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22)
- 2023(14415)
- 2022(12262)
- 2021(11154)
- 2020(9089)
- 2019(20512)
- 2018(20501)
- 2017(38403)
- 2016(20489)
- 2015(22551)
- 2014(22466)
- 2013(22058)
- 2012(20730)
- 2011(18974)
- 2010(19603)
- 2009(18492)
- 2008(18184)
- 2007(16456)
- 2006(15186)
- 2005(14319)
- 学科
- 济(100618)
- 经济(100507)
- 管理(64569)
- 业(60831)
- 企(50680)
- 企业(50680)
- 中国(30022)
- 方法(28823)
- 地方(27719)
- 农(24325)
- 数学(24108)
- 数学方法(23886)
- 业经(23810)
- 制(23379)
- 财(22789)
- 技术(19889)
- 银(18326)
- 银行(18298)
- 融(18055)
- 金融(18053)
- 行(17739)
- 学(17534)
- 体(16660)
- 地方经济(16617)
- 农业(16603)
- 贸(14943)
- 贸易(14927)
- 易(14342)
- 发(14284)
- 环境(14208)
- 机构
- 学院(291674)
- 大学(290375)
- 济(132545)
- 经济(129931)
- 研究(108521)
- 管理(107913)
- 理学(90245)
- 理学院(89193)
- 管理学(87971)
- 管理学院(87382)
- 中国(84165)
- 财(64328)
- 京(62185)
- 科学(60268)
- 所(54566)
- 研究所(48241)
- 财经(48202)
- 中心(47967)
- 江(47868)
- 经(43473)
- 农(43031)
- 经济学(41441)
- 北京(40394)
- 范(39277)
- 院(39272)
- 师范(38918)
- 州(37494)
- 经济学院(36642)
- 业大(36320)
- 财经大学(35232)
- 基金
- 项目(180446)
- 科学(143578)
- 研究(138614)
- 基金(129266)
- 家(111054)
- 国家(110046)
- 科学基金(94699)
- 社会(90775)
- 社会科(86141)
- 社会科学(86124)
- 省(72172)
- 基金项目(67266)
- 教育(63426)
- 划(59357)
- 自然(56298)
- 自然科(54981)
- 自然科学(54970)
- 编号(54879)
- 自然科学基金(54049)
- 资助(51261)
- 成果(46638)
- 发(44862)
- 创(42713)
- 重点(41448)
- 课题(40820)
- 部(40007)
- 创新(39126)
- 制(38788)
- 国家社会(38024)
- 发展(37000)
- 期刊
- 济(166752)
- 经济(166752)
- 研究(102168)
- 中国(73437)
- 财(50790)
- 管理(47568)
- 农(41430)
- 教育(39023)
- 科学(38489)
- 学报(38381)
- 融(35096)
- 金融(35096)
- 大学(30722)
- 学学(28528)
- 技术(28008)
- 经济研究(27426)
- 农业(27297)
- 业经(25735)
- 财经(25362)
- 经(22127)
- 问题(20605)
- 技术经济(16600)
- 贸(16442)
- 世界(15341)
- 国际(15053)
- 业(14715)
- 科技(14666)
- 坛(14016)
- 论坛(14016)
- 现代(13736)
共检索到486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峣
制度因素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制度创新对于各种增长因素的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后发大国的"转型"特征决定了制度创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中国经济实现了30年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以培育市场机制为主线、渐进式深化和阶段式转型的改革开放道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的制度创新,应该着眼于构建引导集约型、升级型和内生型增长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后发大国 制度创新 经济增长 发展转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林芳
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将1978年改革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在传统研究投入要素的基础上,把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文章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考察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实证研究可以看出:资本、劳动、制度各因素共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该结果也证实了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增长 制度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经济理论研究包括纯理论研究和现实经济研究。前者是对经济理论体系的修正、改进和完善,对原有的命题或定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根据这一命题或定理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体系更为合理和完善。后者是对经济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作理论研究,对有关经济现象作出理论上的解...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华鹏 张俊峰 张安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出现多次变迁,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改革开放后通过制度变迁而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田制、规模经营制、四荒地拍卖制、股份合作制等5种农地制度为研究对象,利用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和探讨这5种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背景、条件,总结和梳理农地制度变迁所产生的绩效及启示,并针对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进一步改革及创新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地制度 制度变迁 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GDP高增长率的背后却蕴藏着一些发展问题。本文提出了有效经济增长的范畴,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通过构建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及相关变量的测定方法,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效经济增长的趋势特征,指出提高消费比例中超额人均消费的比重,是当前我国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现状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树 陈屹立 雷国雄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改革也进入深水区。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新的问题,也需要新的动力。未来中国如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如何构建等诸多重大问题都需要根据党中央精神加强研究。鉴于此,《经济研究》编辑部和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于2016年4月23—24日共同主办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丽娟
