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6)
- 2023(8476)
- 2022(7097)
- 2021(6330)
- 2020(5074)
- 2019(11587)
- 2018(11084)
- 2017(21122)
- 2016(10639)
- 2015(11662)
- 2014(11657)
- 2013(11586)
- 2012(11028)
- 2011(9940)
- 2010(10133)
- 2009(9350)
- 2008(8738)
- 2007(7673)
- 2006(7181)
- 2005(6669)
- 学科
- 济(71219)
- 经济(71179)
- 管理(31060)
- 业(27340)
- 方法(22498)
- 企(21376)
- 企业(21376)
- 数学(19955)
- 数学方法(19863)
- 地方(18331)
- 中国(15859)
- 地方经济(13282)
- 农(13279)
- 业经(12893)
- 财(12601)
- 学(12349)
- 制(10133)
- 环境(9816)
- 农业(9429)
- 产业(9270)
- 贸(8774)
- 贸易(8770)
- 融(8674)
- 金融(8674)
- 体(8561)
- 易(8416)
- 银(8004)
- 银行(7988)
- 和(7910)
- 经济学(7797)
- 机构
- 大学(162561)
- 学院(161893)
- 济(84337)
- 经济(83048)
- 研究(60300)
- 管理(59132)
- 理学(50722)
- 理学院(50127)
- 管理学(49481)
- 管理学院(49146)
- 中国(44865)
- 财(36473)
- 京(32562)
- 科学(32343)
- 所(29527)
- 财经(29299)
- 经济学(28982)
- 经(26714)
- 研究所(26502)
- 中心(25931)
- 经济学院(25866)
- 江(23868)
- 财经大学(21775)
- 院(21702)
- 农(21553)
- 范(20481)
- 北京(20390)
- 师范(20302)
- 业大(19630)
- 州(18375)
- 基金
- 项目(104236)
- 科学(83837)
- 基金(78248)
- 研究(77831)
- 家(67379)
- 国家(66871)
- 科学基金(57826)
- 社会(54828)
- 社会科(52162)
- 社会科学(52150)
- 基金项目(40372)
- 省(39106)
- 教育(34490)
- 自然(33970)
- 自然科(33196)
- 自然科学(33190)
- 自然科学基金(32636)
- 划(32340)
- 资助(31352)
- 编号(28970)
- 发(24736)
- 国家社会(24136)
- 部(23985)
- 重点(23960)
- 成果(23568)
- 创(21405)
- 教育部(21329)
- 人文(20933)
- 发展(20783)
- 展(20502)
共检索到251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纪明 梁东黎
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大国结构变迁的重要特征是资本和劳动由非服务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基于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大国结构变迁促进了服务业快速增长,但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增加及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对平均经济增长率贡献程度微弱,资源再配置的综合作用对经济增长率提供负0.16个百分点的贡献,导致经济大国在后工业化时代平均经济增长率水平相对较低。维持制造业的投资水平以保持适度的工业化水平以及对从非服务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进行适当的再就业培训,是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大国维持高经济增长率水平的必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春慧 纪明
基于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以及1988~2006年10个经济大国的投入结构变迁特征及其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工业化进程中投入结构变迁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在工业化阶段相对地向第二产业转移,在后工业化阶段相对地向第三产业转移;投入结构变迁在工业化阶段具有较强的增长效应,是中国1952年以来保持高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在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大国易落入"结构变迁陷阱",即与投入结构变迁相伴随的是较低的经济增长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葵荪
文章认为, 按照经济学目前对经济增长率的认识, 增长率既无法得到有效预测, 也不能成为引导经济增长的合理指标。依据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发展经济学的一些最新进展, 本文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率的性质, 并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独特性质, 提出了一种旨在测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新方法。运用这一方法, 作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作了重新估计, 认为在合理的增长方式下, 20 % 左右的、持续稳定及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率是我国能够希望达到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靳新中
增长率从量的方面反映经济增长,并构成经济增长的基本主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增长,需要确立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率战略,虽然现实中确定适度的经济增长率要考虑许多方面因素,但在理论上认识适度增长率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重点对适度增长率作理论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的适度增长率作一初步的实证考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李江丁
传统的经济理论以生产函数为基础,认为宏观统计变量之间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投入产出关系。本文认为,目前所有的国民核算统计变量都是货币量值的,是由社会关系或者说由货币金融体系决定的。沿着这一思路,本文将重新解释我国的经济增长和有效需求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
关键词:
生产函数 收入-支出模型 资本存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效提升国民经济增长率,需要做四个基本方面的思考:一是国家必须保护国内粮食市场,提高粮食价格使之与国际市场价格脱钩,建立国内合理的价格体系,直接提高农业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二是努力提高工薪收入水平,从促进民营经济的工薪收入做起,进一步调整全社会劳动收入的分配比例,以此提升全体劳动者的消费水平,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向高科技要效益,在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依靠世界劳动力市场,重点通过民营企业引进国外优质劳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解决我国严重老龄化和优质劳力不足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朝明 张创才
