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7)
- 2023(16074)
- 2022(13914)
- 2021(13062)
- 2020(10862)
- 2019(25012)
- 2018(24903)
- 2017(47253)
- 2016(25273)
- 2015(28399)
- 2014(28416)
- 2013(27916)
- 2012(25638)
- 2011(23101)
- 2010(22982)
- 2009(20704)
- 2008(19652)
- 2007(17240)
- 2006(14896)
- 2005(12347)
- 学科
- 济(104830)
- 经济(104717)
- 业(70926)
- 管理(68400)
- 企(53933)
- 企业(53933)
- 方法(47313)
- 数学(41534)
- 数学方法(40997)
- 农(39720)
- 中国(27070)
- 农业(26687)
- 业经(26055)
- 地方(26028)
- 财(25144)
- 学(21085)
- 制(18525)
- 贸(16400)
- 贸易(16393)
- 技术(16090)
- 环境(15894)
- 易(15837)
- 理论(15647)
- 和(15243)
- 务(14662)
- 财务(14586)
- 财务管理(14555)
- 产业(14405)
- 企业财务(13783)
- 银(13769)
- 机构
- 学院(351714)
- 大学(349736)
- 管理(142588)
- 济(139383)
- 经济(136285)
- 理学(124334)
- 理学院(122965)
- 管理学(120723)
- 管理学院(120079)
- 研究(115000)
- 中国(84220)
- 京(73369)
- 科学(72347)
- 财(61444)
- 农(61227)
- 所(55765)
- 业大(55142)
- 中心(54448)
- 江(51613)
- 研究所(51181)
- 财经(49329)
- 范(47852)
- 师范(47451)
- 农业(46659)
- 北京(45452)
- 经(45039)
- 院(42221)
- 州(42066)
- 经济学(41485)
- 师范大学(38271)
- 基金
- 项目(251181)
- 科学(197976)
- 研究(184784)
- 基金(181695)
- 家(157276)
- 国家(155916)
- 科学基金(135110)
- 社会(116852)
- 社会科(110485)
- 社会科学(110451)
- 省(100336)
- 基金项目(97458)
- 自然(87488)
- 自然科(85396)
- 自然科学(85374)
- 教育(84304)
- 自然科学基金(83795)
- 划(82600)
- 编号(76215)
- 资助(73581)
- 成果(60166)
- 重点(55842)
- 部(54719)
- 发(54503)
- 创(51967)
- 课题(51847)
- 创新(48430)
- 科研(47723)
- 国家社会(47640)
- 教育部(46974)
- 期刊
- 济(153161)
- 经济(153161)
- 研究(98724)
- 中国(67516)
- 农(59961)
- 学报(55680)
- 科学(52013)
- 管理(49521)
- 财(45245)
- 大学(43166)
- 学学(40842)
- 农业(40824)
- 教育(38570)
- 技术(31473)
- 业经(29027)
- 融(28725)
- 金融(28725)
- 财经(22827)
- 经济研究(22697)
- 问题(20563)
- 经(19540)
- 业(18359)
- 图书(18172)
- 版(17749)
- 科技(17649)
- 资源(17077)
- 理论(16769)
- 技术经济(16676)
- 现代(15608)
- 实践(15483)
共检索到504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文恩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中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分析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特点和趋势;剖析影响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因素;提出做大优势产业,扶持特色产业,助推旅游产业,聚力新兴产业等四大思路;倡导规划衔接,主体衔接,政策衔接及体制机制衔接等实现途径。因此,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产业扶贫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华
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策略,精准扶贫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农村工作,但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内生性发展动力,存在返贫致贫的诱因和可能性,如何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后扶贫时代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贫困地区仍然需要在精准扶贫政策下,转变发展观念,借鉴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进经验,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发力,夯实产业扶贫的发展基础,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政策有效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兆芳 程斌 赵东辉 王军永 程陶朱
通过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接替实施的未来工作安排,提出了 "后脱贫攻坚时代"健康减贫制度框架,即健康保障、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的多种保障机制防止农村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改善其健康状况的目标。健康减贫制度的目标人群由贫困人口转变为相对贫困人口,防止因病返贫成为了新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建立保障投入机制、部门分工协作机制、自付封顶机制和健康管理监测系统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压力,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新时期健康减贫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扶贫 乡村振兴 衔接路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红涛 谢婷
数字经济不断向农村产业渗透,加快农村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可促使农村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巩固拓展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基于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耦合协同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中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耦合协同度基本处于低度协同与中度协同之间,且多数省份产业振兴滞后于产业扶贫;数字经济能巩固拓展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且产业数字化的促进作用强于数字产业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在数字经济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衔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因此,为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宇晗 李想 唐永
党的二十大郑重宣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产业振兴作为带动人口最多与可持续性最强的益贫模式,应以自然条件、产业基础、要素禀赋最为良好的脱贫平原地区为“牛鼻子”,强化顶层设计的系统性、长期性与有效性,提升益贫产业的结构效应、扩散效应与带动效应。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脱贫平原地区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分区衔接进行现实考察,将发展现状、主要障碍与衔接路径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了针对性的结论建议:应细化体制机制、强化分类治理、创新衔接方式、提高帮扶效应,加快实现产业振兴的内生可持续发展,筑牢乡村振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底气。
关键词:
产业振兴 脱贫地区 乡村振兴 衔接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迎霄
乡村振兴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而实施的两大发展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促进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转型。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种模式,与乡村振兴具有目标效益耦合、服务对象耦合、产业资源耦合的内在联系性,二者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促进旅游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做出相应的政策选择,打破部门分割、加快政策衔接、加快人才培养以及加大资金投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旅游扶贫 有效衔接 乡村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志敏
