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35)
2023(15916)
2022(13292)
2021(12208)
2020(9959)
2019(22366)
2018(22226)
2017(43174)
2016(23544)
2015(26303)
2014(26163)
2013(25623)
2012(23515)
2011(21152)
2010(21287)
2009(19539)
2008(18879)
2007(16580)
2006(14570)
2005(12844)
作者
(66919)
(55171)
(54834)
(52282)
(35280)
(26401)
(25092)
(21578)
(20863)
(19767)
(18776)
(18491)
(17397)
(17387)
(17034)
(16944)
(16519)
(16491)
(15845)
(15637)
(13653)
(13621)
(13224)
(12572)
(12423)
(12263)
(12231)
(12148)
(10977)
(10872)
学科
(95008)
经济(94916)
管理(68798)
(64731)
(55109)
企业(55109)
方法(39361)
数学(32866)
数学方法(32415)
(25893)
中国(25605)
业经(25562)
(23211)
地方(22485)
(19304)
农业(17286)
(17253)
贸易(17246)
(16696)
理论(16652)
(16544)
(16079)
(15367)
产业(14863)
环境(14831)
(14679)
银行(14643)
技术(14604)
(14514)
财务(14437)
机构
学院(330571)
大学(328971)
管理(132152)
(128565)
经济(125573)
理学(114219)
理学院(112899)
管理学(111027)
管理学院(110381)
研究(110280)
中国(81308)
(69927)
科学(68288)
(59348)
(54519)
中心(49694)
研究所(49611)
(49269)
(48874)
财经(47292)
业大(46861)
(46307)
师范(45967)
北京(44174)
(42849)
(40825)
(40044)
农业(38382)
经济学(37093)
师范大学(36831)
基金
项目(226244)
科学(178396)
研究(169888)
基金(162335)
(140151)
国家(138914)
科学基金(119685)
社会(105995)
社会科(100385)
社会科学(100361)
(88992)
基金项目(85594)
教育(77617)
自然(76594)
(74739)
自然科(74732)
自然科学(74716)
自然科学基金(73329)
编号(71521)
资助(66001)
成果(58542)
重点(50551)
(49391)
(49046)
课题(49043)
(47051)
项目编号(44148)
创新(43676)
国家社会(42716)
科研(42497)
期刊
(143964)
经济(143964)
研究(98200)
中国(61001)
学报(48846)
管理(48706)
科学(46187)
(44939)
(43440)
教育(41624)
大学(36977)
学学(34373)
农业(31479)
(28677)
金融(28677)
技术(28381)
业经(25132)
经济研究(22701)
财经(21874)
图书(20685)
(18634)
问题(18104)
理论(16019)
(15981)
科技(15930)
现代(15561)
技术经济(15465)
商业(15014)
实践(14842)
(14842)
共检索到483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姜宛彤  王翠萍  张艳婷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导致不同国家、地区、人群之间数字鸿沟的产生。目前,数字鸿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因经济、政策、信息技术普及等因素导致的国家或地区间数字鸿沟的研究上,对于不同人群之间数字鸿沟的研究较少。本文引入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探讨后喻文化视域下作为数字土著的学生和作为数字移民的教师之间产生的代际数字鸿沟,还在迪克累积循环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模型,提出了弥合师生间代际数字鸿沟的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静  安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公民个体暂时性让渡部分个人信息及相关权力以支持国家防控措施。但个人信息也因此面临着侵害风险,特殊情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信息主体-事件情境-管理活动”三个维度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划分为3种类型:前瞻型、响应型与补充型;在实践层面,本研究采集了新冠疫情期间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疫情期间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条款分为4类:紧急低敏采用型、紧急高敏采用型、缓和高敏退出型、持续低敏采用型。综合理论分类与实证聚类结果,本研究发现疫情期间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条款多以响应型政策为主,仅持续低敏采用型属于补充型政策范围,缺乏前瞻型政策。对比理论分类与实践聚类的差异,本研究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与政策实践之间的鸿沟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黄凌云  
数字化与老龄化并行的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老年群体数字包容治理问题日益凸显。以接入沟、使用沟、技术沟、心理沟为表征的数字融入困境,是目前老年群体在获得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时面临的主要障碍。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构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适老化“改造等系列数字包容治理策略,协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融入,享受更多由技术发展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红利。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婷   于恩洋  
老年数字鸿沟是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下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客观存在的“数字弱势性”制约老年群体获取数字资源的可及性,使其面临系统性的社会排斥现象,难以融入数字社会。现有老年数字鸿沟治理致思取向多强调“老适技术”,忽视“适老化”规制与数字化发展速度之间“异步性”的深层次问题。为修复数字治理中的公平正义价值,应坚持“技术适老”逻辑理路,厘清数字适老化的出场逻辑、价值取向及内在要求,围绕政策扶老、科技适老和社会助老“三位一体”构筑老年群体有效的数字融入路径,以提升老年群体在数字时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伟贤  张飞燕  
从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测度、影响及弥合方法四个角度,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数字鸿沟的研究与贡献,并发现数字鸿沟是一个需要全面认识的现象,未来应着重对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及测度进行研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孙鹏  王宇  
数字素养鸿沟问题日益突显,从认知层面、能力层面和读者成长背景层面对我国高校读者数字素养鸿沟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阐述其在虚假信息识别、学术生存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带来的危害,并从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充分认识数字素养的重要性、明晰数字素养框架内涵与能力、完善读者数字素养教育体系、科学评价数字素养教育环境。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袁勤俭  
数字鸿沟将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威胁国家安全乃至全球政治经济的稳定,威胁世界文化财富和语言的多样性,剥夺一些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应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携手解决这个问题。要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农村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在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中,优先考虑缩小数字鸿沟的技术;要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敏晰  李新  
信息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呈现差异的情况下,信息化水平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我国地区间的“数字鸿沟”现象。本文就在西部大开发的信息化中怎样缩小“数字鸿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粮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委托代理问题和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期探究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数字使用鸿沟的弥合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数字使用鸿沟弥合程度整体上为中低水平;区域层面数字经济对企业数字使用鸿沟的弥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是以提高公司绩效、增强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为部分中介实现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慧   娄成武  
数字化时代破解农村老龄群体数字鸿沟,是在城乡非均衡发展现实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数字能力低下与认同感缺失、硬件设施设备接入困难、助老政策法规欠缺、利益导向下的“被选择性”忽略、数字文化冲突与包容性不足等诸多因素均制约着农村老龄群体数字鸿沟的填补。需要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多个责任主体,在个人、物质、制度、环境、文化层面协同助力农村老龄群体数字鸿沟的弥合,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曹子薇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视角,解释通过数字包容策略化解数字鸿沟,尝试解决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不足的难题。研究发现,当前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困境主要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接入鸿沟”、智能设备的“使用鸿沟”以及能力素养的“知识鸿沟”,实则反映了技术与治理、行政与自治、增权与赋能的三大困境。而实现从数字鸿沟向数字包容的转变,制度安排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制度安排层面要关注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居民需求的回应度和治理系统的适应度。在实践取向层面需遵循人本主义、简约主义和整体智治。为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包容,未来需要从组织维度助推老年人数字包容治理,从行为维度提升老年人数字参与能力,从技术维度增强老年人数字资源供给,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贵生  李一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