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2)
2023(10698)
2022(9597)
2021(9248)
2020(7667)
2019(17978)
2018(17964)
2017(33271)
2016(18119)
2015(20164)
2014(20174)
2013(19920)
2012(18082)
2011(16331)
2010(16244)
2009(14510)
2008(13909)
2007(11894)
2006(10354)
2005(8903)
作者
(53372)
(44109)
(43753)
(41757)
(27960)
(21350)
(19822)
(17621)
(16708)
(15639)
(15199)
(14914)
(13973)
(13945)
(13594)
(13523)
(13392)
(13114)
(12541)
(12492)
(11226)
(10692)
(10622)
(9996)
(9950)
(9912)
(9853)
(9690)
(8956)
(8866)
学科
(67659)
经济(67579)
管理(51195)
(50636)
(38575)
企业(38575)
方法(31912)
数学(27442)
数学方法(27134)
(24207)
(17938)
农业(17257)
中国(16994)
(16559)
业经(15476)
环境(15013)
地方(14564)
(12263)
理论(11744)
(11131)
(11054)
贸易(11049)
(10845)
(10700)
技术(10593)
(10505)
财务(10442)
财务管理(10427)
教育(10323)
企业财务(9892)
机构
大学(253805)
学院(252663)
管理(102118)
(93509)
经济(91316)
理学(89270)
理学院(88260)
管理学(86698)
管理学院(86261)
研究(85158)
中国(60664)
科学(56529)
(54169)
(46659)
(43091)
业大(42712)
(41236)
研究所(39848)
中心(38253)
农业(36389)
(35576)
(34238)
北京(34202)
师范(33884)
财经(33585)
(31234)
(30633)
(29395)
师范大学(27468)
技术(27043)
基金
项目(182577)
科学(141813)
研究(131661)
基金(130952)
(115544)
国家(114578)
科学基金(97209)
社会(80672)
社会科(76156)
社会科学(76132)
(72009)
基金项目(70781)
自然(64757)
自然科(63106)
自然科学(63089)
自然科学基金(61931)
(61030)
教育(59338)
编号(54146)
资助(53250)
成果(43262)
重点(40937)
(39334)
(39025)
(37806)
课题(36824)
创新(35217)
科研(35188)
计划(33991)
大学(33436)
期刊
(101419)
经济(101419)
研究(69547)
中国(45686)
学报(45379)
(43111)
科学(40629)
管理(34826)
大学(33307)
学学(31475)
农业(30213)
(29319)
教育(28132)
技术(20438)
业经(17959)
(17320)
金融(17320)
(15053)
财经(14974)
经济研究(14629)
图书(14394)
科技(13994)
问题(13247)
(13016)
资源(12733)
理论(12686)
(12572)
业大(12170)
实践(11954)
(11954)
共检索到354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彭城瑞  赵玲  
2020年底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生态补偿脱贫作为实施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之一,在精准脱贫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基于三江源地区的实地调研,通过FGT指数对受访地草原生态补偿以及岗位补偿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态补偿政策有明显的减贫效果,草原生态补偿更有助于减少相对贫困的广度,而岗位补偿有助于减少贫困的深度和强度,且两种政策对不同地区的补偿能力不同。政府应扩大对受偿区的生态补偿的资金投入,针对特定人群采取不同的补偿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多元化的减贫方式,进一步发挥生态补偿减贫效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乐  孔德帅  靳乐山  
生态补偿脱贫作为中央提出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意味着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生态补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探索贫困地区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的扶贫效果,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贵州省三贫困县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调研区域内生态补偿的现金直接补偿和公益岗位间接补偿方式的扶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金直接补偿项目中,退耕还林项目对中高收入群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态公益林项目对不同收入群体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公益岗位型间接补偿项目对低收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方兰  屈晓娟  王超亚  
由于现有生态补偿机制存在一些问题,陕南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出现了减贫扶贫制约性因素,亟须从法律健全、机制建设、资金落实、人文关怀、生态移民、生态产品扶持等方面构建有保障的长效机制,做好生态补偿式扶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宇晨  张心灵  
结合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的实地调研情况,首先定量分析三地区牧民的差异性,对比分析出各差异对不同地区的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其次建立计量模型,定性分析出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地区牧民满意度的具体影响程度;最后,根据不同地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各地区相对应的草原生态补偿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应动态确定合理载畜量以及实施贷款优惠政策对牧民进行补偿;中部地区应给予牧民相应的舍饲技术培训,转变养殖模式,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宣传,提高牧民保护草原思想意识;西部地区应给予牧民饲草料价格补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永园  
生态减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形成了由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方案,开创了人类减贫事业的新形态。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生态减贫事业在治理预期、治理结构和治理策略等方面存在“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风险,减贫致富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受阻。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后扶贫时代,生态减贫的现代化发展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实现,其路径包括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生态减贫法治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和减贫治理主体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鹏  唐厚田  江平  张杨  
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实现之后,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防范返贫与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发展的核心问题。既有研究发现流域生态脆弱区与返贫风险区在地理位置上存在高度的耦合,因而生态补偿在返贫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学界缺乏系统性的针对研究。论文在对西江流域生态补偿与返贫治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深度分析“后扶贫时代”西江流域返贫现象的特征,进而论证生态补偿与返贫治理的协同效应,最后从上层建筑与作用机制两个方面提出构建生态补偿式返贫治理模式,以求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鹏  唐厚田  江平  张杨  
