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96)
2023(17449)
2022(14127)
2021(12997)
2020(10529)
2019(23818)
2018(23362)
2017(44435)
2016(23575)
2015(26440)
2014(25927)
2013(25289)
2012(22942)
2011(20640)
2010(21183)
2009(19700)
2008(19466)
2007(17712)
2006(15856)
2005(14694)
作者
(66662)
(55462)
(55321)
(52423)
(35469)
(26307)
(24862)
(21394)
(20988)
(19943)
(18922)
(18698)
(17919)
(17798)
(17088)
(16840)
(16565)
(16042)
(15980)
(15826)
(13687)
(13654)
(13608)
(12813)
(12448)
(12436)
(12397)
(12353)
(11050)
(10930)
学科
(106707)
经济(106608)
(93931)
(84933)
企业(84933)
管理(82202)
方法(41672)
业经(34790)
数学(32415)
(31822)
数学方法(31815)
中国(30292)
(29138)
技术(25042)
地方(24416)
(23229)
农业(22675)
(21331)
财务(21266)
财务管理(21240)
理论(20480)
企业财务(20084)
(20069)
银行(20044)
(19054)
(18171)
(17906)
贸易(17885)
(17562)
(17219)
机构
学院(336975)
大学(327657)
(140545)
经济(137710)
管理(134288)
理学(114099)
理学院(112943)
管理学(111070)
管理学院(110425)
研究(109105)
中国(88401)
(69745)
(65786)
科学(63836)
(53819)
(53605)
(52588)
财经(51112)
中心(50727)
研究所(48046)
(46326)
业大(45731)
北京(44336)
(43238)
(42467)
师范(42065)
经济学(41690)
农业(40652)
(39817)
技术(37913)
基金
项目(216241)
科学(172819)
研究(164050)
基金(155069)
(133295)
国家(132043)
科学基金(115826)
社会(105228)
社会科(99966)
社会科学(99940)
(88399)
基金项目(80985)
教育(75398)
自然(72376)
(71990)
自然科(70816)
自然科学(70803)
自然科学基金(69580)
编号(66974)
资助(62306)
成果(53051)
(51430)
(50890)
重点(48719)
课题(47240)
创新(46665)
(46603)
(43666)
国家社会(43300)
发展(41801)
期刊
(166227)
经济(166227)
研究(101902)
中国(74424)
管理(58679)
(53876)
(50406)
科学(44782)
学报(43660)
教育(41543)
(38046)
金融(38046)
技术(36664)
大学(34980)
农业(34394)
学学(32960)
业经(30418)
经济研究(26032)
财经(25439)
(22119)
(20831)
问题(20687)
技术经济(20447)
科技(17469)
商业(17160)
现代(16995)
(16404)
统计(16314)
(16217)
(15719)
共检索到526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金凤  程璐  冯立杰  岳俊举  
以扎根理论方法为主导工具,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颠覆式创新的过程深入剖析,并通过情景化方式,从理论高度构建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模型。研究发现:在颠覆式创新不同发展阶段,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不同的耦合模式,并通过技术、经济、关系的双向嵌入耦合互动,从而实现耦合效应的逐步增强,进而构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竞争优势以打破现有的技术范式和竞争格局,实现跨越式赶超。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冯立杰  闵清华  王金凤  张珂  
将颠覆性创新分为探索期、重塑期和强化期,聚焦于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对拼多多开展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商业模式依次经历产品型、产业型到生态型,凝练出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推动颠覆性创新理论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金凤  王永正  冯立杰  刘淑燕  
现有低端市场颠覆下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多从要素创新和流程重塑视角,分析其在企业价值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而缺乏对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深层次思考,以及低端市场中后发企业如何凭借商业模式创新颠覆在位企业行业地位。为此,将颠覆式创新理论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相结合,基于低端市场研究背景,采用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以长城公司为案例样本,对低端市场颠覆下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端市场颠覆下的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一般经历细分市场切入、价值网络重构、市场格局颠覆、竞争壁垒构建4个阶段。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李燕燕  王金凤  张珂  刘鹏  
作为后发赶超的关键之举,明晰颠覆式创新的前因条件及驱动模式,对后发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构建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整合分析模型,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对149个后发企业案例进行组态分析,探究颠覆式创新驱动模式。结果发现: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驱动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的必要条件;存在4种颠覆式创新驱动模式,其中,市场驱动型和组织联盟型能够触发“自下而上”颠覆式创新,政府驱动型和技术主导型可以催生“自上而下”颠覆式创新;特定条件下,技术、组织和环境前因条件组合通过“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颠覆式创新;不同驱动路径前因条件间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结论不仅能够揭示我国颠覆式创新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可为后发企业通过颠覆式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立杰  冯灿坤  王金凤  
商业模式创新是后发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探明后发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颠覆的"黑箱"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视角,探讨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的内隐机制,揭示了颠覆过程如何启动、颠覆动力如何持续等内在机理。收集整理华为、小米、OPPO、vivo四家智能手机后发企业的案例资料,采用多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结合的方法,构建商业模式创新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的机理模型。结果显示:基于用户价值体系迁移方向的价值主张设计、价值网络重构、盈利模式创新、关键资源能力强化等构成了颠覆启动机制,而隔离能力和企业柔性则构成了颠覆长效机制。最后,本文为后发企业提出了强化用户价值体系迁移感知能力、建立多元化的柔性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光宇  崔今天  欧春尧  张瑶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可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的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立杰  李倩倩  王金凤  李康  
