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24)
- 2023(3819)
- 2022(3188)
- 2021(3161)
- 2020(2363)
- 2019(5711)
- 2018(5790)
- 2017(8084)
- 2016(5617)
- 2015(6569)
- 2014(6704)
- 2013(5809)
- 2012(5467)
- 2011(5265)
- 2010(5675)
- 2009(4464)
- 2008(4522)
- 2007(3931)
- 2006(3658)
- 2005(3352)
- 学科
- 教育(18763)
- 济(11067)
- 经济(11053)
- 中国(10827)
- 管理(9164)
- 业(7218)
- 理论(6695)
- 企(5947)
- 企业(5947)
- 教学(5728)
- 财(5514)
- 学(5341)
- 方法(4289)
- 发(3908)
- 发展(3669)
- 数学(3550)
- 展(3547)
- 数学方法(3441)
- 思想(3427)
- 革(3419)
- 政治(3329)
- 研究(3287)
- 农(3183)
- 改革(3167)
- 思想政治(3092)
- 政治教育(3092)
- 治教(3092)
- 高等(3072)
- 德育(3058)
- 收入(2853)
- 机构
- 大学(72370)
- 学院(66830)
- 研究(27825)
- 教育(26655)
- 范(20664)
- 师范(20611)
- 济(18828)
- 经济(18127)
- 管理(17601)
- 京(17334)
- 师范大学(17244)
- 科学(15189)
- 中国(14890)
- 理学(14758)
- 理学院(14436)
- 管理学(13961)
- 所(13808)
- 管理学院(13782)
- 研究所(12261)
- 北京(12091)
- 江(11945)
- 职业(11800)
- 技术(11285)
- 中心(10948)
- 财(10622)
- 教育学(10378)
- 院(10122)
- 州(9008)
- 研究院(8059)
- 职业技术(8033)
- 基金
- 项目(39406)
- 研究(36812)
- 科学(32371)
- 教育(26126)
- 基金(25003)
- 社会(20754)
- 家(20731)
- 国家(20369)
- 社会科(19256)
- 社会科学(19251)
- 成果(17967)
- 编号(17678)
- 科学基金(16533)
- 划(16382)
- 省(16136)
- 课题(16082)
- 年(14023)
- 规划(11814)
- 基金项目(11800)
- 部(10912)
- 性(10720)
- 重点(10691)
- 项目编号(10651)
- 度(10507)
- 教育部(10228)
- 资助(10119)
- 研究成果(9577)
- 阶(9502)
- 段(9457)
- 发(9447)
共检索到118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教育分配正义有其局限性,其只限于可分配的物质资源,对其他资源则无能为力;只诉诸宏观的社会制度,无法关照微观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心理影响。"后均衡化时代",教育正义需要从分配正义转向承认正义。教育承认正义是基于主体间平等的社会—心理关系而提出的,承认正义是教育活动内在的必然要求,消除羞辱和蔑视是教育承认正义的底线要求,尊严的承认是教育承认正义的终极追求。
关键词:
教育正义 分配正义 承认正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繁荣,分配正义几乎成为唯一被信任和推崇的正义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正义也一直被分配的范式所垄断,分配范式的教育正义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消除不平等,而是避免源于承认期待伤害的羞辱和蔑视代表着教育正义的规范目标;不是分配平等或物品平等,而是对尊严的平等承认构成了教育正义的核心范畴。显然,由羞辱和蔑视所引发的教育不正义是分配正义所不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因此,分配的方案并不能单独完成教育的正义规范功能,教育正义的完备方案必须由分配范式和承认范式共同型构,以形成出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生滨 傅维利 刘伟
新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确定义务教育法律地位"、"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两个基本阶段,今后一些发达地区将率先进入后均衡化时代。顺利地跨越第二个阶段,在认识上主要要实现从"认同差距"到"缩小差距"的飞跃,而进入后均衡化时代必须在认识上实现从"追求均衡"到"鼓励差异"的飞跃。它包括:第一,人们在看到均衡发展的优势和价值时,也应预知它可能产生的问题。人们在弘扬"均衡"的价值时,必须尽最大可能减小由"均衡"带来的负面效应。第二,要辩证并有所区别的看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即在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方面寻求均衡,在教育过程、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果方面鼓励差异。这也是"均衡"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金木
从分配正义理论来看,正义是按照“得其应得”原则将社会权益和责任在其成员间进行合适的分配。如何分配教育资源是教育正义的基本维度,对于矫正资源不公平配置而导致的教育不义,有着极强的适切性。承认正义理论则认为,正义不仅仅涉及分配领域,还涉及社会承认领域,应该关注人际互动层面上的承认正义问题。教育正义不仅要在外部教育资源分配上合乎正义,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一种承认与尊重,更要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正义具有多个维度,是一种复合的正义理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晓辉
教育平等应当全面体现于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中的权利和教育后的权利等三个方面的平等。不仅社会本身不平等,学校也在参与和制造不平等,因此更有必要关注教育平等。只有通过履行国际承诺,扩大教育供给,促进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向教育平等迈进。
关键词:
教育平等 教育权利 社会公正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群波 胡惠闵
在普及义务教育之后,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被提上了重要地位,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和探索教育均衡发展。上海教育均衡发展始于对薄弱学校的关注,从经费、硬件、师资、管理等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了底层学校的办学条件。近年来,上海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正在面临走向优质均衡的新问题,通过"新优质学校"、"绿色指标"等对"好"进行重新定义,从学生角度重新反思教育,关注以教育内涵发展为核心的实质均衡。目前,上海已进入高位均衡阶段,正为新时期的均衡发展目标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学校内在的成长性。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均衡 资源配置 内涵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妍