自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投资持续增长的态势。投资增长固然有利于带动经济增长,但它同时又是引起消费需求扩张和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导因素。因此,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有必要认真研究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适度比例,使两者保持一种协调运行的状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构建了一个结构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将劳动投入结构、资本投入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运用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一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动态特征,并估算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研究表明:近年来潜在增长率下降,主要由资本存量增速下降所导致,但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减缓了这一趋势。近10年来实际增长率变化主要受潜在增长率变化影响,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减缓,是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所致,未来政策重心应从需求管理过渡到供给管理,着力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时变弹性 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率 产出弹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向玲 唐俊
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结构框架下,本文利用霍奇曼"向后弯曲的贷款供给曲线"对非正规金融效应由"补充"到"挤出"转变的整个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两部门模型",对两种效应下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与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补充效应下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的上升对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具有正的效应;而挤出效应下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会随着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的上升从"递增"变为"递减";二者存在着一种"倒U"关系。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补充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丕斌
我国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后,反映经济总量的指标由三大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取代了过去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即国民收入(NI),这无疑是宏观经济核算和分析方面的一大进步。但目前仍按固定基年不变价法计算经济增长速度和以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国光
一、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与 潜在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延续约20年的高速增长。1978-200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甘耘
一、问题的提出广西经济发展是否过快?这是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争论双方各有依据,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由于争论的双方缺乏确凿、科学的定最分析,因而导致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模糊认识。由于我区原有经济基础薄弱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慢节奏进行,已使广西人均国民收入在全国倒数第一位置上徘徊了三年。如何加快我区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而研究这一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析和选择一个适度经济增长率,使我区的经济发展能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基础上持续增长。广西“适度经济增长率”应确定为多少?对这一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庆军 邢伟
国民经济要实现健康发展,就应该在健康区间运行。然而中国经济健康运行区间的具体数值在理论上没有定论,在实践上更是关注较少。文章剔除不健康增长年份的数据,运用区间估计和随机变参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首次测算了在避免恶性膨胀和通货紧缩、满足就业需求、可持续性和环境约束的条件下,2020年前中国经济健康的最理想增长率为8.91%,经济健康增长率区间为[7.83%,9.99%]。科学测算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区间,对我国实现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琛
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时点固定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面板模型考察了我国经济增长率与CPI的关系,得出:第一,CPI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正负效应,对经济增长呈现非线性关系的影响。基于经济增长率最大化前提下,我国CPI的最优值为103.53。第二,我国CP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单重门槛效应,其门槛值为103.55,当CPI<103.55时,CPI对经济的影响呈现正向效应;当CPI≥103.55时,CPI对经济的影响呈现负向效应。门槛效应进一步验证了CPI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影响。
关键词:
CPI 经济增长 非线性关系 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