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30)
- 2023(20624)
- 2022(17492)
- 2021(16306)
- 2020(13655)
- 2019(30885)
- 2018(30717)
- 2017(58058)
- 2016(31973)
- 2015(35978)
- 2014(36147)
- 2013(35732)
- 2012(33359)
- 2011(29840)
- 2010(30436)
- 2009(28029)
- 2008(28184)
- 2007(25627)
- 2006(22819)
- 2005(20751)
- 学科
- 济(131437)
- 经济(131275)
- 业(109273)
- 管理(102897)
- 企(96455)
- 企业(96455)
- 方法(53653)
- 数学(42316)
- 数学方法(41753)
- 财(38900)
- 农(38214)
- 业经(37413)
- 中国(36732)
- 地方(28748)
- 务(27464)
- 制(27432)
- 财务(27364)
- 财务管理(27310)
- 学(26898)
- 农业(26661)
- 企业财务(25911)
- 技术(25816)
- 理论(25636)
- 贸(24533)
- 贸易(24514)
- 易(23776)
- 和(23209)
- 银(22349)
- 银行(22295)
- 融(21806)
- 机构
- 学院(457015)
- 大学(454197)
- 济(179809)
- 管理(176282)
- 经济(175651)
- 研究(154582)
- 理学(149220)
- 理学院(147507)
- 管理学(145009)
- 管理学院(144154)
- 中国(120441)
- 京(99265)
- 科学(94981)
- 财(87241)
- 所(79942)
- 农(76837)
- 江(72452)
- 研究所(71425)
- 中心(70683)
- 财经(67823)
- 业大(66560)
- 北京(63560)
- 经(61463)
- 范(61054)
- 师范(60446)
- 农业(59848)
- 州(58707)
- 院(56085)
- 经济学(52640)
- 技术(51170)
- 基金
- 项目(293454)
- 科学(229560)
- 研究(217877)
- 基金(209450)
- 家(182027)
- 国家(180339)
- 科学基金(154579)
- 社会(134792)
- 社会科(127584)
- 社会科学(127552)
- 省(116319)
- 基金项目(110093)
- 教育(100454)
- 自然(99681)
- 自然科(97365)
- 自然科学(97340)
- 划(96800)
- 自然科学基金(95646)
- 编号(90318)
- 资助(86677)
- 成果(74663)
- 重点(65664)
- 发(64720)
- 部(63714)
- 课题(63224)
- 创(62293)
- 创新(57602)
- 项目编号(55775)
- 科研(55355)
- 大学(54792)
- 期刊
- 济(212532)
- 经济(212532)
- 研究(139531)
- 中国(99916)
- 学报(71655)
- 财(71571)
- 农(71447)
- 管理(70871)
- 科学(65514)
- 教育(59227)
- 大学(54458)
- 学学(50737)
- 农业(49134)
- 融(45691)
- 金融(45691)
- 技术(43974)
- 业经(35877)
- 财经(33709)
- 经济研究(32198)
- 经(28975)
- 业(28133)
- 问题(27057)
- 图书(25887)
- 技术经济(24047)
- 贸(22432)
- 科技(21912)
- 版(21909)
- 现代(21718)
- 理论(21524)
- 财会(20957)
共检索到714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青 陈静 杨伟 徐旺 欧阳晓
提升我国企业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内容,也是亟待突破的重大理论问题。围绕中车株洲所标准国际化工作的实践,本文探索了后发企业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的提升机制。研究发现如下:由战略认知和战略规划构成的战略引领机制,通过保障资源配置优先性促进后发企业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的提升;由模仿学习、技术选择和资源协奏构成的标准创新机制,通过增强标准先进性促进后发企业提升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由社群融入、强化利基和国际竞合构成的生态重塑机制,通过获取合法性促进后发企业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的提升。研究不仅深化了基于标准设定组织的标准形成理论,也弥补了技术赶超研究的现有不足。中车株洲所的标准国际化经验对后发企业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崔淼 苏敬勤 王淑娟
本文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以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八类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为分析单元,研究发现: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系统包括架构、元件和测试技术,测试技术是联接架构与元件技术的纽带;从技术获取到自主研发,三类技术分别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系列化,引进、国产化与周边元件改进、核心元件研发与元件改进,以及匹配性测试、周边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三个发展阶段。最后通过与"简单"产品制造企业技术演化特征的比较,提出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演化具有架构与元件技术并行消化吸收、测试技术促进架构与元件技术发展、核心元件技术研发模式多样的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敬伟 靳秀娟
创业战略是决定新创企业创业成败的关键,但学界对于新创企业如何开发可行性创业战略知之甚少。从认知与行动结合视角出发,通过案例研究方法纵向考察技术型新创企业创业战略开发过程,结果发现:第一,创业战略可以解构为若干战略模块,以战略模块为单元开展认知活动和学习行动能够促进创业者机会表征演化,有助于形成逻辑连贯的创业战略;第二,创业战略开发过程中,认知活动与学习行动结合方式具有多样性,由此识别并剖析迭代聚焦和多模块并行这两种创业战略开发模式。结论可深化学界对新创企业创业战略开发过程的理解,有助于促进新创企业创业战略开发实践。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树文 罗瑾琏 张志菲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彻底改变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尽管现有研究结合AI技术情境提出了价值共创思想,但对AI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的问题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企业与客户间互动视角,遵循“AI能力→感知机制→响应机制→价值共创”理论逻辑,选取容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调研对象,系统探究AI能力对价值共创的助推过程。研究发现:(1)AI能力呈现出由机械智能化、分析智能化到直觉智能化的三阶段动态演进轨迹,并依次通过“感知”与“响应”两个过程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2)在感知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能力需求洞察、多元场景匹配、服务机会发掘实现价值感知进阶;(3)在响应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价值方向锚定、价值空间延展、价值链条衍射实现价值响应升阶;(4)随着感知进阶与响应升阶双重逻辑的有序推进,企业依次实现从敏捷式、赋能式到开放式的共创程度逐渐深化。本文拓展了AI的阶段性发展框架,打开AI能力与价值共创之间“感知→响应”框架的机制黑箱,推进企业与客户间互动理论发展,为企业借助AI能力实现价值共创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国军 王修齐 张宏远