经济理论认为积极的效率转化可以有效催生价值的产生,关键依赖于交换的媒介,以及效率所处的环境。相较于传统机制下一般等价物固定不变的性质,以及简单环境中仅注重主体功能的转化方式,现阶段政策价值的效率转换,其复杂性和边际性,不仅扩大了一般等价物的内涵,而且呈现多元性,效率所处的环境集中表现出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性支付的方式,对原本应属市场所接纳的效能、效率、效益和效果对比的平抑。当下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效用上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但数量规模并不充分,虽已拥有一定程度的价格管控,但价格管控的公平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复杂环境下,其衔接关键在于延长精准扶贫的时效,扩大乡村振兴的范畴,因此政府政策的平抑效应,离不开对不同主体所持有的效用水平进行合理对比。结果显示,通过外部效应内在化处理,在偏好一致性、与公共供给效益分摊的假设前提下,预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外部垄断性相对应的相对价格体系,实现参与各方保障性需求的覆盖,比单纯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更具有可行性和说服力,并且由此产生的剩余价值还可拥有更具效用规模的附加值。
关键词:
外部效应内在化 有效衔接 异质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 张河
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推动两者稳定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具有内在理论一致性和政策内容一惯性。而理解政策稳定性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联系两者的长期性、艰巨性、差异性和联动性等诸多特征。促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政策稳定接续,应当具有系统思维,科学合理谋划,从政策方针、方法措施、考核制度等多方面推动两者科学合理有效衔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政策稳定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鹏程 上官彩霞 滕永忠 田建民
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五个一批"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搬迁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从实践层面探索两者衔接的有效路径。黄河滩区作为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通过大规模易地搬迁寻求一条既能保障滩区群众免受洪水威胁又能让滩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根据河南黄河滩区9县(市、区)易地搬迁实地案例,从产业发展、居住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和群众生活五个方面阐释易地搬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匹配性,为今后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提供了路径:做好统筹规划、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抓好产业支撑和加强政策保障。
关键词:
易地搬迁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山东省财政厅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认真做好财政扶贫重点工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做好财政扶贫工作(一)强化财政保障,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持把扶贫资金放到优先位置予以保障,2018年,省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引导全省各级安排各类扶贫资金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12.88%。近三年省级
关键词:
协作工作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亚玲 李雪蕾 郭忠兴
2019年6月15—16日,由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教中心和南京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善宝农业现代化研究院共同承办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来自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金锐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集团)坚持央企姓党,一直将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部署摆在首要位置。东航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地开展对云南省沧源县、双江县的定点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东航集团两个定点扶贫县于2019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2021年2月,东航股份公司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唯一一家以整体主业公司获此殊荣的中央企业、民航企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喻超 高军波 张欣怡 孙健武
结对帮扶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和关键创新。后扶贫时代结对帮扶机制完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更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河南省潢川县为案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剖析县域结对帮扶组织过程,并基于现存问题构建衔接路径。研究发现:脱贫攻坚时期,县域多元主体参与扶贫过程,通过稳定结对、持续帮扶等方式,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促进了区域产业发展。但目标考核导向下的个体脱贫成效聚焦,导致政策实施瞄准欠佳,引发扶贫资源配置倾斜及区域发展失衡。结合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特征,提出结对帮扶的“角色转型—信息化改造—体系重构”框架,依托“县—乡—村—组”多维尺度,构建乡村治理精细化目标导向的县域结对帮扶网格化管理体系,助推结对帮扶模式转换与政策衔接,促进后扶贫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宜 刘芸
我国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社会主义特色金融扶贫模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扶贫小额信贷作为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宁夏盐池、河南卢氏、湖北郧阳、安徽灵璧等多样化的创新运作模式。经过对这些典型模式的研究发现,政策定位准、制度合力发挥、措施严格落实是扶贫小额信贷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在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完成后,在乡村振兴阶段,扶贫小额信贷与乡村振兴战略在任务、机制措施、路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衔接性。为此,立足于扶贫小额信贷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机遇和挑战,应从聚焦突出的发展方向、促进小额信贷的多元融合及加大引领保障力度等方面的衔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海龙 李成明
论文立足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通过对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的梳理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论观点的综述,构建了资金政策有机衔接的路径、分析框架,在深入分析资金政策供给端和需求端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建议,总结借鉴我国扶贫经验,进一步科学评估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调整目标,在资源配置、支持对象、支持重点、支持方式等方面做好衔接,坚持巩固与振兴并重,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