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3)
- 2023(12182)
- 2022(10758)
- 2021(10492)
- 2020(8616)
- 2019(20173)
- 2018(20115)
- 2017(37994)
- 2016(21117)
- 2015(24099)
- 2014(24174)
- 2013(23436)
- 2012(21594)
- 2011(19601)
- 2010(19877)
- 2009(17933)
- 2008(17342)
- 2007(15245)
- 2006(13565)
- 2005(11928)
- 学科
- 济(76417)
- 经济(76331)
- 管理(60353)
- 业(56225)
- 企(46864)
- 企业(46864)
- 方法(34880)
- 数学(29934)
- 数学方法(29523)
- 中国(23162)
- 农(22065)
- 财(20457)
- 学(17367)
- 业经(17263)
- 地方(16272)
- 理论(15401)
- 教育(15049)
- 农业(14509)
- 贸(14485)
- 贸易(14479)
- 制(14427)
- 易(14070)
- 和(13403)
- 策(13315)
- 务(12864)
- 财务(12794)
- 财务管理(12774)
- 技术(12579)
- 企业财务(12101)
- 环境(12088)
- 机构
- 大学(295313)
- 学院(290832)
- 管理(117049)
- 济(111237)
- 经济(108542)
- 理学(101181)
- 理学院(100047)
- 管理学(98288)
- 管理学院(97753)
- 研究(96882)
- 中国(70550)
- 京(63305)
- 科学(60024)
- 财(52427)
- 所(47714)
- 农(43661)
- 中心(43502)
- 研究所(43366)
- 江(43013)
- 业大(42274)
- 范(41821)
- 财经(41537)
- 师范(41531)
- 北京(40524)
- 经(37745)
- 院(35500)
- 州(35044)
- 农业(33940)
- 师范大学(33359)
- 经济学(31671)
- 基金
- 项目(196713)
- 科学(154520)
- 研究(149461)
- 基金(140088)
- 家(120023)
- 国家(118930)
- 科学基金(102477)
- 社会(91008)
- 社会科(86024)
- 社会科学(85999)
- 省(77222)
- 基金项目(74266)
- 教育(70669)
- 自然(66297)
- 划(65245)
- 自然科(64696)
- 自然科学(64683)
- 自然科学基金(63499)
- 编号(63445)
- 资助(58198)
- 成果(53633)
- 课题(44204)
- 部(43798)
- 重点(43611)
- 发(41551)
- 创(40830)
- 项目编号(39285)
- 大学(38605)
- 教育部(37880)
- 创新(37722)
- 期刊
- 济(123266)
- 经济(123266)
- 研究(91964)
- 中国(57727)
- 教育(46723)
- 学报(43509)
- 管理(42499)
- 科学(40345)
- 农(39855)
- 财(38052)
- 大学(34153)
- 学学(30421)
- 农业(28108)
- 技术(25758)
- 融(25194)
- 金融(25194)
- 业经(20601)
- 财经(19370)
- 图书(19258)
- 经济研究(18927)
- 经(16407)
- 问题(15729)
- 理论(15074)
- 科技(14813)
- 实践(14050)
- 践(14050)
- 业(13835)
- 技术经济(13508)
- 现代(13401)
- 书馆(12766)
共检索到432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志峰 高慧
从学院科学时代向后学院科学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高度强化,更加注重科研的"效用"及其社会价值,使得大学科研政策在科学和利益之间徘徊摇摆,导致大学科研发展高深知识的功能弱化。因此,形成自由探索研究和以社会需求研究并重的大学科研政策理念;确立自由、开放和多主体协同的大学科研体制政策,尊重科技劳动规律的大学科技人员激励政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衡发展的大学科研资源配置政策,以成果和贡献为核心的大学科研评价政策就成为了后学院科学时代大学科学研究的必然政策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尚群
在后学院科学时代,大学科学研究呈现出一幅新的图景。第一,科研项目成为科学资源载体,而科研团队成为科研项目的研究主体,进而科研团队与科研项目实现紧密联结;第二,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追逐科学信用,并实现科学信用资本的积累与循环,进而维持个人科学事业的运转;第三,R&D在大学兴起并成为大学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行动框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熊华军
在后学院科学时代,作为学术资本家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性知识、跨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等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批判性反思式教学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学术资本化服务能力,并遵守职业伦理规范。为更好地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生产知识,大学教师要进入学术圈,其专业发展须纳入体制建设中。同时,专业组织是由不同人员组成的有形组织,其运行依靠一套严格的官僚管理制度加以保证。
关键词:
后学院科学 学术职业 大学教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军仪
从学院时代到后学院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知识功能发生了演变和扩展,科学规范的认识论价值也发生了变化。默顿规范的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态度受到了挑战。后学院科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密和复杂,需要以自然主义的角度来审视科学规范的适用性,通过规范体系和监管机制来约束和激励研究者的行为,逐步营造和鼓励公平与公正性竞争的研究环境,确保科研诚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倪健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学研究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本文分析了科技革命的新趋势、新特点赋予国际科技合作的新内涵、新方式,以及当前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大科学 国际科技合作 创新 管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牛菁华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其中单独由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就多达6500余种。对这些基因的序列以及所携带的信息进行准确测定,将会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产生深远影响。人寿保险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作为保险标的,以被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成华 徐瑞雪
