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1)
2023(13599)
2022(11622)
2021(10923)
2020(9053)
2019(20013)
2018(19881)
2017(37046)
2016(20209)
2015(22920)
2014(22847)
2013(22191)
2012(20449)
2011(18589)
2010(18910)
2009(18039)
2008(17167)
2007(15401)
2006(13728)
2005(12435)
作者
(55465)
(46308)
(46064)
(43928)
(29288)
(22049)
(21020)
(17873)
(17507)
(16558)
(15853)
(15537)
(14854)
(14662)
(14458)
(14200)
(13608)
(13604)
(13515)
(13171)
(11732)
(11259)
(11006)
(10677)
(10312)
(10303)
(10302)
(10231)
(9306)
(9134)
学科
(80738)
经济(80554)
管理(60108)
(51528)
(43569)
企业(43569)
方法(31200)
中国(26465)
数学(25463)
数学方法(25183)
(22644)
(22278)
(20832)
业经(19282)
(16853)
贸易(16842)
地方(16673)
(16434)
(15237)
(14782)
银行(14767)
理论(14518)
(14441)
金融(14435)
(14199)
(14079)
(13871)
农业(13841)
环境(13226)
(13225)
机构
学院(283165)
大学(281509)
(119113)
经济(116679)
管理(103039)
研究(98777)
理学(87402)
理学院(86318)
管理学(84827)
管理学院(84279)
中国(77916)
(59907)
(58558)
科学(56920)
(49237)
财经(45289)
中心(44929)
研究所(43952)
(43308)
(41022)
(40490)
(38811)
师范(38483)
北京(38093)
经济学(37781)
业大(35965)
(35765)
(34540)
经济学院(33809)
财经大学(33476)
基金
项目(182525)
科学(144918)
研究(139466)
基金(132514)
(114352)
国家(113403)
科学基金(97293)
社会(91455)
社会科(85863)
社会科学(85842)
(69824)
基金项目(68687)
教育(65423)
(59118)
自然(58883)
编号(57540)
自然科(57480)
自然科学(57463)
自然科学基金(56425)
资助(53809)
成果(48699)
重点(41895)
(41766)
课题(40874)
(39669)
(38547)
国家社会(38352)
(37982)
教育部(36530)
(36270)
期刊
(138828)
经济(138828)
研究(89443)
中国(64300)
(47422)
管理(40078)
学报(40010)
科学(38521)
(38509)
教育(37627)
大学(31294)
学学(29010)
(28290)
金融(28290)
农业(25987)
技术(24599)
财经(23159)
经济研究(22933)
业经(21868)
(20079)
问题(17751)
(16608)
国际(14569)
世界(14370)
图书(14020)
(13864)
(13167)
(12807)
论坛(12807)
现代(12366)
共检索到442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双胜  甘开鹏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些关系民生性质的问题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社会保障凸现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收支脱节、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文章认为,必须明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扩大社会保障的涵盖面,拓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独立核算的支付体系,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管理监督机制,为弱势群体表达自己利益的渠道提供制度化的安排,理性和制度化的方式化解冲突,调整社会中的利益关系与格局,真正落实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转型,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栗燕杰  
从世界各国与社会保障发展历史看,重大危机往往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从社会保障制度诞生起,经济危机一直有消极、积极两种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宗旨在于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虽然从短期看,经济危机约束了社会保障制度扩张的经济基础,但经济危机背景下公众的安全需求越强烈,相应要求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危机对完善社会制度而言,更是契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弘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引发了法国的社会危机和政局变动,波及到法国在欧洲经货联盟建设中的立场。本文分析了法国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及其在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说明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危机不仅是经济的危机,而且是制度的危机,社会的危机,是社会各阶层在新形势下争取各自利益,尚未取得利益平衡的产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金琼  何平平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存在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覆盖率低、保障性水平低、接续性困难以及公平性不合理等方面。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了契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萍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婴儿潮一代即将退休之时面临了重大危机。文章通过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行简要追溯,分析了令该制度陷入目前困境的各种主导因素。文章认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调整税收、控制政府开支、重振传统价值观等问题都将成为此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却需要多届政府长期和不懈的努力方可实现。
[期刊] 改革  [作者]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在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国有企业职工的生老病死统统由企业"包"了,使国有企业包袱沉重,步履艰难;外资、私营企业轻装上阵,发展迅速,但其职工的长远利益得不到可靠的保障,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因此,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够让国有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而且有利于外资、私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十国社会保障改革课题组  
一、背景和问题 改革15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适应于产品计划经济的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向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制度转变。一方面,随着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开,除了军属、特困户和“五保户”能从政府得到现金或实物补助外,农民不但没有失业、退休养老的保障,而且连原来由大队、公社合作医疗站的赤脚医生提供的免费或低价医疗保障也没有了,医疗完全自费,大病治疗完全没有保障。另一方面,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的供给性高福利体制展开了一些制度内的改革,尤其是在党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洪亮  吴宏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国家—单位保障向国家—社会保障的转变。研究表明,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水平与政府责任高度相关。文章认为新时期应通过能力建设加强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和平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研究·丁和平·一、我国社会保障的特点1社会保障费用有超前消费的现象。目前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已有3000多万人,如果按每人每年平均计发5000元养老金,全年就需要大约1500亿元,而我国在职职工一年的工资总额也不过45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秉文  
文章将中国社保制度分为改革开放前后30年两个时期,并对其进行评价。文章着重从"制度参数"、"制度结构"和"制度过程"三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总结了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成就与教训。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增长方式,提出了"社保制度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的命题,指出完善社保制度建设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必不可少的制度准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思远  
中国加入WTO ,将推进中国按照国际惯例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入世”以后的新挑战 ,而WTO明确规定了成员国政府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 ,其中 ,社会保障服务就是严格规定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本文讨论了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互动关系 ,并展开了“入世”以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和框架的讨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崔晓冬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经济危机到来,各国政府都会通过恰当地运用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政策来缓解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调节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刺激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宏志  张士斌  张天龙  
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青年社会保障往往以青年的社会角色和年龄定位,虽然并未建立独立的青年社会保障体系,但制定了一些有利于青年参与社会保险的政策措施和机制。借鉴国际经验,考虑到人口与劳动力市场不久将来将出现根本性变化,当前我国需要构建一个专门处理青年事务的中央行政机构,加快制定有针对性的青年劳动力市场政策,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建立青年社会保护体系,并着力提升政府和社会对弱势青年的社会救助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宜勇  张强  梅冬梅  
本文聚焦于分析当前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分层特别是主观社会分层的影响,通过相关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制度或政策因素,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对主观社会分层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该制度具有"净效应",而覆盖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相关社会保险制度则不具有该种效应。其他相关因素中,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地理区位、户口、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单位性质等均对主观社会分层具有显著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