价值网络重构作为后发企业实施颠覆式创新的重要战略支撑,对于后发企业成功实现赶超式发展至关重要。现有关于价值网络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其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或工具,缺乏价值网络重构机理的深层次诠释,致使后发企业凭借价值网络重构实现颠覆式创新以成功赶超在位企业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基于此,文章结合价值网络理论及颠覆式创新理论,基于“动机-行为-结果”动态性视角,以华为公司为例深入探究后发企业价值网络重构机理,以期为我国本土后发企业提供科学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金凤  蔡豪  冯立杰  岳俊举  
颠覆式创新是新创企业立足市场、实现后发赶超的有力工具,新创企业可以通过价值网络构建实现颠覆式创新。企业能力的感知、捕捉、重构等功能使企业能力成为研究价值网络演变的有利视角,因此从企业能力视角入手,基于理论推演和案例解析,构建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价值网络演变路径,由此框定企业层面的价值网络构建举措,明晰开展颠覆式创新不同阶段对于企业差异化能力的要求。最后给出管理启示,旨在为新创企业通过颠覆式创新实现后发赶超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蕙馨  张金艳  
应用颠覆性技术进行创新是企业获取价值优势的有效方式。本文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的方法,分析颠覆性技术在酷特智能有限公司不同定制期的应用与价值优势的产生,结合颠覆性技术理论、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和价值优势理论,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出发,探索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创造价值优势的过程以及价值优势的演化。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获取价值优势的关键;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关键维度共同作用促进颠覆性技术价值潜力的释放并创造价值优势;颠覆性技术应用促进价值优势改变,且价值优势由经济价值优势向顾客价值优势、伙伴价值优势演变。本文揭示了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创造价值优势的过程机理,对我国其他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获得竞争优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永发  陈舒阳  王东  
识别人工智能商业化逻辑与机制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企业的内外部要素条件存在差异,其商业模式创新目标与路径应有所区别。本文基于35家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性研究引致高水平或低水平颠覆型商业模式创新、高水平或低水平完善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多元前因组合。研究结果显示:(1)高水平颠覆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包括内因主导、外因引导和联合驱动三种类型,高水平完善型商业模式创新存在内因主导和联合驱动两种类型;(2)良好的制度环境是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不可或缺的条件;(3)技术创新不足更可能引致高水平颠覆型商业模式创新,高技术创新在完善型商业模式创新中扮演关键角色;(4)驱动因素的匹配关系和差异化模式选择是决定商业模式创新结果的关键,因素间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果对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以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光宇  黄家慧  曹阳春  
现有研究对于颠覆性创新价值共创模式和路径演化的认识仍有待深入。为助推后发企业突破价值共创的路径瓶颈,解决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价值共创模式跃迁的动力问题,基于价值共创视角,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比亚迪为研究对象,探讨后发企业在不同阶段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共创路径与模式。研究表明,在起步阶段、扩散阶段和颠覆阶段,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共创有不同价值共创主体参与,形成不同路径与模式;在不同阶段,后发企业的价值共创过程将依次经历交易型模式、合作型模式和关系型模式,不同模式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价值主张、价值形成和价值扩散3个模块。结论有助于扩展价值共创理论的应用领域,丰富颠覆性创新与价值共创理论研究成果,为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思路借鉴与实践指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德力  
颠覆性创新是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市场突破、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时理想的选择,关于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颠覆性创新实例蕴涵的规律性东西的提炼和发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淘宝网以免费的商业模式打破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格局,成功地培育了中国网络购物的大市场。本文以淘宝网为例分析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占领市场份额,并探讨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颠覆性的创新条件、路径及其后续持续性的创新策略,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俊  
"互联网+"战略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结构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引擎。每个行业及企业都应增强对"互联网+"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创新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余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喻登科  严红玲  
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样本,对其30年发展历程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其知识驱动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归纳华为公司整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而形成的二元耦合创新成长路径。研究发现:华为发展史分为创业期、国内发展期和全球布局期3个阶段,对应这3个时期,从知识与性格驱动视角,认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包括3种模式;而华为公司创新成长依赖于其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方面的耦合协同机制;由知识驱动的技术创新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由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最终相互支撑形成华为的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强  赵卫军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复杂、开放的系统,并影响着企业发展。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论、熵理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熵变,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协同机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熵变模型,并对苹果公司进行熵变分析。该模型的运用不仅能够明确当前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行状况,也为企业下一步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