当今世界,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教育革命的会聚发展正在加速重塑世界,也带来了科学研究范式的重大变革。面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挑战问题,通过会聚研究集中力量组织大科学、大项目攻关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分析了会聚研究的基本范式,回溯了美国"大学主导"的重大挑战计划的历史进程、核心领域和主要目标,从科研管理架构、制度文化设计、项目传播策略、资金来源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社区建设等方面总结了美国"大学主导"的重大挑战计划的科研模式创新。同时,从学科知识饱和度、实验数据标准化、项目领导力建设、内外多主体协同等方面分析了会聚研究面临的挑战。文章最后从打造学科会聚生态系统、培育一流会聚研究文化、拓展外部资源支撑体系、推进会聚研究实践社区建设、加强会聚人才战略储备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耀德
从十九世纪开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科学时代与技术创新时代。从前一时代到后一时代,以创新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技术文化"取代了或正在取代以追求(相对)真理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科学文化"。这种变化源于科学的高度分化及技术体系的庞大、复杂。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真理 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陶柱标
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到了一个大科学时代。科学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组成的大科学体系。大科学时代呼唤:科学普及工作必须有新思路和新策略,必须摈弃那种把科学和科普工作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狭隘观念和做法,必须实施全方位的科学普及战略。
关键词:
大科学时代 全方位 科普战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强胜
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杂草科学正孕育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杂草科学的研究和杂草防除的方法将以生物为核心。生物科学的研究将引导杂草科学的发展、影响杂草防除的方式和状态,进而可能完全改变杂草防除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这可否看作杂草科学的生物科学时代的来临。如果我们能尽早正视这场变革,就可能避免我国在该领域再一次落后的局面。作者撰写本文的目的,是想在相关领域的决策者、管理者、科研工作者以及厂商中产生共鸣,共同迎接这场挑战,努力创造我国杂草科学的未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於荣
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社会科学研究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由于冷战的需要和社会科学家的努力,联邦政府最终承担了资助社会科学研究的职责。美国联邦政府的社会科学研究政策对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美国 社会科学 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丁大尉 李正风 高璐
在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若干典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战略规划的先进理念、规划模式、战略思路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外的基础科学研究政策已经呈现出功能目标、价值判断和治理路径三个方面的明显转向。进而指出,典型国家基础研究政策的战略转向给我们带来了建立服务多元社会目标的基础研究体系、培育应对社会风险的公共科技体系、构建治理视域下的基础研究政策环境、参与全球化范围内基础研究的竞争与合作等四个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基础科学研究 科学政策 治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科学事业及其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基础性、理论性仍是大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性质。作为教育机构,大学科学研究的主要作用首先仍然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大学在科学事业发展上的贡献,主要在于通过基础研究产生新认识、创造新理论、扩大新知识;大学通过应用与开发研究对技术的贡献,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和明显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之浚
领导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战略、制定政策、进行规划和组织管理。要完成这些职责,都需要决策,因此,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就是决策。现代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软科学研究怍为自己的支持系统。因此,现代决策与软科学研究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现代决策与软科学研究本是同根所生,共存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