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8)
- 2023(12212)
- 2022(9951)
- 2021(8841)
- 2020(7162)
- 2019(15775)
- 2018(15900)
- 2017(29076)
- 2016(15995)
- 2015(18158)
- 2014(18694)
- 2013(18261)
- 2012(17845)
- 2011(16590)
- 2010(17117)
- 2009(15940)
- 2008(15580)
- 2007(14540)
- 2006(13443)
- 2005(12622)
- 学科
- 济(87659)
- 经济(87570)
- 管理(46121)
- 业(42430)
- 企(33179)
- 企业(33179)
- 地方(25975)
- 中国(25683)
- 方法(24114)
- 农(20863)
- 数学(20105)
- 数学方法(19872)
- 业经(19228)
- 学(18226)
- 技术(16504)
- 地方经济(16081)
- 制(15677)
- 财(14610)
- 农业(14381)
- 融(14308)
- 金融(14301)
- 银(14241)
- 银行(14209)
- 行(13877)
- 发(12930)
- 贸(12620)
- 贸易(12609)
- 环境(12286)
- 理论(12142)
- 易(12054)
- 机构
- 学院(242296)
- 大学(239747)
- 济(105252)
- 经济(102880)
- 研究(94741)
- 管理(83477)
- 中国(72032)
- 理学(68865)
- 理学院(67958)
- 管理学(66685)
- 管理学院(66213)
- 科学(57016)
- 京(53665)
- 所(50109)
- 财(46909)
- 研究所(44821)
- 农(43417)
- 中心(42009)
- 江(40600)
- 财经(35454)
- 北京(34885)
- 范(34640)
- 业大(34358)
- 师范(34231)
- 院(33912)
- 农业(33659)
- 经济学(32635)
- 州(32338)
- 经(31801)
- 省(30849)
- 基金
- 项目(147679)
- 科学(114453)
- 研究(110428)
- 基金(102470)
- 家(89705)
- 国家(88903)
- 科学基金(74070)
- 社会(69585)
- 社会科(65853)
- 社会科学(65837)
- 省(60109)
- 基金项目(52583)
- 教育(50017)
- 划(49664)
- 编号(44843)
- 自然(44422)
- 自然科(43354)
- 自然科学(43342)
- 自然科学基金(42538)
- 资助(42108)
- 发(38654)
- 成果(38150)
- 重点(34117)
- 课题(33713)
- 部(31539)
- 发展(31416)
- 展(30915)
- 创(30754)
- 创新(28944)
- 国家社会(28765)
- 期刊
- 济(136852)
- 经济(136852)
- 研究(81277)
- 中国(61761)
- 农(41911)
- 学报(39350)
- 财(36035)
- 科学(35827)
- 管理(35659)
- 教育(33477)
- 大学(29641)
- 农业(28408)
- 学学(27762)
- 融(26579)
- 金融(26579)
- 技术(25693)
- 经济研究(22274)
- 业经(21319)
- 财经(18820)
- 问题(16946)
- 经(16549)
- 业(14931)
- 技术经济(14442)
- 贸(13588)
- 世界(13126)
- 坛(12688)
- 论坛(12688)
- 国际(12604)
- 科技(12188)
- 图书(11994)
共检索到407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秀峰
文章通过将中间产品生产厂商的异质性结构引入罗默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垂直创新的技术进步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后发经济体技术赶超中不同阶段间过渡时存在的技术进步模式转型陷阱的问题进行理论性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技术赶超过程中要依次经历专注模仿、模仿并且创新、专注创新三个阶段。后发经济体技术进步会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然而各个阶段间技术进步模式转型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存在着转型陷阱。第一次转型会经历创新停滞陷阱,第二次转型可能会出现模仿陷阱,而陷入模仿陷阱的经济体在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技术
关键词:
技术赶超 技术前沿 转型陷阱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发展中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形式可以同时容纳向外模仿与自主研发,基于此种典型化事实,我们发展了自利企业即可模仿引进又可自主研发的经济增长模型,并从技术进步的视角上,解释了后发国家经济实现赶超或者陷入模仿陷阱而停滞的可能性并存的增长事实,丰富了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关于赶超的解释。围绕模仿陷阱的概念,我们详细论述了发展中国家欲实现经济赶超的路线图,以及中国新时期所提的收入倍增战略的阶段最优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模仿陷阱 赶超 收入倍增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慧君
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了无效制度安排长期存在的制度陷阱,从而使许多转型国家陷入一种持续的秩序分裂与经济衰退状态。能否成功跨越制度陷阱将直接影响到转型国家能否建立起一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制度陷阱的形成与转型国家制度变迁的初始条件、社会利益结构、转型战略选择以及政府行为具有密切关联。经验表明,转型国家需要在一个有能力的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审慎的转型战略选择来循序渐进地推动制度改革,从而成功跨越制度陷阱,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
制度陷阱 经济转型 改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明明 刘禧瑶 聂其辉
如何避免落入不同收入阶段中的发展陷阱是每个经济体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构建企业家精神、经济循环与经济体发展陷阱跨越理论框架,探析了企业家精神影响经济体跨越发展陷阱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2—2017全球创业观察(GEM)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发展陷阱本质是经济体无法从低收入经济循环向高收入经济循环转换的一种发展状态,而企业家精神则是推动经济系统这一转换的“扳道工”;然而,经济体能否跨越发展陷阱与其企业主密度关联性较弱,原因是企业主群体具有结构性特征;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主—企业家,通过实施要素新组合的创新活动,打破旧有低收入经济循环,推动经济体进入新的更高收入经济循环,因此创新型企业家占比增加有利于经济体跨越发展陷阱;履行管理职能的企业主—高级经理人,拒绝毁灭性创新带来的经济破坏,固守于旧有经济循环,因此管理型高级经理人占比提高加大了经济体落入发展陷阱风险。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经济循环 发展陷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强
本文设计相对收入水平指标度量和分析经济体"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制造业量比R-manu和服务业量比R-ser攀升至高水平,并构成收入量比主体部分。在二者一阶变动量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发现,前2年和本年的⊿R-manu_(t-i)(i=02)能以正弹性解释本年⊿R-sert,表明制造业量比变动具先导性。在R-manu和R-ser之间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发现,R-manut对R-sert的影响弹性系数较R-sert影响R-manut的弹性系数大得多,跨越者弹性系数趋向增大,表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平 江强
首先介绍了经济体总量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出口贸易附加值核算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库发布的世界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核算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历年的出口贸易附加值。其次运用1995-2014年总量出口数据与核算的出口附加值数据,分别对该类经济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总量与出口附加值总量对该类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出口附加值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低于出口贸易总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说明过去对"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ELG"假说的经验研究高估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强
