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9)
2023(14241)
2022(11939)
2021(11162)
2020(9107)
2019(20857)
2018(20965)
2017(38734)
2016(20894)
2015(23940)
2014(24135)
2013(23702)
2012(22278)
2011(20842)
2010(21222)
2009(19600)
2008(19180)
2007(17026)
2006(15546)
2005(14544)
作者
(62064)
(51612)
(51502)
(49110)
(33166)
(24631)
(23322)
(20136)
(19856)
(18519)
(17909)
(17304)
(16860)
(16839)
(16335)
(15951)
(15417)
(14966)
(14787)
(14529)
(13435)
(12657)
(12650)
(12084)
(11661)
(11541)
(11406)
(11224)
(10499)
(10348)
学科
(109546)
经济(109440)
管理(53620)
(48758)
方法(38929)
(37464)
企业(37464)
数学(34690)
数学方法(34137)
中国(32582)
地方(27389)
(25435)
业经(21553)
(20571)
(19463)
贸易(19447)
(18811)
(18567)
(18118)
(17379)
金融(17372)
(17207)
银行(17184)
农业(16791)
(16790)
地方经济(16522)
(15070)
环境(14767)
理论(14763)
(13851)
机构
大学(306269)
学院(305702)
(138408)
经济(135731)
研究(117415)
管理(110339)
理学(92808)
理学院(91680)
中国(90796)
管理学(89945)
管理学院(89374)
科学(67994)
(67574)
(60947)
(60335)
研究所(54309)
中心(51512)
(49855)
财经(47299)
(47164)
北京(44237)
经济学(43934)
(42978)
(42255)
(41990)
师范(41552)
业大(41182)
经济学院(39164)
农业(38645)
(37353)
基金
项目(193492)
科学(152287)
研究(143494)
基金(139762)
(122229)
国家(121280)
科学基金(102454)
社会(92422)
社会科(87748)
社会科学(87729)
(74266)
基金项目(71212)
教育(66283)
(63115)
自然(63095)
自然科(61695)
自然科学(61679)
自然科学基金(60567)
资助(59160)
编号(56960)
成果(47951)
(47045)
重点(44303)
(43256)
课题(41975)
(39633)
国家社会(39254)
发展(38362)
(37758)
创新(37263)
期刊
(165078)
经济(165078)
研究(100988)
中国(71960)
(47090)
学报(45798)
管理(45590)
(44799)
科学(43679)
教育(38944)
大学(35381)
学学(33020)
(32728)
金融(32728)
农业(32238)
技术(29657)
经济研究(28198)
业经(24807)
财经(24555)
(21467)
问题(21035)
(18954)
(18354)
世界(18204)
国际(17868)
统计(17461)
技术经济(16641)
(15370)
(14301)
论坛(14301)
共检索到495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钱金保  
文章尝试从国家能力视角分析东亚开放模式何以成功,以及中国开放的独特之处。基本史实梳理显示,东亚开放模式的本质特征是渐进开放和有序开放;在此基础上尝试解释东亚模式何以成功,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对外开放,渐进、有序是其固有特征,即使成功发挥"后发优势"压缩追赶进程也需要遵循一定规律,能否发现并遵循规律则反映了国家能力差异。中国在借鉴东亚渐进、有序成功开放经验的同时,亦从"双转型"后发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两个方面拓展了后发开放理论:一是按照"试验—推广"路径扩大开放是大国的可行选择;二是对于双转型经济体需要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最后探讨国家能力在中国开放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动态演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鲁晓东  
中国与东亚其他经济体是世界市场上主要的制成品提供者,相似的区位分布、禀赋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意味着东亚各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本文通过将贸易流量数据分解为数量、质量和多样性等维度,试图洞悉东亚各国各地区出口竞争模式。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东亚各经济体的出口竞争在数量、质量和多样性等多个层面上展开,不同国家地区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其次,出口品多样性和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第三,东亚诸国在世界商品市场上表现出一定竞争性的同时,其内部也存在着密切的贸易联系;第四,大国在绝对数量上出口更多的产品;最后,对于中国而言,改变产品数量竞争模式为质量竞争和多样性竞争模式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静  
一、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府主导型、开放型的赶超模式东亚经济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包括整个东亚地区①经济。当今世人热切关注的东亚经济所指地区则主要指以下10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东盟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璐  茆健  
二战以后至现在东亚六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东亚奇迹"到"东亚危机"再到"东亚复兴"的起伏之路。文章试图从对东亚模式导致的经济增长理论之争为切入口,对从二战后"东亚奇迹"的出现到21世纪"东亚复兴"期间内的有关经济增长机制的文献特别是对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文献做一梳理,希望能够增加后发国家关于经济增长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东亚经济的未来走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良  
东亚经济模式造就了亚洲经济奇迹,给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经验。但东亚模式的缺陷也使东亚诸国陷入了金融危机而蒙受巨大损失。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东亚经济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正确地认识彼此间的异同,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东亚各国经济发展中走过的弯路,对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松成  
东亚模式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盛松成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对于东亚模式的讨论不断深入。我们认为,这一讨论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推进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层次思考,因为透过亚洲国家货币、金融失控的表象,可以看到亚洲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而在这一失...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立合乎我们愿望的新常态。目前在中国,普遍认为合意的新常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二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其中的第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第二个还有待实现。确立这种新常态的主要条件是改善结构、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整整20年,之所以至今尚未实现,是因为存在体制性的障碍,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今日中国的重中之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康霖  
一)在本世纪70年代,东亚“四小龙”经济迅速起飞,其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新加坡为94%,中国台湾为18%,香港地区为193%,韩国为248%。进入80年代以后,除“四小龙”外,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也名列前茅,当西方国家经济增长只有两三个百分点时,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有国  
本文试图对“东亚模式”的内涵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界定,并通过对金融危机中暴露 出的东亚经济内在问题的分析,阐明东亚经济增长的特征与前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帆  
当前,东亚地区传统“雁行发展模式”逐渐式微,东亚“雁行国际分工体系”的弊端开始显露。面对“后雁行模式”时期的现实,东亚地区各经济体应该“以互惠防俱伤,以合作求多赢”,加快推进以制度性合作为特征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文龙  唐德善  
当前经济发展战略的分歧主要是新自由主义与东亚模式之争,前者执著于静态的比较优势,后者迷信于威权政治。对于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国家来说,自由贸易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扩散效应与产业转移,促进本国技术进步,改善贸易条件,节约技术开发的资金与时间,但对于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国家来说,后发优势递减,技术引进日益困难,自由贸易将导致长期的贸易条件恶化;权威政府则由于社会资本的消蚀,民主法制的不健全,也产生了严重失灵现象,并进一步加剧市场失灵,双重失灵使东亚模式已不可持续。只有在建立民主宪政体制,制约政府失灵的基础上,通过有限贸易保护和积极的产业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提高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后发国家才能改善本国贸易条件,加速工业化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赵勇  
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战后东亚经济增长创造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过程中,东亚形成了三类特点各异的技术引进模式,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绩效。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社会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东亚技术引进模式上的差异与积弊不仅影响到了各经济体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原有的东亚经济引进模式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宗斌  
由于日本充当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雁行模式”已经崩溃,因此,“日本在前面拉、中国在后面推”的东亚经济发展的“双头列车”模式也就失灵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构建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具备了引领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条件,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方面是东亚经济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且在东亚经济一体化方面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密切合作。因此,未来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在前面拉、日本在后面推。”这种模式和传统“双头列车”模式相比,中日在东亚经济中作用的角色发生了换位,故称之为“新双头列车”模式。“新双头列车”模式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