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及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东北经济区现行制度安排及上海的经济制度变迁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以揭示上海经济制度变迁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东北振兴的启示 ,并在此基础上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 ,提出了对东北振兴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
东北经济区 振兴 上海 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巩见刚 龚祖文 姜照华
持续三十多年的自由化、市场化和投资便利化的制度创新使印度摆脱了20年的低增长率陷阱。本文根据共协理论,建立印度经济的劳动价值模型和投资报酬模型,从而构建印度经济增长模型,对其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使投资便利化并保持比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经济增长转为投资驱动型。阐述印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借鉴其有利的方面,特别是投资便利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于中国目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巩见刚 龚祖文 姜照华
持续三十多年的自由化、市场化和投资便利化的制度创新使印度摆脱了20年的低增长率陷阱。本文根据共协理论,建立印度经济的劳动价值模型和投资报酬模型,从而构建印度经济增长模型,对其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使投资便利化并保持比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经济增长转为投资驱动型。阐述印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借鉴其有利的方面,特别是投资便利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于中国目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卓志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家层面的巨灾保险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在国家治理和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本文对我国巨灾保险兴起与发展、功能与作用、创新与试点进行总结提炼,对巨灾保险本质属性、运行规律、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进入新时代的巨灾保险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巨灾保险 制度创新 试点总结 发展展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陈波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相里静 严成樑
理解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对于制定老龄化政策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基于研发(R&D)创新增长的跨期迭代模型(OLG),将代际人力资本作为内生传导机制,引入混合养老保险体系刻画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总量人力资本增长效应、创新增长效应和中间产品增长效应三条机制影响经济增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种制度产生的总量人力资本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延迟退休使得经济增长率下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经济增长率上升。鉴于此,本文还考察了两种制度同时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老龄化社会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应关注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间的联动关系,两种政策配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海年
现实情况下,潜在经济增长率由恢复性增长因素、学习性增长因素和领先性增长因素混合构成。潜在增长率的实际实现率由软性制度、强制制度和契约制度三层制度因素决定。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通过适当的制度变迁和制度供给,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和提高潜在增长率的实际实现率。本文提出新供给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侧重供给侧的制度供给,从供给侧研究供求均衡问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并以此测算了中国经济未来的潜在增长率。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正是因为实施了解放供给约束、推动供给创新的制度变迁。如果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进一步释放以企业为主体的供给侧活力,以制度供给进一步创造制度红利,将人口红利升级为智力红利...
关键词:
新供给经济学 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文杰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结构转变的高级阶段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引致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提升、非农人口比重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服务业的需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转变最终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建立多变量的计量模型,使用Johan-son协整、ECM、VAR、IRF和方差分解等现代经济计量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服务业进行经验研究,从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变的角度考察了服务业的增长。
关键词:
服务业 城市化 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加强制度与管理创新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广义技术进步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即资本和劳动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它们分别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果。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中制度与管理创新的贡献作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