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5)
- 2023(8231)
- 2022(6414)
- 2021(5714)
- 2020(4534)
- 2019(10188)
- 2018(10200)
- 2017(20191)
- 2016(11080)
- 2015(12428)
- 2014(12379)
- 2013(11963)
- 2012(10868)
- 2011(9690)
- 2010(9623)
- 2009(8594)
- 2008(8352)
- 2007(7286)
- 2006(6556)
- 2005(5934)
- 学科
- 济(46357)
- 经济(46315)
- 业(27908)
- 管理(27729)
- 企(21845)
- 企业(21845)
- 农(15113)
- 方法(14247)
- 业经(13929)
- 地方(13729)
- 中国(13378)
- 数学(11741)
- 数学方法(11641)
- 产业(11478)
- 农业(10116)
- 制(8679)
- 财(8632)
- 技术(7786)
- 学(7608)
- 发(7603)
- 体(7451)
- 环境(7157)
- 地方经济(6884)
- 贸(6555)
- 贸易(6550)
- 理论(6315)
- 易(6251)
- 和(6221)
- 发展(6112)
- 展(6100)
- 机构
- 大学(150469)
- 学院(150261)
- 济(63107)
- 经济(61839)
- 管理(56146)
- 研究(54650)
- 理学(48115)
- 理学院(47542)
- 管理学(46831)
- 管理学院(46525)
- 中国(39473)
- 京(32705)
- 科学(31511)
- 财(26842)
- 所(26775)
- 中心(24421)
- 研究所(24243)
- 江(23489)
- 农(23436)
- 范(22627)
- 师范(22450)
- 财经(21371)
- 业大(20787)
- 北京(20430)
- 院(20255)
- 经济学(19324)
- 经(19281)
- 州(18756)
- 师范大学(18359)
- 农业(18156)
- 基金
- 项目(101724)
- 科学(80939)
- 研究(78703)
- 基金(72518)
- 家(62241)
- 国家(61679)
- 科学基金(52984)
- 社会(51175)
- 社会科(48437)
- 社会科学(48422)
- 省(40670)
- 基金项目(38808)
- 教育(34983)
- 划(33809)
- 编号(32499)
- 自然(31562)
- 自然科(30749)
- 自然科学(30744)
- 自然科学基金(30200)
- 资助(27163)
- 成果(26548)
- 发(24514)
- 重点(23101)
- 课题(22876)
- 部(22130)
- 创(21579)
- 国家社会(21279)
- 发展(20436)
- 创新(20138)
- 展(20121)
共检索到229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立君 薛福根 王宇
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占比越来越大,而中国沿海部分发达地区的经济出现了"脱实向虚"的现象,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遭遇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日本和美国经济发展历史的研究发现,在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软化"的过程中,日本产业资本的"离本土化"和美国产业资本的"离制造化"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到底应如何认识这种现象或趋势呢?本文认为,产业空心化在形成机理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一般性特征,而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空心化拐点"和"空心化陷阱"的出现也具有相当的必然性;从美国两次通过"再工业化"治理产业空心化的经验看,要使产业结构有效绕过"空心化拐点"而不落于"空心化陷阱",...
