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77)
- 2023(18658)
- 2022(15684)
- 2021(14513)
- 2020(12069)
- 2019(27469)
- 2018(27122)
- 2017(52070)
- 2016(28026)
- 2015(31546)
- 2014(31346)
- 2013(31137)
- 2012(28951)
- 2011(26055)
- 2010(26455)
- 2009(24310)
- 2008(24300)
- 2007(21683)
- 2006(19442)
- 2005(17720)
- 学科
- 济(126766)
- 经济(126621)
- 业(102877)
- 管理(93558)
- 企(91317)
- 企业(91317)
- 方法(53867)
- 数学(43172)
- 数学方法(42758)
- 业经(36237)
- 农(36022)
- 财(35190)
- 中国(34053)
- 地方(27446)
- 农业(25376)
- 务(24839)
- 技术(24834)
- 财务(24753)
- 财务管理(24716)
- 企业财务(23489)
- 制(23365)
- 学(23030)
- 理论(22995)
- 贸(21835)
- 贸易(21819)
- 和(21646)
- 易(21086)
- 划(19017)
- 银(18794)
- 银行(18747)
- 机构
- 学院(409039)
- 大学(406803)
- 济(168920)
- 经济(165426)
- 管理(164435)
- 理学(140831)
- 理学院(139307)
- 管理学(137273)
- 管理学院(136511)
- 研究(136086)
- 中国(103927)
- 京(87921)
- 科学(81516)
- 财(78857)
- 所(68187)
- 农(65781)
- 财经(62534)
- 江(62147)
- 研究所(61347)
- 中心(61290)
- 业大(58383)
- 经(56854)
- 北京(56100)
- 范(53364)
- 师范(52869)
- 农业(51120)
- 经济学(50391)
- 州(50195)
- 院(49211)
- 财经大学(46246)
- 基金
- 项目(268552)
- 科学(212523)
- 研究(200739)
- 基金(194383)
- 家(168135)
- 国家(166424)
- 科学基金(144120)
- 社会(127215)
- 社会科(120594)
- 社会科学(120562)
- 省(105537)
- 基金项目(102563)
- 自然(91917)
- 教育(91887)
- 自然科(89772)
- 自然科学(89752)
- 自然科学基金(88216)
- 划(87655)
- 编号(82163)
- 资助(79819)
- 成果(66551)
- 发(60024)
- 重点(59727)
- 部(59341)
- 创(57973)
- 课题(56795)
- 创新(53523)
- 国家社会(52189)
- 教育部(51328)
- 项目编号(50750)
- 期刊
- 济(194302)
- 经济(194302)
- 研究(124868)
- 中国(82511)
- 管理(65533)
- 财(62666)
- 农(60733)
- 学报(59874)
- 科学(57076)
- 教育(48691)
- 大学(46221)
- 学学(43375)
- 农业(42135)
- 技术(39357)
- 融(38009)
- 金融(38009)
- 业经(33100)
- 财经(31565)
- 经济研究(30111)
- 经(27149)
- 问题(25015)
- 业(23959)
- 技术经济(22811)
- 图书(20456)
- 科技(19914)
- 现代(19757)
- 商业(19133)
- 理论(19132)
- 贸(18973)
- 世界(18341)
共检索到621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敬勤 洪勇
本文从技术能力发展路径、技术能力提升途径以及技术能力提升过程的差异性三个角度研究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以华松和吉利两家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情况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遵循着从技术引进到自主性创新逐步演进的路径,自主研发活动是后发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过程因不同产业产品或技术特性等的不同会呈现出差异性。
关键词:
技术能力 发展路径 提升途径 产业差异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洪勇 苏敬勤
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是内外部诸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对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内涵加以界定,以产业环境驱动、技术合作网络、外部技术转移和内部技术努力4个维度的各因素为基础,构建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因素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1家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对理论模型和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产业环境驱动维度的因素都对技术能力提升有显著影响,其中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对能力提升呈正向影响,市场压力对能力提升呈负向影响;技术合作网络维度的纵向和横向技术合作关系对技术能力提升没有显著影响;外部技术转移对技术能力提升呈现出显著负向影响;内部技术努力中的技术投入对技术能力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氛围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 李文斌
针对我国主力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企业长远发展遇到严峻挑战的现实,本文提出油藏经营管理模式下的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思路。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本文构建出全新的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为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静 刘志迎
本文基于安徽22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与企业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正向关联性,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最后对此研究提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 企业发展
[期刊] 预测
[作者]
蒋兵 朱方伟 张坚志
在消费电子产业,核心关键件技术位于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的中端,因此在后发国家企业的产业技术追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为此在对核心关键件技术系统解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对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追赶作用,并以此为依据选取华松公司系统阐释了后发国家消费电子企业核心关键件技术的发展路径,认为核心关键件技术的发展在已有技术轨道上需经历从制造技术、架构技术到部件技术的逆向追赶,而在技术轨道的变迁阶段,能否以逆向追赶为基础快速切入基础技术的应用开发是实现下一代核心关键件技术突破式创新的关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芳 赵兰香
国际技术转移对于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追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东欧和中亚国家多个企业技术能力的动态演进过程,并探讨国外技术对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于以往文献中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本研究提出潜在转换分析(LTA)的计量经济方法探讨大量企业技术能力演进的进程,拓展了研究对象的范围。该模型测算出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三个动态阶段,研究发现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存在粘滞现象,所以他们向更高阶段的发展需要有意识努力和策略。在不同的国际技术转移渠道中,直接技术来源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尤其是技术许可和进口中间投入显著促进技术能力处于中低阶段的企业向高级阶段转移升级,FDI对于处于低水平技术能力的企业发展更为重要,而出口对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朱方伟 蒋兵 张国梁
