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7)
- 2023(17487)
- 2022(14614)
- 2021(13873)
- 2020(11525)
- 2019(26539)
- 2018(26537)
- 2017(50752)
- 2016(27954)
- 2015(31401)
- 2014(31961)
- 2013(31386)
- 2012(28993)
- 2011(26132)
- 2010(26562)
- 2009(24391)
- 2008(24382)
- 2007(21747)
- 2006(19494)
- 2005(17453)
- 学科
- 济(108871)
- 经济(108742)
- 管理(83779)
- 业(78189)
- 企(63752)
- 企业(63752)
- 方法(45523)
- 数学(39025)
- 数学方法(38552)
- 财(38258)
- 中国(34899)
- 农(33296)
- 业经(25272)
- 学(24935)
- 制(24908)
- 地方(24028)
- 农业(21462)
- 务(20786)
- 财务(20695)
- 财务管理(20637)
- 贸(19670)
- 银(19670)
- 贸易(19659)
- 企业财务(19628)
- 银行(19628)
- 易(19134)
- 行(18658)
- 理论(18564)
- 策(17435)
- 和(17334)
- 机构
- 大学(395861)
- 学院(394831)
- 济(155893)
- 管理(152755)
- 经济(152220)
- 研究(134745)
- 理学(130263)
- 理学院(128771)
- 管理学(126599)
- 管理学院(125854)
- 中国(103300)
- 京(86205)
- 科学(82666)
- 财(81609)
- 所(68347)
- 农(64416)
- 研究所(61347)
- 财经(61306)
- 中心(61199)
- 江(60994)
- 业大(57499)
- 经(55536)
- 北京(55020)
- 范(53254)
- 师范(52788)
- 农业(50075)
- 院(49261)
- 州(48757)
- 经济学(46356)
- 财经大学(45137)
- 基金
- 项目(258238)
- 科学(201719)
- 研究(192054)
- 基金(185048)
- 家(160460)
- 国家(159064)
- 科学基金(135687)
- 社会(119074)
- 社会科(112608)
- 社会科学(112573)
- 省(100468)
- 基金项目(97480)
- 教育(88599)
- 自然(87271)
- 自然科(85152)
- 自然科学(85129)
- 划(84688)
- 自然科学基金(83566)
- 编号(80101)
- 资助(76374)
- 成果(67152)
- 重点(57748)
- 部(57192)
- 课题(55751)
- 发(55036)
- 创(52815)
- 创新(49261)
- 项目编号(49021)
- 科研(48967)
- 教育部(48882)
- 期刊
- 济(179476)
- 经济(179476)
- 研究(123470)
- 中国(84148)
- 财(64640)
- 学报(61308)
- 农(59687)
- 管理(56930)
- 科学(56428)
- 教育(49253)
- 大学(46650)
- 学学(43438)
- 农业(40621)
- 融(39259)
- 金融(39259)
- 技术(33868)
- 财经(30097)
- 业经(29851)
- 经济研究(28198)
- 经(25669)
- 问题(24047)
- 图书(22225)
- 业(20272)
- 理论(19532)
- 技术经济(18491)
- 现代(18413)
- 版(18409)
- 贸(18273)
- 科技(17915)
- 实践(17796)
共检索到605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林 刘春仙
现有以土地出让收入为支柱财源的土地财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但土地财政所导致的土地资源代际分配不公、降低城镇化质量及增加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等问题已经凸显,抑制了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随着后土地财政时代的真正到来,为保障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巨额资金需求,应通过改良现行的土地出让批租制、土地确权、涵养税本及规范地方政府的财税金融体制等措施推进现有土地财政的及时转型,以提高城镇化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城镇化 土地确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平
地方财政不可持续会危及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进而影响国家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而,需要科学地评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地方债务的可持续性分析与中央财政可持续性分析有所区别。本文应用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的分析框架,依据我国相关数据进行了基准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显示:保证地方财政长期可持续,必须依靠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和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等措施。
关键词:
财政可持续性 地方财政 基础财政收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奇
美国国债绝对额已跃居世界首位,美国财政可持续性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通过构建财政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结合经验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美国财政现阶段仍然处于可持续水平,但已经出现偏离稳态的迹象。进一步研究发现,未来美国债务货币化程度将不断加深,由此促使未来国债利率负担不断攀升,同时债务高位运行将导致经济增速回落,财政偏离可持续性水平的现象难以改变,如果美国没有调整财政政策,那么财政发生危机的概率极高。
关键词:
美国财政政策 财政可持续性 国债安全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地方财政政策呈现出弱可持续性,各地区财政收支关系的断点位置表明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支关系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财政收支关系符合"财政同步假说",但不同地区地方财政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的30个地区中,有13个地区符合"财政同步假说",10个地区与"税收—支出假说"相符,4个地区支持"支出—税收假说",3个地区"机构分离假说"成立。因此,不同区域政府为了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应针对财政失衡采取差异化策略,以促进财政收支趋于长期均衡。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文妍
本文从辽宁土地财政与基本经济状况、辽宁土地财政的结构特点以及出让情况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土地财政对辽宁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后土地财政时代辽宁土地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辽宁 土地财政 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峰
土地财政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是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的重要引擎。土地财政拓展了地方政府融资制度和政策空间,但也带来了许多风险问题,表现出现有体制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从国外的情况看,政府或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或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各种方式或名义获取土地收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国外地方政府更重视公共利益的保护,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更多运用公共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避免政府过度参与投资与建设,减轻债务负担,同时,轻松得到所需要的公共设施。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可持续性 土地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成晓 李梦嘉
