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1)
- 2023(10971)
- 2022(9081)
- 2021(8485)
- 2020(6572)
- 2019(15062)
- 2018(14587)
- 2017(27333)
- 2016(14720)
- 2015(16730)
- 2014(16592)
- 2013(16476)
- 2012(15530)
- 2011(14477)
- 2010(14539)
- 2009(13176)
- 2008(13038)
- 2007(11435)
- 2006(10646)
- 2005(10023)
- 学科
- 济(71573)
- 经济(71513)
- 管理(36825)
- 业(35837)
- 中国(27532)
- 企(25253)
- 企业(25253)
- 方法(23057)
- 农(21515)
- 地方(20852)
- 数学(20457)
- 数学方法(20333)
- 业经(15863)
- 贸(15351)
- 贸易(15334)
- 易(14915)
- 农业(14580)
- 发(14026)
- 财(13669)
- 制(13068)
- 银(12764)
- 银行(12752)
- 行(12522)
- 融(12420)
- 金融(12418)
- 环境(11810)
- 地方经济(11307)
- 学(11102)
- 发展(10979)
- 展(10948)
- 机构
- 学院(211827)
- 大学(210966)
- 济(98774)
- 经济(97035)
- 研究(84538)
- 管理(75320)
- 中国(65589)
- 理学(63145)
- 理学院(62335)
- 管理学(61570)
- 管理学院(61151)
- 科学(47343)
- 京(46931)
- 财(43712)
- 所(42858)
- 研究所(38510)
- 中心(36731)
- 农(34401)
- 财经(34046)
- 江(32572)
- 经济学(31722)
- 经(31109)
- 北京(31030)
- 院(30644)
- 范(30277)
- 师范(30025)
- 经济学院(28462)
- 业大(27494)
- 农业(26429)
- 州(25890)
- 基金
- 项目(135210)
- 科学(107442)
- 研究(103515)
- 基金(98010)
- 家(85345)
- 国家(84614)
- 科学基金(71326)
- 社会(68586)
- 社会科(65158)
- 社会科学(65147)
- 省(51020)
- 基金项目(50172)
- 教育(46897)
- 划(43642)
- 自然(41655)
- 编号(40911)
- 自然科(40670)
- 自然科学(40662)
- 资助(40247)
- 自然科学基金(39946)
- 发(35933)
- 成果(34290)
- 重点(31395)
- 部(31314)
- 课题(30243)
- 发展(29903)
- 国家社会(29513)
- 展(29402)
- 中国(27921)
- 创(27859)
共检索到346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增洋 张学良
在中国城镇化由数量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提升型发展的转型阶段,促进城镇体系薄弱环节——小城镇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已有文献基于增长目标和以城市为对象的研究,本文用产城融合测度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从人的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下的空间模式选择问题。对中部地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小城镇发展质量和到中心城市地理距离之间具有"∽"型关系,这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城镇体系空间模式一致;城镇规模对发展质量提升作用大的毗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将与中心城市发展成为联系紧密的都市区;工业经济对发展质量提升作用大的一些县城,将成长为中小城市并和其毗邻小城镇形成小都市区;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格局中,都市区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应在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战略框架下,将都市区和小都市区作为城镇化空间模式的主要载体。不同类型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同,毗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通过融入都市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些县城及其毗邻小城镇通过成长为小都市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他小城镇主要通过乡镇合并扩大城镇规模、扩展市场服务范围以及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发展质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费孝通
一、小城镇的由来 小城镇在当前中国的语言里已成了一个通用的名词,它指正在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社区。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社区里,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由农民以亲属关系组成的农户。若干农户聚居在一地构成一个村落。各地村落的大小不同,少至几户,多至几百户。这些由客观条件形成聚居的村落,称作自然村。为了行政上的便利,常把若干较小的自然村合在一个行政系统里称作行政村(在公社时期一个行政村相当于一个生产大队)。若干行政村组成一个称作乡的行政单位(在公社时期乡相当于一个公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凡文 徐玉梅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基地和桥梁,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是城镇化发展的潜力所在,小城镇的发展对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重点,一是要优先发展县城和大城市卫星城镇,二是重点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镇或中心镇,三是要将部分区位条件较优,产业发展较好、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乡发展为新的小城镇。同时,小城镇的发展必须重视其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特色。
关键词:
小城镇 发展 速度 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新建
近年来,中国小城镇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小城镇功能理论的探讨也日益得到重视。然而,以往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小城镇外部功能问题,即偏重对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一般分析,忽视对城镇类别和自身功能的深层探讨。在实践中又过于强调单一的发展模式和城镇个体功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中金,杨朝辉
在对全国1,636个中心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框架,讨论了小城镇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地区差异。认为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地带差异明显巨大,已经到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
关键词:
小城镇 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国家体改委中国小城镇课题组
中国农村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这种独特的城市化道路引起了国家和国际各有关方面的关注。目前,有关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许多方面已得到相当的共识。如何面对现实,采取切实的措施来解决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引导和支持小城镇沿着科学有序的规划方向发展,对于有关政府部门、金融界和企业界等方面的介入更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体制方面对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做一简要分析,以利于各有关方面对中国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迅周 蔡建霞 魏艳
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区等的概念、内容、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小城镇发展生态工业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即包括小城镇生态工业链的设计,推行清洁生产,结合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特色生态工业园区和实施工业企业绿色管理等。最后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生态工业的若干对策:制定小城镇生态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调整优化小城镇工业结构和布局;构建小城镇生态工业技术和信息支撑体系;探讨小城镇生态工业管理制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乔光华
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指标,认为当前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质量而非数量方面,并在分析小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修订建制标准、提高小城镇的城镇化率、优化区域布局,制定、完善和落实城镇规划,创新投融资体制,改进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政策主张。
关键词:
小城镇 发展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佘定华 蒋涛 颜新建
小城镇的建设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目前,在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中存在体制不健全、资金困难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市场经济整体框架下,对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政策进行分析,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体制创新 财政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 重要角色,不断发展和建设好小城镇是实现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标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 小城镇已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 有创造力的区域群体,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红伟 林子祥 胡力元 赵晨瑞 张继宏
管理改进与技术创新是工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减排的两大关键路径。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实证测度了技术创新与管理改进对工业企业碳减排技术进步效率的贡献作用。结果发现,整体上技术创新与管理改进的贡献率分别为28.45%和71.55%,并且二者贡献率在不同类型特征企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随着企业技术进步水平、雇佣规模和能耗水平的提升,技术创新的贡献率逐步递减,而管理创新的贡献率则呈现递增趋势。首次对企业管理改进与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贡献进行测度,为优化“双碳”目标政策与指导企业减排行动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庭
本文回顾了我国小城镇的发展过程和所存在的问题,在总结这些问题并借鉴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后,提出了我国小城镇发展可遵循的发展模式,对其产业经济、功能布局、制度改革、生态建设、人文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小城镇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