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7)
- 2023(12176)
- 2022(10411)
- 2021(9525)
- 2020(8313)
- 2019(19085)
- 2018(18747)
- 2017(36351)
- 2016(19388)
- 2015(22025)
- 2014(22187)
- 2013(22010)
- 2012(20355)
- 2011(18495)
- 2010(18425)
- 2009(17035)
- 2008(16379)
- 2007(14574)
- 2006(12526)
- 2005(11123)
- 学科
- 济(102227)
- 经济(102141)
- 管理(56249)
- 业(52395)
- 方法(44040)
- 企(43085)
- 企业(43085)
- 数学(39457)
- 数学方法(39010)
- 财(21968)
- 地方(21810)
- 农(21466)
- 中国(21459)
- 学(18651)
- 业经(18506)
- 贸(15205)
- 贸易(15199)
- 制(14919)
- 易(14656)
- 农业(14412)
- 地方经济(14018)
- 务(13805)
- 财务(13755)
- 财务管理(13719)
- 和(13310)
- 环境(13182)
- 企业财务(13019)
- 理论(12549)
- 融(12548)
- 金融(12545)
- 机构
- 大学(285650)
- 学院(285071)
- 济(128526)
- 经济(126108)
- 管理(112036)
- 理学(97214)
- 理学院(96133)
- 研究(94811)
- 管理学(94485)
- 管理学院(93924)
- 中国(70835)
- 京(58364)
- 科学(56759)
- 财(55444)
- 所(47204)
- 财经(45116)
- 农(44521)
- 中心(44256)
- 研究所(42967)
- 江(41809)
- 业大(41157)
- 经(40893)
- 经济学(40816)
- 经济学院(36632)
- 北京(35974)
- 范(35616)
- 师范(35265)
- 农业(34989)
- 院(33745)
- 财经大学(33507)
- 基金
- 项目(191535)
- 科学(151747)
- 基金(141141)
- 研究(137954)
- 家(122524)
- 国家(121567)
- 科学基金(105248)
- 社会(89816)
- 社会科(85357)
- 社会科学(85335)
- 基金项目(74808)
- 省(74411)
- 自然(68014)
- 自然科(66473)
- 自然科学(66453)
- 自然科学基金(65266)
- 教育(63634)
- 划(62360)
- 资助(58038)
- 编号(54845)
- 成果(43578)
- 重点(43107)
- 部(43088)
- 发(41681)
- 创(39663)
- 国家社会(37813)
- 教育部(37385)
- 科研(37206)
- 创新(37178)
- 课题(37076)
- 期刊
- 济(139443)
- 经济(139443)
- 研究(81277)
- 中国(48171)
- 财(44676)
- 学报(42240)
- 管理(40819)
- 科学(39575)
- 农(39061)
- 大学(32382)
- 学学(30794)
- 技术(26777)
- 农业(26200)
- 融(23678)
- 金融(23678)
- 经济研究(23409)
- 财经(23116)
- 教育(22719)
- 业经(20753)
- 经(19950)
- 问题(18340)
- 技术经济(16225)
- 统计(16166)
- 策(14274)
- 贸(14154)
- 业(14025)
- 理论(13464)
- 商业(13346)
- 决策(13112)
- 世界(12803)
共检索到412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勇超 散长剑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构建FDI、后向关联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2003-2010年30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后向关联度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是U型的,且大多数样本点位于最低点右侧,产生后向关联陷阱的原因在于政府管制;外资参与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是U型的,大多数样本点位于最低点右侧,产生FDI与制造业双重集聚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禀赋约束;后向关联度对FDI与产业双重集聚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能 王群伟 赵增耀
集聚外部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碳排放行为。邻接地区的环境倾销和转嫁效应显著,其中,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间有着较强的负向环境效应。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效应 集聚外部性 地理邻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忠 林娜萍 林明华
创意园区的迅速崛起已成为创意产业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从整体来看,中国创意园区发展的实践已远远领先于理论,缺少理论指导成为制约中国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改进的"中心—外围"模型,对北京798艺术区的形成机制进行动力分析,揭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即对中心地域而言,保护原创,控制地租,搭建平台,以留住创意的源泉;对周边地域而言,充分抓住798艺术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机遇,进一步挖掘本地域的创意资源。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创意园区发展的思路应沿前期规划、中期统筹、后期保护来进行。
关键词:
中心—外围 集聚 北京798艺术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代明 张杭 罗婉婷
研发产业的空间集散与一般产业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对城市和区域的产业选择及定位具有特殊意义,值得关注和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和深圳案例的分析表明,规模报酬、要素成本及交易费用是研发产业集散的内在动因,中心与外围的联系互动是其与制造业及其他产业之间关系的空间形态,其产业扩散具备特殊的内部、外部路径。据此,研发业者、中心城市和周边区域可分别采取相应的产业攻略并加强发展互动。
关键词:
研发产业 集聚 扩散 新经济地理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邓新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制造业区域转移。制造业先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21世纪以来制造业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利用产业集聚不同阶段的向心力和离心力,解释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原因、方向和行业。
关键词:
产业区域转移 产业集聚 向心力 离心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永恒 郝寿义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基础上,引入地区间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得出新的产业流动均衡方程;运用数值模拟,研究在技术进步率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市场规模和贸易自由度如何影响产业份额并促进集聚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四大经济区域17个省份,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结论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技术进步率、规模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范围更广;本地市场效应仅在个别行业内存在;当贸易成本较低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倾向高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寿义 张永恒
