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7)
- 2023(11850)
- 2022(9793)
- 2021(8956)
- 2020(6902)
- 2019(15462)
- 2018(14917)
- 2017(28759)
- 2016(15621)
- 2015(17022)
- 2014(17208)
- 2013(17046)
- 2012(16292)
- 2011(14844)
- 2010(15132)
- 2009(13668)
- 2008(13544)
- 2007(12066)
- 2006(10999)
- 2005(10299)
- 学科
- 济(75180)
- 经济(75122)
- 业(39927)
- 管理(39458)
- 企(29094)
- 企业(29094)
- 方法(25026)
- 地方(24946)
- 中国(23811)
- 数学(21964)
- 数学方法(21736)
- 农(21145)
- 业经(16476)
- 财(15454)
- 农业(15138)
- 学(14882)
- 地方经济(14877)
- 融(13575)
- 金融(13573)
- 银(13424)
- 银行(13396)
- 制(13361)
- 行(13019)
- 发(12413)
- 贸(12279)
- 贸易(12267)
- 易(11789)
- 环境(11621)
- 技术(10475)
- 和(9576)
- 机构
- 学院(225738)
- 大学(222436)
- 济(95620)
- 经济(93639)
- 研究(86176)
- 管理(79300)
- 理学(67261)
- 理学院(66340)
- 管理学(65103)
- 管理学院(64668)
- 中国(64620)
- 科学(52874)
- 京(48129)
- 所(44895)
- 财(44825)
- 农(40799)
- 研究所(40631)
- 中心(38285)
- 江(35756)
- 财经(34706)
- 业大(32578)
- 范(32276)
- 师范(31939)
- 农业(31682)
- 经(31510)
- 院(31356)
- 北京(30582)
- 经济学(29950)
- 州(28865)
- 省(27592)
- 基金
- 项目(148631)
- 科学(117563)
- 研究(108857)
- 基金(106488)
- 家(93957)
- 国家(93134)
- 科学基金(78624)
- 社会(70405)
- 社会科(66881)
- 社会科学(66868)
- 省(59625)
- 基金项目(55305)
- 划(50187)
- 教育(49408)
- 自然(49002)
- 自然科(47844)
- 自然科学(47833)
- 自然科学基金(46982)
- 资助(43241)
- 编号(42865)
- 发(38794)
- 成果(35455)
- 重点(34860)
- 部(32407)
- 课题(31906)
- 发展(31194)
- 创(30997)
- 展(30663)
- 国家社会(29492)
- 创新(29066)
- 期刊
- 济(113742)
- 经济(113742)
- 研究(71692)
- 中国(50589)
- 农(39151)
- 学报(36993)
- 科学(34383)
- 财(33151)
- 管理(30864)
- 大学(27742)
- 教育(27344)
- 农业(26638)
- 学学(26277)
- 融(25552)
- 金融(25552)
- 业经(19376)
- 经济研究(19095)
- 技术(19062)
- 财经(17286)
- 经(15006)
- 问题(14870)
- 业(13646)
- 贸(11882)
- 技术经济(10834)
- 商业(10780)
- 科技(10773)
- 资源(10731)
- 版(10709)
- 世界(10683)
- 国际(10489)
共检索到355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玉珍
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具有差异性、侧重性,统一性、互补性。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应成为区域尤其是后发区域跃迁的必要条件。包容性增长作为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战略指导;非均衡突破是世界及我国区域发展的现实特征及跃迁起点。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模式实现的关键在于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平、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可获得的普遍服务。
关键词:
区域竞争 均衡突破 包容性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玉珍
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应作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在理论和战略上指导区域发展。非均衡突破作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应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现实特征。学理上,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兼具差异性与互补性、侧重性与统一性,非均衡突破暨包容性增长模式应成为区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模式。其实践路径关键在于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平、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可获得的普遍服务。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非均衡突破 包容性增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波 刘震
<正>一、区域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意义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立足于新发展格局,旅游业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的角色愈发重要。然而,伴随着中国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地区间、城乡间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丽芹
我国当前旅游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仍存在着农民旅游市场增长缓慢、旅游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问题突出、区域非均衡发展现象明显等问题,其中区域旅游热点延展与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并存是当前中国旅游经济存在的主要结构性问题。文章将包容性增长理论引入到旅游经济研究中,提出区域旅游增长的战略和策略。并以泛长三角旅游区为例,分析了其非均衡发展的客观现象,在我国区域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对今后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了具体措施。通过研究旨在对一个旅游区形成系统、和谐的旅游发展整体,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最终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燕子
在区域开发的实践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以非均衡手段来实现均衡发展的。在探索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区域的产业选择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产业选择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要方面。