从产品视角,技术可以理解为由支撑终端产品发明和改进的关键技术环节构成的产品技术链,涵盖了主导设计(技术标准)、核心元件技术和产品架构技术3个技术环节。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需经历由低端产品架构技术向高端主导设计(技术标准)发展的技术链构建,依次表现为终端产品的集成创新、核心元件的渐进式追赶和主导设计变迁的技术超越。通过一汽轿车、华录松下和大唐电信3个企业案例对技术链技术突破的3种模式进行了系统论证,将3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印证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只有建立完整的技术链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追赶,而灵活运用基于外部技术获取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加快技术链的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剑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投资理论,对母国服务业发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机制分析表明,母国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下降能够降低企业对外投资门槛,推动对外投资企业数量的增加。本文利用30个OECD国家1990-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服务业总体水平以及四类生产者服务业(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及通讯、金融中介、商业咨询及科技服务)发展水平对OFDI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一国服务业总体水平与该国OFDI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细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及通讯服务仅是效率提升对OFDI有显著促进,金融中介和商业咨询及科技服务无论是...
关键词:
服务业 生产者服务业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惊涛 贾桂红 苏敬勤
在资源应用全球化和技术竞争全球化情况下,后发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外部创新成果快速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确是需要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为此,本文以126家制造企业为背景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给出了一个用于识别、评价以外源性创新采用为手段,构建了对技术能力不同要素的整合后达到技术能力提升的模型。本文还对技术能力与外部技术资源应用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洋 严军 马春光
当代国际直接投资实践表明,引进外国投资很难获得先进技术,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选取中国1995~2012年对20个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对发达国家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检验,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紧密和稳定的正向关系,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提升作用。此外,研究与开发投入对于企业创新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对发明专利授权量存在负向影响。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发达国家 自主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云波 和金生
企业在技术能力薄弱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完善自身的知识基础,实现技术能力的发展。借助知识发酵机理,建立基于技术转移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模型,将技术转移的过程分为引进学习、消化吸收、知识重构和知识内隐化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知识发酵机理中的四个知识发酵吧,以此来探讨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基于技术转移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海龙 吴启芳 巢剑雄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3年~1998年的各项统计指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并据此对长沙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线性分析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胡鞍钢 张新
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超强的国家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国有企业是巩固、提升和发展国家能力的主力军。我们通过回顾历史,可以了解国企与国家能力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怎么形成的,走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现在又处在何种地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谋划国企的未来战略布局,使国企充分发挥提升国家能力的核心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大卫·蒂斯 安同良 张金华 于明超 高峰 顾丽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静 张冬平
为考察国家科技政策对农业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国家科技政策对农业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影响模型,采用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财税优惠类、金融支持类等科技政策对农业创新型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科技投入政策、技术研发政策等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较大,社会服务类政策对农业创新型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路径不显著。金融支持政策、人才队伍政策等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较大,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农业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路径不显著。因此,为实现农业创新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应持续保证财税优惠、人才队伍等科技政策的制度性供给,同时应加强社会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类科技政策的制定,提高该类科技政策的实施效率。
关键词:
科技政策 农业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扶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