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实现之后,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防范返贫与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发展的核心问题。既有研究发现流域生态脆弱区与返贫风险区在地理位置上存在高度的耦合,因而生态补偿在返贫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学界缺乏系统性的针对研究。论文在对西江流域生态补偿与返贫治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深度分析“后扶贫时代”西江流域返贫现象的特征,进而论证生态补偿与返贫治理的协同效应,最后从上层建筑与作用机制两个方面提出构建生态补偿式返贫治理模式,以求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乐  靳乐山  
在全面推动生态补偿扶贫的大背景下,科学测度不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减贫效果,对于完善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8月云南省实地调研数据,测算了两种贫困线下区域的FGT指数,分析不同方式生态补偿的实际减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贫困线标准下,现金型补偿和岗位型补偿均降低了区域的贫困发生率,缩小贫困缺口和减少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于现金型补偿,岗位型补偿的减贫效果更好,显示出较高的瞄准度和持续性,而现金型补偿对于农户资源禀赋的前提要求和定额支付的特点,降低了其减贫的精准度和持续性。因此,基于农户的异质性特点充分发挥不同补偿方式的协同作用,积极推动补偿标准动态调整和补偿方式多元化发展,是未来深化生态补偿扶贫工作的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海洋  宋妮妮  丁杨  
基于2015年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调查数据,测算了两种贫困线下农户FGT贫困指数,分析现金补偿方式的减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贫困线下,生态补偿现金方式均降低了贫困发生率,缩小贫困差距和贫困人口内部的收入差距。比较两种贫困线下测量的FGT指数,可以看出人均年收入2800元的贫困标准,对于减缓贫困的效果更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化楠  接玉梅  葛颜祥  
[目的]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将生态补偿项目与扶贫战略相结合,是有效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与扶贫的辩证关系分析,归纳目前在我国推进生态补偿扶贫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贫困与生态环境、扶贫与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并系统归纳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扶贫所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结果]贫困是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诱因之一,生态环境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生态补偿是扶贫的重要措施,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补偿与扶贫的不断结合为生态补偿扶贫提供了新的机遇;法制监管和长效保障机制的缺失、各部门管理职责交叉,缺乏统一管理、市场化参与程度过低,公众补偿意愿不高、补偿标准难以确定,补偿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对生态补偿扶贫的顺利实施造成了重大的挑战。[结论]应从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模式、兼顾公平与效率、大力进行生态修复和农村环境建设等方面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扶贫的长效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紫薇  任善英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为了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精准扶贫概念已提出五年有余,保险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大利器,其成效如何值得关注。本文利用2013年至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直辖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保险扶贫的减贫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发展确能有效促进贫困人口规模的减少,保险扶贫的相关手段应进一步推广,打造符合贫困群体实际需求的保险扶贫产品和服务体系,为实现全面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攻坚列为全区重点民生工程之首来抓。自治区财政在不断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积极创新扶贫模式,通过点对点精准扶贫和覆盖全面的十项民生保障工程,促进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创新模式推动精准扶贫(一)建档立卡,做好扶贫重心下移工作。研究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扶贫资金监管网,建立扶贫对象档案,瞄准贫困人口,确保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扶贫工作重心下移,有利于加强扶贫工作精准度,将政策逐项落到实处。(二)启动"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作。这是创新扶贫模式的重大举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乐  靳乐山  
随着"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提出,生态补偿被赋予了扶贫解困的新使命。量化研究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有利于揭示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扶贫效果。基于英国国际发展部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测度指标测算了贵州省3个贫困县432个农户样本的生计资本,通过似不相关估计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与生态补偿政策农户的总体生计资本水平低于未参与政策农户,其中参与政策农户的自然资本高于未参与政策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低于未参与政策农户。不同类型的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差异明显,现金型直接补偿侧重于增加农户用于发展的物质条件、改善农户生产生活的脆弱性背景,而公益岗位型间接补偿则有利于提升农户的内生发展能力,两者在促进农户的生计资本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为此,在贫困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投入,并充分发挥不同补偿项目的协同作用,让农户真正从生态保护中获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冲  耿宝江  庄天慧  杨浩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629的正向中介效应;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旅游资源一般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772的正向中介效应;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283的正向中介效应;可以看出,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参与行为的中介效应只存在于旅游资源一般和较丰富县(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冲  耿宝江  庄天慧  杨浩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