结合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探索性案例研究,提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过程机理及路径范式,揭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在创新联合体形成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即发挥数据赋能的驱动作用,从而实现创新联合体跨界战略网络协同、跨界组织网络协同、跨界资源网络协同、跨界制度网络协同,形成协同演化动态能力,实现产品功能、生产制造及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凝练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路径范式:“智能制造核心企业—传统龙头集群企业—超级消费者”交互赋能。结论可拓展数字创新理论及价值共创理论,为传统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为智能汽车领域创新联合体建设及颠覆式创新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何永清 邹波 潘杰义 卜振兴
现有平台创新主要聚焦于"天生"的平台型企业,然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服务业的平台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基于一家典型传统服务业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网络和二元学习的视角揭示了传统服务业企业实现平台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基于网络结构的利用式学习能促进传统服务业企业进行效率型平台创新,而基于网络行为的探索式学习能促进其进行新颖型平台创新;传统服务业企业所嵌入的网络结构和网络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助于开展探索式学习,从而促进新颖型平台创新;传统服务业企业的平台创新是一个从效率型向新颖型动态转变的过程,基于网络行为的探索式学习产生的新颖型平台创新效果,远高于基于网络结构的利用式学习所产生的效率型平台创新效果。研究结论对传统服务业企业开展平台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平台创新 网络结构 网络行为 二元学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裕 李想 胡韩莉 万光羽 汪寿阳
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阶段特征与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过程经历了工具化向在线化、在线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生态化演进的三次跃升,并推动企业实现了从绿色结构化到绿色能力化再到绿色杠杆化的绿色转型发展;第二,三次跃迁过程中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的编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数字编排方式下制造企业数字化对绿色转型的驱动表现为以数字基础推动绿色结构化、数字捆绑推动绿色能力化、数字撬动推动绿色杠杆化的推动过程,并形成了“特征—能力—行动”的内在驱动逻辑。本文发现了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跃升演进规律,揭示了数字化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为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绿色转型升级与路径提供启发与参考。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数字化 绿色转型 资源编排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单宇 周佳慧 张闯
面对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及内外两端的剪刀差,OEM企业能否在不断升级的全球价值链生态系统中升级组织能力,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大杨集团的探索性案例分析,从组织学习视角系统探索了OEM企业如何打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研究发现:(1)OEM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存在替代式学习、嫁接式学习和启发式学习三种构型,整体呈现由低阶向高阶的动态演化轨迹;(2)替代式学习通过局部的知识改善,降低OEM企业被领先企业替代的风险;嫁接式学习能够使OEM企业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盲目技术升级所带来成本增加的风险;启发式学习通过创造性复合打造独特的能力空间,使OEM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形成独占优势;(3)OEM企业打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过程,体现在通过持续的组织学习推动组织能力不断升级,进而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附关系向双向依赖关系转型,并以此为支点打破低端锁定。本文对于OEM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组织学习机制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贡献于OEM企业组织学习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并能够为后续对OEM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组织能力升级的理论探索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赵惠妍 金姝彤
随着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时代的到来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快速演进,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效能,快速响应碎片化和个性化的用户需求,进而塑造企业独具一格的竞争优势,成为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以海尔集团为例,采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着重探讨模块化赋能智能制造升级的具体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模块化可以解决用户需求与企业智能制造的映射问题,并从设计模块化、生产模块化、组织模块化3条路径赋能智能制造升级,驱动模块构建→模块运用→效应发酵的过渡;进一步地,形成模块化运用弹性化、效率化和平台化三方面抓手,推动案例企业智能制造的价值创造与模式转变,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彭正银 张晨 李妍