在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税收,将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税收的一部分,从数理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单一关系,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的关系会因产业类别和经济规模而存在差异;另外,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也会由于其实施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率先增强环境规制将成为经济集聚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其效应可能会随着其他地区的"跟随战略"而趋于弱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斌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研究集聚现象的资源禀赋、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等关键概念,建立寡头垄断模型下的空间集聚机制,同时考虑产业之间的纵向关联和企业之间的策略性互动关系,借助博弈论分析,来解释煤电产业基地的地理集聚现象。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在不存在规模效应、运输成本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情况下,煤电企业不会产生地理上的集聚。第二,逐步放开这些条件就会发现,要素禀赋差异引发了煤炭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规模效应加剧了煤炭企业的地理集聚。第三,当运输成本不存在时,煤炭产业的集聚不会引发相应的电力产业集聚,但是只要存在运输成本,即使运输成本很小,电力企业也会发生迁移从而集聚。可见,考虑了运输成本,煤炭企业的集聚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宏艳 齐俊妍
近年来国际分工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垂直专业化,但现有理论分析未能考虑在垂直专业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跨国公司的跨国生产因素,而且未能考虑跨国跨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加入投入产出垂直关联因素的跨国跨产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得出完全垂直专业化是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稳定均衡点的结论,并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两个决定因素运输成本和投入产出关联以及不同垂直关联程度和运输成本对不同国家要素收入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安虎森 周亚雄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污染外部性模型,运用数理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污染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区际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角色。结果显示:当贸易成本很小时,在较小概率下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当贸易成本不足够低时,污染外部性将导致市场失灵。由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必然会导致地方政府在治理市场失灵时出现政府失灵,因此由中央政府以第三方当事人主导的区际生态补偿政策是有效的。此外,实施差异化的税收补偿政策、在生态区实施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等有助于政府主导的区际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
市场失灵 地方政府博弈 区际生态补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玲 黄昊
资产定价是现代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而信息的充分流动和有效传播构成了资产定价的前提基础。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信息不对称与投资者非理性认知是扭曲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高铁开通这一外生事件,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软信息"流动的加快对资产定价偏误的缓释效果。双重差分模型(DID)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有效缓解所在地上市公司的资产误定价现象,并且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中。进一步地,高铁开通的效果在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均存在,但对非省会城市的影响显著强于省会城市;同时,高铁开通后显著增加所在地上市公司被实地访问的频次。这表明,高铁开通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其可以方便地对企业进行实地访问和调研,掌握更多的内部信息,进一步降低信息不对称。本文实证检验交通发展对市场定价效率提升的影响效果,揭示高铁开通对市场定价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以期丰富高铁开通经济后果和资产误定价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伟博 刘秉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主流派经济学家重新审视了空间因素,以全新的视角,把以空间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传统经济学科统一起来,构建了"新经济地理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文章将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尤其是对其经典模型中的理论不足加以总结,并对未来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CP模型 聚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奕鋆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高端制造业集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认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资本流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导致产业集聚现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但是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又会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呈倒"U"形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中国的地区金融发展将促进高端制造业的集聚,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在长期呈倒"U"形关系,且在目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奕鋆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高端制造业集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认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资本流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导致产业集聚现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但是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又会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呈倒"U"形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中国的地区金融发展将促进高端制造业的集聚,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在长期呈倒"U"形关系,且在目前,地区金融发展将拉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吉鹏
本文回顾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思想脉络 ,并分析了其思想之于中国的适用性 ,然后讨论了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 ,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分析非常重要 ;而且其基本假定、核心思想和分析方法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适用的 ;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在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界定和选择上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 ,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产业集聚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