012(15501)
- 2011(14391)
- 2010(14884)
- 2009(13428)
- 2008(13316)
- 2007(12046)
- 2006(10934)
- 2005(9839)
- 学科
- 济(61381)
- 经济(61313)
- 业(43241)
- 管理(42778)
- 企(33393)
- 企业(33393)
- 方法(29070)
- 数学(25694)
- 数学方法(25336)
- 中国(22130)
- 教育(21040)
- 农(20510)
- 财(17778)
- 农业(14286)
- 理论(13766)
- 业经(13342)
- 制(12018)
- 学(11978)
- 地方(11918)
- 贸(11795)
- 贸易(11791)
- 易(11441)
- 策(11193)
- 银(10263)
- 银行(10257)
- 务(10162)
- 财务(10125)
- 财务管理(10106)
- 融(10052)
- 金融(10051)
- 机构
- 大学(220562)
- 学院(218144)
- 济(89292)
- 经济(87292)
- 管理(80849)
- 研究(73289)
- 理学(69694)
- 理学院(68950)
- 管理学(67886)
- 管理学院(67426)
- 中国(51395)
- 京(45838)
- 财(45232)
- 科学(38805)
- 范(37185)
- 师范(37003)
- 财经(35140)
- 所(34363)
- 江(34126)
- 教育(33093)
- 中心(32814)
- 经(32034)
- 研究所(30666)
- 师范大学(29918)
- 北京(29834)
- 经济学(28404)
- 农(27294)
- 州(27011)
- 院(26598)
- 财经大学(26077)
- 基金
- 项目(136132)
- 研究(111077)
- 科学(110259)
- 基金(97020)
- 家(80862)
- 国家(79978)
- 社会(70494)
- 科学基金(69606)
- 社会科(66654)
- 社会科学(66638)
- 教育(59199)
- 省(53544)
- 基金项目(48699)
- 编号(47785)
- 划(46455)
- 成果(42685)
- 自然(40845)
- 资助(40772)
- 自然科(39896)
- 自然科学(39890)
- 自然科学基金(39222)
- 课题(36351)
- 部(33120)
- 重点(31383)
- 年(30731)
- 发(30714)
- 教育部(30090)
- 性(29844)
- 规划(28965)
- 项目编号(28855)
共检索到337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戴妍
教育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关键性作用,优化教育扶贫政策是为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行动探寻路径的最佳战略抉择。贫困的"多维性""动态性""相对性"与"持久性"构成了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前提。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优势构成了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起点,贫困与教育反贫困的理论关照揭示了其政策优化的理念探寻,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支点指明了其政策优化的价值理路,立体交融式战略格局的理论图景表达了其政策优化的发展走向。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要基于"共识""共融""共生""共建""共享"五个维度全面升级,趟出政策优化的创新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佳 蒋洁梅
2020年作为教育脱贫的收官之年,教育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教育扶贫政策信息质效成为后扶贫时代的重要考量内容之一。政策信息作为教育政策运行的显性动态表象,其含义可以通过"量"、"质"、"效"三个结构层次来描述,即作为客观的"量"的"达成度"、作为主观的"质"的"公平性"、作为主客观相结合的"效"的"有效性"。教育扶贫政策信息的治理质效直接影响教育最薄弱区域和最贫困群体的受助权益,影响教育反贫困战略的实现与扶贫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后扶贫时代,政策治理从脱贫绩效的高达成度转向受助人群的政策高认同度和满意度,教育扶贫政策传导中出现的精准性、真实性、迟滞性、认同性和交互性焦虑也会更加突出,从而影响教育扶贫政策目标的价值实现和脱贫返贫的治理风险。后扶贫时代需要转后扶贫为深治理,实现教育政策体系的"量"、"质""、效"多向度系统性考量,通过信息动员形成全民性的扶贫政策共识,提高政策工具综合使用的高质量,优化教育扶贫信息系统的解释力、对话力和沟通力,实现教育反贫困治理的高效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潘彪
进入"后扶贫时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系统梳理回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试点实施、全面推进、脱贫攻坚4个阶段,在搬迁对象选择、搬迁和安置方式、资金和配套政策、搬迁后的融入和迁出地发展等方面日渐成熟,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搬迁之路。针对"后扶贫时代"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突出问题,应通过设置过渡期保持帮扶政策的稳定性,建立贴合搬迁群体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推动后续帮扶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推动搬迁群体融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衔接,全面提升迁出和迁入地区发展水平,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唐常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永园
生态减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形成了由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方案,开创了人类减贫事业的新形态。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生态减贫事业在治理预期、治理结构和治理策略等方面存在“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风险,减贫致富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受阻。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后扶贫时代,生态减贫的现代化发展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实现,其路径包括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生态减贫法治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和减贫治理主体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减贫 内卷化 现代化治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龙耀 于一
