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7)
- 2023(5374)
- 2022(3998)
- 2021(3616)
- 2020(2908)
- 2019(6242)
- 2018(6382)
- 2017(12386)
- 2016(6958)
- 2015(8107)
- 2014(8396)
- 2013(7751)
- 2012(7117)
- 2011(6364)
- 2010(6626)
- 2009(6116)
- 2008(6380)
- 2007(6017)
- 2006(5508)
- 2005(5268)
- 学科
- 济(29155)
- 经济(29120)
- 管理(19512)
- 业(18102)
- 企(14624)
- 企业(14624)
- 中国(10273)
- 方法(9305)
- 农(9256)
- 业经(8062)
- 数学(7310)
- 数学方法(7154)
- 学(7103)
- 制(6492)
- 财(6436)
- 地方(6132)
- 农业(5914)
- 发(5542)
- 理论(5486)
- 教育(5258)
- 体(5112)
- 银(4883)
- 银行(4870)
- 发展(4843)
- 展(4832)
- 行(4629)
- 贸(4592)
- 贸易(4585)
- 融(4525)
- 金融(4525)
- 机构
- 大学(102815)
- 学院(101580)
- 济(39410)
- 经济(38460)
- 研究(37242)
- 管理(33953)
- 中国(28456)
- 理学(28349)
- 理学院(27977)
- 管理学(27215)
- 管理学院(27041)
- 科学(23263)
- 京(22722)
- 所(19561)
- 财(18399)
- 农(18299)
- 研究所(17524)
- 江(17077)
- 中心(16754)
- 范(15057)
- 业大(14960)
- 师范(14888)
- 北京(14356)
- 财经(14322)
- 农业(14301)
- 州(13453)
- 院(13286)
- 经(12973)
- 经济学(12458)
- 师范大学(11907)
- 基金
- 项目(62677)
- 科学(48757)
- 研究(45922)
- 基金(44596)
- 家(39124)
- 国家(38778)
- 科学基金(32566)
- 社会(29349)
- 社会科(27594)
- 社会科学(27585)
- 省(24307)
- 基金项目(22729)
- 教育(21457)
- 划(20393)
- 自然(20113)
- 自然科(19689)
- 自然科学(19684)
- 自然科学基金(19331)
- 编号(18966)
- 资助(18043)
- 成果(16774)
- 重点(14393)
- 发(13677)
- 课题(13637)
- 部(13562)
- 国家社会(12231)
- 创(12177)
- 性(11896)
- 大学(11800)
- 科研(11607)
共检索到165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康之
对于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存在而言,伦理与政治往往成为人们的关注重心。我们当前处在后工业化进程中,而后工业化则是一场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转型的运动,意味着后工业社会将被开拓出来。因而,后工业社会的伦理与政治将是什么样子,就是一个需要我们现在加以思考的问题。从人类历史看,农业社会的伦理与政治尚未实现分化,是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在工业社会中,随着社会生活的领域分化以及认识上的科学分化,伦理与政治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研究上都被区分了开来。然而,在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社会对伦理与政治的区分在实践上产生了诸多恶果,在理论上也出现了逻辑自反。可以预见,人类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进程将是伦理与政治相融合的进程。
关键词:
后工业化 伦理 政治 理性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冰杨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的政企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对称的、竞争型的利益博弈关系,在"道德"与"利益"目标上还未构成合理而必要的张力,往往陷入"囚徒困境"。而后工业化的历史性变革,预示着合作秩序主导的网格社会治理结构即将生成,政府与企业作为两大治理主体,必须相应地转向平等的、富有"耦合力"的合作博弈。这意味着,应当遵循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总原则,来引导和调整我国政府与企业利益博弈的伦理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锦晓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工业化日渐成为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乡村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从而使传统乡村伦理发生了重大变迁,而工业化的发展本身也提出了新的伦理课题。
关键词:
乡村 工业化 伦理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袁雅沙
企业伦理在市场化及相随而生的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的生成和流转,对社会效益和秩序产生着重要影响,其价值指向关涉到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双重关系。我国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由于企业伦理的缺失,导致对人的漠视和环境维度的缺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作为市场经济的生成概念,企业伦理精神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双重视野中进行制度的革新和文化的重塑,以契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关键词:
市场化 企业伦理 生成 构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甄朝党
虽说发展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头等大事 ,但发展要以和平与稳定为前提。因此 ,充分发挥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论是经济活动还是道德活动 ,其行为主体都是人 ,从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 ,二者具有着相互同一的天然基础。只要我们不偏执于把经济学仅仅理解为是纯粹“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或一种“增长财富的技术” ,而是同时也把它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或“关怀人类幸福的理论” ,那么不是从经济“以外”、而是从经济自身中发生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原则 ,或者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传统的道德原则加以分析 ,从中提炼出适合市场经济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廖婧茜