空间认同是主体对自我以及自我生存状态的确证,而空间承认是对空间主体间生存结构的确认。空间认同是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建构的前提,空间承认是城市空间正义建构的基础。从空间认同到空间承认的转向反映了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这种转换并不是简单的自然演化过程,主体的生存状态其实一直被主体间性所建构,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关联性。空间认同的确立需要得到他者的承认,他者承认内在的动力来源于主体自身的需求。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建构也就成为城市空间正义的生成逻辑。
关键词:
空间认同 空间承认 主体间性 空间正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东 张莉 汤玉刚 谷永芬
准确识别义务教育阶段非均衡发生在小学还是初中学段,这是优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必要前提。本文利用“小升初对口直升”政策和购房者关注行为空间分布数据,使用住房特征价格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及配对回归方法,研究了购房者关注数量(潜在需求)在城市中小学学区间的空间变异。教育质量的学区间差距越小,受学区因素驱动的购房关注数量变异应越不明显。基于青岛市二手房交易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关注人数在优质初中学区内显著集聚,而优质小学并没有显著增加购房者的关注度;购房关注人数在“普通小学+优质初中”学区集聚更为显著;随着学校质量名义层级的上升,关注优质初中的人数显著增加,关注优质小学的人数无显著性变化。本研究从购房关注数量的角度探析了学区房购买行为的空间集聚与离散,为利用学区房价格“溢价”识别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提供了替代性方案,也为其他城市评估学段内和学段间义务教育质量的非均衡程度提供了一个参考性技术框架。
关键词:
学区房 配对回归 特征价格模型 补偿心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旺达姆 戴庆洲
全球化 尽管对大学与高等教育政策来说,国际化已经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在“全球化”的压力与紧张的笼罩下,为高校与教育政策制定者营造了一个梦幻般完全不同的环境。全球高等教育日渐暴露的变化更趋复杂、多变,甚至出现自我否定的一面,加之全球化概念远没有清晰和更准确地定义。然而,全球化的概念揭示了各种变化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爱、权利的尊重和社会重视是承认的三种形式。获得承认是人性中的自然倾向,是每个人进行交往的动机。教育中的交往结构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儿童作为完整的人,其精神品格是通过教育对他的"特殊性"的承认获得发展的。教育承认包括了爱与关怀、权利的尊重、社会重视以及完整发展的内涵。在这种承认的教育关系中,不仅儿童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有尊严的自我,培养了主体间的道德感和共通感,而且教育本身也形成了一种友爱的共同体。
关键词:
爱 权利的尊重 社会重视 教育承认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纯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一些垄断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入分配中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文丽
通过对转轨时期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成因与表现的分析,揭示以区域经济金融均衡运行为假设前提的统一货币政策与区域金融非均衡运行现实的矛盾,由此提出货币政策关注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有利于深化对我国职业教育问题的认识,扩充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视野,因而国际比较一直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然而近年来的比较职业教育似乎出现了一种趋势,即向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一边倒,而几乎忽略了美国的职业教育,有时甚至认为美国没有职业教育,不值得去关注。这是对美国职业教育的极大误解。任何一个工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国家,不可能没有强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做支持,美国也不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美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晓华
关注生命价值:教育的本有之义。教育是使人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过程,而人的生命价值是通过交往实现的。为此,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人充分感悟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价值。
关键词:
生命价值 教育 全面发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社会衰落,加之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留守儿童的规模迅速扩张而其成长环境趋于恶化,其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忧思。学术界近十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的问题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通常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流动而本人留在户籍登记地的O~17周岁人口。因其成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破坏或缺损,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会化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