关键词:
产业选择 非均衡 增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婷 郑荣宝 张雅琪
本研究以旧村改造的利益分配问题为研究内容,发现导致旧村改造分配失衡的原因有各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信息不对称、公众缺乏有序参与等三方面。最后研究以"包容性增长"视角构建旧村改造利益均衡的理论框架,并从多元共治、规范市场参与、公众监督、目标与责任共担等多方面建立利益均衡保障机制。
关键词:
旧村改造 包容性增长 利益均衡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邓慧慧 桑百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娟
首先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了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包容性增长包括包容性生产、包容性分配、包容性交换和包容性消费四个方面;然后明确了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路径是多元化、立体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机组合;最后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提出了由城镇化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具体路径选择。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内涵 城镇化 路径选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华 张梅玲
经济增长虽对贫困减少是必须的,但并非充分的;基于动态的结构性经济变革的可持续和平等增长,对于实质性的削减贫困是必需的;它能更快地促进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作为动态的结构性的一种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在我国应当受到重视。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脉相承。本文阐述了包容性增长的演进及科学内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其实现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尚群 叶文虎 陈国谦 毛峰 张世秋
本文以区域发展梯度规律为主线 ,以生态环境为主要限制因子 ,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公平、效率和环境统一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的时空和谐 ,严格保护限制环境 ,揭示区域发展共有的特性与规律 ,探索实现区域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关键词:
区域 补偿 协调发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杨大楷 曾鹏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投资布局中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增长状态,其中投资效率因素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单纯数量因素的作用则呈不断弱化的趋势,因此应采取以消除投资效率差异为核心的区域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红玲
认为全面深化改革仍需从财政体制上取得新突破。主张对中国经济区合纵连横,即将东、中、西"三大部"纵向区域调整为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依托这一天然的均衡性区域平台在介于国家与省级之间实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以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又不损坏财政经济增长的效率机制;并通过对常住人口统计中创造财富外溢或享有公共服务外溢等非真实因素剔除后"标准人"的假定与论证,解决了政府间财力均衡公式化分配的难题。
关键词:
区域财政横向均衡 预算区 标准人分配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茜 陈强强 赵荣芳 崔秀娟 杜月红
以2009—2020年中国西部地区九省份的工业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产品空间的方法可视化分析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现状、产业空间的演化路径和产业密度分布的变化趋势,实证检验技术关联对区域工业产业升级路径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资源密集型产业始终处于保持比较优势状态,技术密集型产业尽管得到不断优化但大多仍处于升级未成功阶段,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趋势增强。(2)2009—2013年,技术关联对产业升级影响较小,产业升级体现出路径突破的演化过程;2014—2020年,产业升级受技术关联影响增强,更多体现出路径依赖的演化过程。(3)技术关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新产业升级与发展方面,而在帮助现有产业保持优势方面效果并不显著。因此,西部地区应着力培育、发展与现有优势产业技术关联较强的新兴产业,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小亮,吴武林,廖达颖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成果共享、节能环保,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基于2001-2014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维度构建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明显领先,地区间呈现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的阶梯型分布;发达省域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总体领先,传统经济弱省总体落后,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西部欠发达省域崛起,河南、河北等少数经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光辉 冯星宇
研究对277个地级市在2011—2019年间的信用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1)城市的信用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但仅在东部地区信用对经济具有较高的拉动作用,其他地区主要依靠经济推动信用发展;(2)从全国范围来看,信用—经济的耦合程度保持在初级协调水平,东部的协调程度相对更高,处于中级协调水平;(3)信用—经济耦合协调程度高并不能说明两个系统均衡发展。东部双系统均发展良好,中部地区的城市大多是信用领先经济,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的经济与信用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失调数量不断增加。最后,文章就如何实现信用和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