从八次课程改革的经验来看,课程改革经常从轰轰烈烈走向步履维艰,这不仅昭示着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同时也凸显着课程改革存在结构和规则方面的缺陷。要深刻理解这些矛盾,首先要对课程改革的本质进行剖析。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对课程改革进行解构和分析,课程改革本质上是权力、制度、秩序破除和再造的博弈过程,在这一博弈的过程中,存在权力失约、制度失衡、秩序失范等伦理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做到:优化课程改革的权力配置,彰显课程改革权力的民主与正义;凝结想象的课程发展共识,追求课程改革制度的公平与公正;明晰行政介入的界限范围,维护课程改革秩序的自由与和谐。以上这些应成为课程改革的伦理诉求。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伦理诉求 权力 制度 秩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正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始于晚清时期,经历了三个持续的发展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晚清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特殊关系,阐释了由晚清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特殊关系所决定的晚清城市化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把握和理解中国国情并进而解决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晚清 工业化 城市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程彤歆 王桃花
后现代伦理危机的出现给后现代人类生活带来了各种伦理问题。在主张多元化与包容性的后现代社会里,人们心中没有坚定的道德标杆,于是伦理身份渐渐迷失,人们会陷入复杂的伦理困境中。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以移民者的视角探讨了人类在后现代社会中面临的伦理身份焦虑,以及叙述者通过自我建构、自我解构走出伦理困境的心路历程,旨在说明后现代社会中,人需要经历一系列道德挑战与挣扎才能获得真正的理性和自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炬 吴巧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能源消耗(生活消耗除外)出现了较大波动,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计算、分析了驱使能源消耗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能源消耗强度效应与结构效应,并利用H-P滤波、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节能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1980-2005年累计节能量为94457万t标准煤,1980-2005年中国节能缺口处于波动之中,尤其是1998年以后,受重新重工业化的影响,与潜在节能率相比,实际节能率在逐步降低,但到2005年,实际节能率大于潜在节能率,节能优先的高能效战略得到一定落实,有效控制和改善了能源的紧张状态。同时,近年来重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改善,说明重工业化对能源...
关键词:
能源消费 节能缺口 工业化 完全分解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朝华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中间过程 ,其重要作用就在于带动经济较快增长。我国的经济成长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90年代以来 ,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问题开始日益突出 ,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但对于摆脱当前经济发展的困境 ,而且对于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长期任务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 城市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建华
政治伦理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与伦理的分离或断裂以及应用伦理学的兴起带来了政治伦理学研究的问题转向;中国社会正在由单一经济驱动转型进入全面转型发展阶段,其政治生态的重构迫使我国学术界对于政治伦理学的研究必须正视中国政治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学首先要确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并以"三清"政治为轴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为基本元素,以西方政治伦理思想为基本参照,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伦理学话语体系。
关键词:
政治伦理 中国问题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兵
儒家政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观念,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民生民意为中心的民本观念;二、以强烈的君德意识与君权至上观念为主体的人治精神;三、朴素的制度正义思想。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整个封建时代的宗法政治都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尤以其制度正义思想最为重要;去除其中的君主专制等封建政治的糟粕,它对于当前的执政制度文明建设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荀子 政治伦理 民本 人治 制度正义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米川
<正>回溯人类发展史,技术与伦理历来是个“二律背反”式的亘古难题。而在“技术越来越把人从地球上脱离开来而且连根拔起”的人机世或人工智能世代,随着AIGC在“互动本体论”意义上在人类“主体间性”的嵌入,这种难题更是演变为一种生死攸关的社会风险问题。古今中外从来不乏对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深表忧思甚至痛斥。庄子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视“桔槔”之灌溉工具若敝履,宁愿“抱瓮而出灌”。柏拉图《斐德罗篇》中讲到法老萨姆斯对发明文字的塞乌斯说“文字恰恰促进了遗忘,因为人们依赖于外在的符号,疏于用心记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焦晨东 黄巨臣
从技术与教育两个向度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伦理风险关乎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下的生存与发展,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议题。风险社会视角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风险源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彰显于技术与人文的交汇与融合,最终经由人对教育和技术的理性反思而生成。具体而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风险存在以价值取向冲突为表征的伦理目标失衡、以人机界限模糊为表征的伦理主体失调、以道德责任推诿为表征的伦理规范失控和以技术工具主义宰制为表征的伦理行为失序等样态。立足于伦理风险的生成,基于共同利益整合不同目标、基于职能定位协调不同主体、基于诚信修养约束伦理规范、基于科学评价进行行为引导是规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伦理风险的现实选择,从而使数字化转型服务于职业教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风险社会 伦理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