关键词:
产业空心化 产业环境 企业战略 产业资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昊求
自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来自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在导致发达国家的诸多原因中,发达国家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们指出全球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失衡。导致产业空心化的直接原因在于OFDI,但在各国OFDI发展历程中,学者们肯定O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存在。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文章深入探讨产业结构升级与空心化之间的区别,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先构建产业空心化测度指标,进而对美国、日本产业空心化进行浅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彰 张超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市场强劲需求和政府部门强力支持的双重推动下,对包括能源、机械制造、化学及冶金等生产资料生产的重化工业的投资热情在中国释放出巨大能量,出现了20多年来的罕见高增长,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重化工业化倾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亚玲
十六大以来,陕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质与量两个方面来分析,陕西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质量不高,新型化指标还比较低。针对这些问题,陕西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就需要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工业经济竞争能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充分发挥陕西人力资源优势。
关键词:
工业化阶段 指标体系 新型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郝寿义 曹清峰
经济发展阶段转换是导致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深层原因。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循环规律,在对后工业化阶段核心特征与典型发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由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的转换期是一个独立的后工业化初级发展阶段,基于中国宏观与区域经济的事实判断表明中国已进入后工业化初级阶段。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必须立足于后工业化初级阶段发展模式,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同时,对发展模式施加约束,保持合理投资增速与制造业规模,加强供给侧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
关键词:
后工业化 发展阶段 新时代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长顺
对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新工业化战略目标、措施的选择。中国工业化从1953年起步,经历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对重工业倾斜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和80年代体制过渡期轻工业优先增长的阶段。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工业化进入了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新阶段。目前,中国学术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所处阶段的判断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由于我国70%以上的劳动力仍滞留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国安
试论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曾国安工业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迭进的过程。工业化处在不同阶段,会具有不同特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工业化战略、产业政策、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等都应有不同安排,因此弄清一国工业化所处阶段,对于推进一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春明
何谓产业空心化,目前尚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所谓产业空心化,就是指国民经济的服务化或超工业化,因为“随着一个国家整个经济的服务化的发展,国内制造业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进而物质生产的重要性不断地下降。”持这种观点的人有的甚至干脆指出:“产业空心化就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另一种观点认为,产业“空心化”特指制造业的空心化,即“由于海外直接投资而使国内生产减少或消失,这样才出现产业空心化。”第三种观点则带有折衷色彩,认为产业“空化”包含两层涵义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层涵义或第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綦建红 陈东
日本的对外投资与“产业空心化”危机綦建红,陈东所谓“产业空心化”,亦称经济空心化,它是指由资本等生产要素非合理流动所造成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使国内物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相对甚至绝对地削弱,国内物质产品供给能力落后于需求,国民经济趋向弱化的状态。其直接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德胜
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面临着新形势。必须立足新常态的大趋势、大逻辑,准确判断我国工业化趋势,充分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目标,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过渡,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将打造工业强国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协同推进。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型工业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德胜
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面临着新形势。必须立足新常态的大趋势、大逻辑,准确判断我国工业化趋势,充分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目标,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过渡,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将打造工业强国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协同推进。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型工业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立南
日本的金融空心化表现为,国内的金融活动已逐渐向境外转移。1.外国金融机构撤离日本市场并转移其金融业务。进入日本的外资银行及所设分行的数量正在下降,外国证券公司总数正在减少;同时,一些外国银行和证券公司,正在把它们的亚洲总部或某些业务部门,从东京转移到香港或新加坡,使东京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部分功能,开始被港、新取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陆江源 曾兆祥
后工业化阶段,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分化现象。从需求端对各国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内需扩张动力的不同是导致各国增长分化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居民资产升值的财富效应与内需扩张有较强联系,美国居民收入占比低、贫富差距大、居民加杠杆少,但居民消费增长最为强劲,主要是由于居民资产增长的财富效应。美国居民在获得可支配收入以后消费支出的倾向很高,这是因为美国居民可以从资产升值中获得财富效应。美国内需扩张对资产升值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而日本居民资产出现了长期持续的贬值,这使得居民的消费意愿很低。为此,我国应通过稳定房地产市场、提升股市作用、发展新型要素资产等,加快推动居民资产回到稳定增长的通道,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俊铭 吴仁海
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广州、佛山、肇庆三个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城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废产生量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拟合,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三市不同污染指标的EKC形状各异,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除广州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佛山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外,其余各种污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工业污染排放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工业化阶段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但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对工业污染变化的影响始终是巨大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聂飞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方程,结合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在地方政府去工业化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并考察产业政策与供给侧的要素配置协同路径以及需求侧的市场竞争协同路径对地区去工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抑制制造业空心化,总体上具有良性去工业化效应。(2)中西部地区产业政策将会引起当地去工业化进程明显加速。(3)产业政策的去工业化效应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表现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倾向于与服务业融合,尤其是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融合。(4)产业政策对去工业化的影响还具有非线性特征,表现为产业政策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具有"U"型规律,而对制造业空心化的影响则具有倒"U"型规律。(5)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影响路径的考察发现,产业政策将会促进生产要素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集聚,有利于制造业服务化;产业政策还会加剧制造业市场竞争,在创新倒逼作用之下,产业政策具有制造业服务化效应。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去工业化 要素配置 市场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