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4)
2023(16721)
2022(13488)
2021(12259)
2020(9902)
2019(22236)
2018(21981)
2017(41455)
2016(22633)
2015(25214)
2014(25726)
2013(24985)
2012(23230)
2011(21030)
2010(21647)
2009(19903)
2008(19844)
2007(18342)
2006(16705)
2005(15750)
作者
(65685)
(54876)
(54262)
(51665)
(34744)
(25999)
(24702)
(21094)
(20807)
(19814)
(18816)
(18417)
(17838)
(17496)
(17258)
(16784)
(16142)
(16031)
(15804)
(15637)
(14236)
(13512)
(13361)
(12574)
(12512)
(12320)
(12198)
(12183)
(11051)
(10891)
学科
(95690)
经济(95510)
管理(67236)
(65133)
(53412)
企业(53412)
中国(32592)
(29242)
方法(28967)
业经(26483)
地方(26320)
(24618)
(24516)
数学(23056)
数学方法(22763)
农业(19373)
(19149)
(18468)
银行(18435)
(17785)
金融(17781)
(17777)
(17318)
(16812)
贸易(16795)
技术(16720)
(16218)
理论(15875)
(15779)
产业(15635)
机构
学院(324336)
大学(321793)
(133016)
经济(129979)
管理(118414)
研究(115519)
理学(99021)
理学院(97797)
管理学(96176)
管理学院(95550)
中国(88796)
(69961)
科学(67834)
(65722)
(58408)
(53781)
中心(52447)
研究所(51925)
(51210)
财经(49764)
(46031)
师范(45556)
北京(44782)
(44781)
业大(43682)
(42863)
(42230)
经济学(40656)
农业(39213)
(37143)
基金
项目(204817)
科学(161450)
研究(157124)
基金(145120)
(125809)
国家(124314)
科学基金(105923)
社会(100063)
社会科(94732)
社会科学(94709)
(82190)
基金项目(75590)
教育(71887)
(67799)
编号(65597)
自然(63622)
自然科(62046)
自然科学(62030)
自然科学基金(60958)
资助(57699)
成果(55909)
(49687)
课题(47108)
重点(46889)
(44348)
(43268)
(42174)
国家社会(41542)
创新(40400)
(40392)
期刊
(166396)
经济(166396)
研究(104843)
中国(78423)
(52016)
(50291)
管理(48921)
学报(47759)
科学(45321)
教育(45262)
大学(37246)
(35695)
金融(35695)
学学(34321)
农业(33413)
技术(29729)
业经(28838)
经济研究(25693)
财经(25082)
问题(21924)
(21855)
图书(18668)
(17536)
(17230)
(15783)
论坛(15783)
现代(15697)
国际(15492)
世界(15472)
科技(15429)
共检索到525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明之  邱英汉  
由于全球技术变动出现新的趋势 ,为后发国家产业结构跨越发展提供了契机。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转换的关键是促使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耦合与互动 ,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 ,在关键领域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充分利用产业群的集聚效应。后发国家政府应为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忠  
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是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把握其内在运行规律对我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中的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在运行规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明之  邱英汉  
随着全球化和新经济的深入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全方位变革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知识化程度日益显著 ,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产业的国际转移并行 ;跨国公司构建的全球生产体系加速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由此导致全球产业结构大规模整合 ,而后发国家成为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基地。因此 ,深入剖析全球产业结构整合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深远影响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翟永会  
养老保障制度应体现公平与可持续的价值理念。但由于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二元特征尚未改善、区域分割局面尚未打破、养老金资金缺口巨大等问题,不仅影响制度的公平性,更威胁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建立相对均等化的养老保障财政投入机制,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保障关系转移续接制度,并建立公平的养老保障公众参与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克中  
家族化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家族化民营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家族化民营企业在跨越转型期的过程中存在制度和企业组织形式障碍。要使家族化民营企业顺利转型需要从企业外部与企业内部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中东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江西应该走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后发优势能为江西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但后发优势向跨越式发展转化也应满足一定条件。本文首先探讨了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实现的条件,然后分析了后发优势在江西的一般表现,提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江西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肖磊  
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过程中孕育产生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实践命题,开启了人类历史新进程。这个历程包括政治前提确立、基本制度形成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贯穿三个历史时期的总问题是没有经历典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问题。文章认为,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了更高阶段和新的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娴  周青  
旅游服务贸易是中国—东盟合作的先导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随着CAFTA建设深入推进,中国和东盟双方在旅游领域做出了高水平的开放承诺,但协议细化、合作机制、合作平台、国内法保障等问题制约了旅游承诺的落地。文章认为,在国际层面上,应不断完善区域旅游政策规则制定,搭建多层次的旅游合作平台,加强区域争端解决机制建设;在国内层面上,应加强法律的清理与供给,促进国内法升级和衔接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晓  
产业结构的软化,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内涵式软化和外延式软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渗透,是产业结构软化的根本动力和基本内容。产业结构软化有助于增强国民经济素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诵芬  
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统计表1产业结构(占CDP%)表2产业结构(占就业人数%)表1和表2说明,①1985年。②1990年。③1987年。④1991年。⑤包括进口税和其他调节税,不包括资金投入的银行服务费。⑥包括排污业。⑦包括出版业。⑧包括耐用品修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智华  郑玉华  
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由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产业结构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这些新特点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给予极大的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邵正光  陈俐艳  
产业结构升级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指的是主导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因为一国所选择的主导产业往往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较高生产率、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其所处的产业梯度较高。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发展可用技术矩阵水平的提高来解释。技术矩阵反映了产业间全部的生产技术联系。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表现为技术矩阵水平的提高,一般情况下技术进步表现为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兆东  李振覃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实施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国家审计监督为何能够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体系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与国家审计体系的匹配程度,进而针对环境政策制度、资源管理利用、环境治理项目和生态责任履行等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关键环节,通过国家审计业务协同,构建审计监督实施路径,并提出发展研究型审计、统筹审计力量、共享基础数据、强化审计问责等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