平台企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战略支撑和新引擎,实施平台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但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平台化的过程与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平台化过程与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编排实现平台化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依附-交互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意识萌发、参与-拓展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核心构建、联动-集成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价值创造,并形成了“资源获取—转化能力—实施行动—形成结果”的数据资源编排过程。第二,平台化过程中数据资源编排驱动了中小制造企业“被动存储—主动建设—集成运用”的数据资源利用逻辑与“订单式—自主式—平台式”的核心业务拓展逻辑的递进,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要素向数据资产的转化,也进一步激发企业从专注产品价值向追求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价值迈进。本文揭示了中小制造企业平台化的过程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为指导中小制造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画斌 许庆瑞 陈政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10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创新能力 路径与机制 案例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志军 刘伟
文章基于"资源-能力-成长"的企业成长理论模型,对服务供应链、组织间网络和动态能力理论进行了梳理,报告了物流服务供应链(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LSSC)的网络属性对核心企业成长的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框架,通过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三个典型民营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三个案例的一级编码、二级编码和三级编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可以直接促进物流企业成长;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也可以通过动态能力的作用促进物
关键词:
物流服务 物流集成商 动态能力 企业成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鹏 胡许萍 刘金培 李林
笔者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规制差异,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海尔国际化经营过程为案例,来探讨环境规制差异对跨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环境规制差异主要表现在能效标准差异、节能补贴差异、环保观念差异和环保认证差异四个方面。依据这四个方面建立的模型的理论论证显示,环境规制差异对我国跨国企业技术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国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环境规制差异 技术创新 探索性案例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少谦 单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推动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本文以H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挖掘科技企业在数字服务化过程中通过资源集成开发数字服务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企业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的数字服务开发是基于资源外部集成和资源内部集成实现的。资源外部集成机制的核心在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内部集成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关键链接关系。资源外部集成机制具体反映在身份视图和能力视图,前者主张对核心支持性资源要素进行筛选,以助力数字服务开发,后者考量外部资源与现有知识库的接近程度,通过整合和撬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价值;资源内部集成机制具体反映在效率视图和权力视图,前者主张对具有链接关系的要素进行集成,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后者主张强化关键要素之间的链接关系,并使其衔接到整体系统中。由此,企业通过资源外部集成与资源内部集成的匹配,为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的数字服务开发提供支撑。本文拓展了资源集成理论的解释边界,并深化了对数字服务化研究的理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研究企业工资的一个探索性成果《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研究》一书已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12月出版,列入《当代财经文库》。本书原为“八五”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研究者由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省劳动厅的同志组成,由西南财经大学前校长甘本佑教授主持研究并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多维网络嵌入性对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的链式多重影响机制研究
技术机会识别中企业警觉度探索性因子分析
越挫越强:持续打压下我国天生全球化企业组织韧性如何形成?——基于TikTok应对美国封禁过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新创企业联盟网络的动态演化——基于创新企业的多案例探索性研究
突破激励困境:数字情境下企业实现精准激励的机制——基于海尔链群合约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家族企业准接班人的创业精神传承:以高校在读家族企业后代为样本的探索性实证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适应性成长路径与机制——基于华源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打开活力密码: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塑造组织活力?——基于华源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数字时代创业加速器如何赋能新创企业成长?——基于海创汇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战略创业视角的老字号企业持续成长路径——基于恒源祥的探索性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