本文设计相对收入水平指标度量和分析经济体"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制造业量比R-manu和服务业量比R-ser攀升至高水平,并构成收入量比主体部分。在二者一阶变动量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发现,前2年和本年的⊿R-manu_(t-i)(i=0~2)能以正弹性解释本年⊿R-sert,表明制造业量比变动具先导性。在R-manu和R-ser之间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发现,R-manut对R-sert的影响弹性系数较R-sert影响R-manut的弹性系数大得多,跨越者弹性系数趋向增大,表明制造业量比在交互影响中具主导性。因此,制造业发展和深度工业化是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国际经验比较提示,未来我国应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并努力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后发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时,往往因措施激进而陷入进退失据的赶超陷阱,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失衡、继承与模仿的失序、效益与公平的失范。教育现代化赶超陷阱是多重因素交互叠加的产物。其中,理论供给能力不足、教育功能定位矮化、发展路径选择失调与国际环境日趋逼仄是引发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要突破教育现代化赶超陷阱,后发国家必须着力打造内外交融式知识创新系统,筑牢教育育人为本的功能定位,重塑自主导向型发展路径架构,同时积极参与共赢式国际教育资源分配格局的构建。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赶超陷阱 比较劣势 后发国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戚聿东 褚席
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而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驱动和以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经济"变道超车"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机遇。文章基于经济结构转型的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理,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解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2)从供给侧来看,数字经济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升供给侧的质量与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增长,即供给体系的优质、高效、多样化,创新体系的网络化、开放化、协同化,制造模式的模块化、柔性化、社会化。(3)从需求侧来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变市场投资方向、推动消费升级、培育出口优势来助力"三驾马车"的新动能。(4)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该适应发展阶段演替的基本规律,推动经济增长动力根本性转变;强化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结构转型 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闫森
根据亚洲15个经济体目前的人均GDP,将被研究对象分成日本和"亚洲四小",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以及其他经济体三个组别,并归类了不同经济体的相似发展阶段,确立样本区间。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使用"β收敛"的判定方法验证了不同组别间存在不同的收敛曲线,并通过进一步对比发现:与发达国家人均产出水平相比,第一组经济体虽已跨入高收入水平,但尚未达到增长稳态;第二组经济体中马来西亚和泰国先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国是否陷入目前仍缺乏数据支持;第三组经济体则无法得到"β收敛"的结论。在充分考虑研究对象
关键词:
经济增长收敛 中等收入陷阱 实证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闫森
根据亚洲15个经济体目前的人均GDP,将被研究对象分成日本和"亚洲四小",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以及其他经济体三个组别,并归类了不同经济体的相似发展阶段,确立样本区间。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使用"β收敛"的判定方法验证了不同组别间存在不同的收敛曲线,并通过进一步对比发现:与发达国家人均产出水平相比,第一组经济体虽已跨入高收入水平,但尚未达到增长稳态;第二组经济体中马来西亚和泰国先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国是否陷入目前仍缺乏数据支持;第三组经济体则无法得到"β收敛"的结论。在充分考虑研究对象间的可比性和异质性基础上,作者认为能否实现从较低增长收敛曲线向更高收敛曲线的转移才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收敛 中等收入陷阱 实证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姜文辉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在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通过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国内产业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则在迈入中等收入国家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及时从以要素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从而导致产业升级困难,先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中国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胡冰
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避免中国坠入"中等收入陷阱",该文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主要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比较。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比较并参考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应的经济增长变化趋势,该文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消费习惯和制度缺陷显著地影响了坠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济。同时,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和外商投资、过度的城市化、自主创新能力的缺失及环境污染等均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该文认为:当前,我国应当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供给侧改革与金融改革,调整人口政策,并且在政策上加大对教育、环境保护和技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近日发布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转型陷阱"。(《中国青年报》1月9日)改革和转型过程会造就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会阻止进一步变革,要求把过渡时期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朴馥永 黄阳华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40%之后,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韩国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少数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创新投资激发了技术创新热潮,快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韩国生产率的提升,缓解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使韩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重点研究了韩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转型历程,并力图为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结构 生产率 经济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