尽管财政状况在金融危机中极易受到破坏,但关于金融周期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仍然缺乏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周期的特征,以及非对称的宏观经济效应。然后在引入金融中性产出缺口概念的基础上,对财政余额进行金融周期调整,以分析金融周期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周期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在金融萧条阶段,金融周期调整后的财政余额大于传统的经济周期调整后的财政余额,基于金融中性产出缺口及其对应的潜在产出调整的财政余额,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金融周期对准确判断财政可持续性的干扰。鉴于金融因素对我国财政状况的影响,为保证我国财政可持续性,既需建立跨年度预算与中期规划,也需要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
关键词:
金融中性产出缺口 金融周期 财政可持续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平
从地方本级财政缺口、土地出让金收益及地方债务投资项目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进行了分析、梳理,指出由于地方官员晋升机制的影响、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三方博弈中的弱势以及相关制度的滞后,导致地方政府缺乏主动偿债动机。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展趋势极有可能是进一步向中央财政转移。因此,必须通过做大做强地方财政能力、弥补相关制度缺失等途径,来谨防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中央财政转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川 汪红驹
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情景模拟方法对我国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我国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政策空间。实证分析的结论显示,我国政府部门存在较好的财政纪律有助于避免债务负担率的无限上升;同时,目前债务和赤字率的上升会随着未来经济增速的恢复自动下降,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实质性损害。情景模拟的结论也显示,随着未来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推行,未来五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将处在4%—5%的范围,而政府部门债务率将处于60%—70%高负债区间,但我国政府部门债务仍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川 汪红驹
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情景模拟方法对我国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我国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政策空间。实证分析的结论显示,我国政府部门存在较好的财政纪律有助于避免债务负担率的无限上升;同时,目前债务和赤字率的上升会随着未来经济增速的恢复自动下降,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实质性损害。情景模拟的结论也显示,随着未来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推行,未来五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将处在4%—5%的范围,而政府部门债务率将处于60%—70%高负债区间,但我国政府部门债务仍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面对"新常态"的挑战,未来我国扩张型财政政策应以实现结构性调整和服务供给侧改革为目标,同时注重防范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的蔓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国艳 王元 王蕴 刘雪燕 许生
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年末我国开始实施以大力度的减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以大量的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融资手段的、财政直接扩张与间接扩张并用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实施效果来看,本轮积极财政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表现较为明显,数量分析表明其对经济和投资增长的效果都优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同时,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此外,还带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膨胀,尤其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形成的政府债务"信贷化"倾向,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导、叠加,对保持财政可持...
关键词:
积极财政 政策转型 可持续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贺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当前,人口老龄化导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增速在加快,不断推高政府债务水平和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影响,应强化顶层设计,重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设立中央老龄工作委员会;增加消费税税负、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改革财产税体系,提高高收入群体税负;根据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多寡,差异化调节养老、医疗保险支付比例;出台鼓励专业技术退休人员创业就业的政策等。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收支平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展祥 谢绍棋 王秋石
经济发展历史和一般规律表明,实体经济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政府财政的基石和保障。以工业产值或就业份额度量的去工业化将会使得财政收支发生变化,进而深刻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基于263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去工业化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去工业化显著降低了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其内在机理包括抑制劳动生产率提高、扩大税收流失规模和强化社会保障支出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直接税比重超过门槛值时,去工业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不利影响将得到抑制;此外,地方政府适度参与税收竞争,有利于去工业化背景下财政可持续性的提升,而竞争强度超过门槛值时,则强化了去工业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负面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与工业的发展上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做好“增效”“堵漏”“节流”文章、统筹错位竞争与协同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