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能否兼顾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论文在对扶贫再贷款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运行的理论机理,探讨了"双限"政策对法人金融机构实现社会目标与财务目标"双重目标"的影响,并提出了灵活扶贫再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创新政策竞价使用机制、扩大政策传导覆盖面以及完善再贷款资金投向的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马健云 陈恩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全面发展为指向的规范发展阶段和以精准聚焦为核心的精准发力阶段。在此过程中,教育扶贫的独特价值与核心作用备受重视,教育扶贫政策体系日臻完善。但与此同时,教育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政策效益的合理释放。因此,在当下教育扶贫精准发力阶段,须以强化政策认知内化精准扶贫理念,以精准理念驱动形成精准扶贫机制并以精准扶贫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共治,通过重塑顶层设计、引领扶贫攻坚、规范政策执行过程来提升政策效益,突破当前教育扶贫领域的现实困境,确保我国扶贫攻坚战略的高效能实施。
关键词:
教育扶贫政策 执行困境 治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倬
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扶贫工作面临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文章对扶贫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认为扶贫工作聚焦精准发力,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帮扶。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明星
1.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既要从发展全局出发,加强总体谋划,在战略和规划层面对区域扶贫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进行系统设计和部署,明确区域脱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总体方案;又要结合实际,充分尊重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赋予地方和基层的试验空间,允许微观层面的政策创新,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领域和关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相结合 适度竞争 内源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丽 彭怀雪
“后扶贫时代”,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为治理相对贫困、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效路径。以“全周期管理”视角揭示二者耦合机理后发现: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是在行政力量推动和系统需求的双向驱动下,借助非遗产业得以实现的。参与主体退出、资源支持中断、利益协调失败等会影响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选择相对成熟的非遗产业项目、推动地方政府由“划桨人”向“掌舵人”的角色转变、建立多元主体需求导向下的激励机制、强化利益协调机制等有助于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项目的良性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航 邢敏慧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该政策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实践困境。对全国187个村庄的教育扶贫调查显示,教育扶贫政策的力度明显、供给尚可,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和好评,但帮扶农户的需求不足、参与有限问题不容忽视。深入分析可知政策与贫困户、执行者之间存在张力:一是教育扶贫政策属性与贫困户需求的矛盾,二是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与农户认知的矛盾,三是教育扶贫政策执行与考评体系的矛盾。要助力教育扶贫行之有效,应树立分类治理思维使得政策投递更为精准,加大"扶知"的力度激发帮扶群众主动了解、接受政策的意识,同时制定兼顾针对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的考评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维杰
目前,精准扶贫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在于精准扶贫中出现了突出的对贫困户的排斥现象,包括在精准识别环节对贫困人口规模的人为限定形成的规模排斥、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对片区外贫困群体的区域排斥,以及自上而下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过程中对贫困群体的恶意排斥和过失排斥等。要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应该尽早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的贫困普查,对贫困村实施分类管理,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融合的贫困户识别和帮扶机制。同时,购买独立第三方社会服务来协助和监督整个过程。当然,减贫投入必须足够,不能期待依靠地方配套来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难点 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陶媛婷 王帆
通过分析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之后的问责方式以及问责路径,针对现阶段问责路径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辅以Q市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问责案例进行具体阐述,以期通过恰当的问责方式提升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效果。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跟踪审计 问责方式 问责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绍果 张星 周清旭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政策网络理论梳理其演进过程后发现,府际、生产者、专家网络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搬迁形式呈现出从移民自主开展到多方协同合作的总体特点。目前,该政策在资金支持、组织领导、政策体系与保障力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瞄准失焦、执行偏差、衔接缺乏、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各网络主体通过形成共同价值选择、推进多元协同行动、实现体系优化来推动政策创新。
关键词:
易地搬迁 贫困治理 政策网络 政策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颜盛男 孙芳城 王成敬 蒋水全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作为政府精准扶贫政策规范与政府扶贫行为之间的"连接器",是政府精准扶贫制度从文本走向行动、将思想付诸现实的关键一步,对政府扶贫治理的成效至关重要。在界定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内涵的基础上,就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目标、内容及实施路径等进行理论探讨,旨在为国家扶贫战略实施和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