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9)
- 2023(8477)
- 2022(7128)
- 2021(6814)
- 2020(5362)
- 2019(12185)
- 2018(12044)
- 2017(22730)
- 2016(12792)
- 2015(14563)
- 2014(14769)
- 2013(14490)
- 2012(13813)
- 2011(12277)
- 2010(13204)
- 2009(12769)
- 2008(12437)
- 2007(10827)
- 2006(9882)
- 2005(9283)
- 学科
- 济(47366)
- 经济(47309)
- 管理(42350)
- 业(36077)
- 企(31092)
- 企业(31092)
- 财(26922)
- 方法(17828)
- 中国(15832)
- 农(14722)
- 数学(14711)
- 数学方法(14464)
- 制(14157)
- 财政(13464)
- 务(12454)
- 财务(12426)
- 财务管理(12383)
- 地方(11884)
- 企业财务(11769)
- 理论(11298)
- 业经(11043)
- 银(10995)
- 银行(10992)
- 政(10982)
- 策(10509)
- 行(10424)
- 贸(10377)
- 贸易(10368)
- 易(10087)
- 融(10055)
- 机构
- 学院(175260)
- 大学(174014)
- 济(73430)
- 经济(71631)
- 管理(64715)
- 研究(59281)
- 理学(53482)
- 理学院(52953)
- 管理学(52162)
- 管理学院(51813)
- 中国(50373)
- 财(46566)
- 京(36417)
- 财经(31824)
- 科学(31567)
- 江(30601)
- 所(29367)
- 经(28620)
- 中心(28271)
- 研究所(25196)
- 范(23998)
- 州(23971)
- 师范(23828)
- 北京(23757)
- 财经大学(23096)
- 经济学(22680)
- 农(22380)
- 院(21317)
- 经济学院(20209)
- 省(20087)
- 基金
- 项目(100983)
- 研究(81644)
- 科学(79006)
- 基金(71012)
- 家(58827)
- 国家(58242)
- 社会(50487)
- 科学基金(50426)
- 社会科(47757)
- 社会科学(47749)
- 教育(39692)
- 省(39451)
- 基金项目(35339)
- 编号(35220)
- 划(32850)
- 成果(32058)
- 资助(30547)
- 自然(29472)
- 自然科(28737)
- 自然科学(28729)
- 自然科学基金(28219)
- 课题(25896)
- 部(23244)
- 重点(22865)
- 性(22716)
- 年(21931)
- 项目编号(21759)
- 发(21287)
- 创(20933)
- 教育部(20785)
共检索到300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超 秦亚丽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了要明确政策协调的目标、核心,并完善政策协调的机制和工具,以及加强逆周期调控的思路。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协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巫建国
世界金融危机告诫我们,把握好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后危机时代经济周期波动之新态势,提出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应把握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研究面临外在冲击强劲、内在改革紧迫的我国经济周期规律以及两大政策协调新的特征与矛盾;力求探索与构筑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反周期需要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在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超 秦亚丽
一、明确政策协调的目标:调节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管理通胀预期。后危机时代恰逢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攻坚阶段,集于"高储蓄、高失业及高产能"的现状,极易引发通缩和速度抑制型就业。因此,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代欣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的有效协调是世界难题,后崛起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确有必要尽快突破这一理论与实践难题的桎梏。通过回顾历次政策协调过程中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过程,发现宏观调控有总量调节和结构转型两大目标,前者多以货币政策为主,后者则以财政政策为先;政策选择是路径依赖、体制环境、经济社会状况及政策风险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面临如何把握宏观治理的关键、怎样实现政策分工、如何建立市场化的政策协调机制、怎样共同防御宏观风险等难题,不断优化政策协调则需要科学研判政策周期、动态调整部门政策职能、致力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有效防范化解政策风险以避免相互传导。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协调 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铁军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20年里,中国采取了一种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截然相反的改革方式,即以增量改革和分步到位为特征的渐进性改革战略。既然中国选择了一条完全悖离正统经济学的改革路径,那么,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两大重要支柱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自然不可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庆康 徐云程
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即经济总量平衡和整体结构优化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在我国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今天,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正从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变,这两大政策工具作为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其地位自然也越来越重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甘世雄 王朝弟 吴育华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必须保持彼此之间的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如果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政策工具的协调、政策时效的协调、政策功能的协调以及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逐步过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控制逐渐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财政政策正向公共财政模式过渡,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呈现递减态势。在现阶段,应该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投资,从而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协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其务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再构造陕西财经学院江其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下简称"两大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有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我国现行体制缺乏"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基础,因此,如何使"两大政策"协调配合起来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正>编者按: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上述提法,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周惠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强调了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性。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坚持一盘棋的战略定位,建立了优势互补的政策工具箱,有效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整体而言,疫情期间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协调的,相比于单项政策叠加,政策组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国民收入、稳定物价,并节约政策资源投入,但当前两大政策协同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投资领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沫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我国在宏观调控政策选择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定实施并驾齐驱,应对频繁变动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两者的协调配合受到政府的重视,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金融和财政制度的约束、中央政策和地方执行的偏差,两大政策在配合导向上缺少前瞻性、在操作上存在滞后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合作用效果。(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中央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锡良
从经济转型时期的具体国情出发,我国应选择紧的货币政策与略为松动的财政政策配合模式。这既有利于防止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又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宏观层面上应着力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中观层面上应着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微观层面上应着力于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关系
关键词: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模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雅莉 赵青平
一、问题的提出 1997年初,我国经济通过实施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了“软着陆”,然而,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两头在外”的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于是,启动内需成为政府的主要政策目标。从1996年开始,我国在货币政策上七次降息。在连续六次降息、对总需求牵动不大的情况下,1998年后我国采取了力度较大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每年约增发国债1000亿元,旨在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带动民间投资,启动民间消费。这些虽然使当年GDP增长率达到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