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8)
2023(14579)
2022(12642)
2021(12031)
2020(10087)
2019(23208)
2018(23086)
2017(45762)
2016(24584)
2015(27817)
2014(27889)
2013(27512)
2012(25619)
2011(23144)
2010(23659)
2009(22389)
2008(21116)
2007(18642)
2006(16913)
2005(15201)
作者
(69497)
(57151)
(56786)
(54253)
(36459)
(27328)
(26163)
(22220)
(21698)
(20644)
(19343)
(19085)
(18258)
(17972)
(17789)
(17601)
(16949)
(16931)
(16462)
(16457)
(14406)
(13988)
(13784)
(13081)
(12916)
(12875)
(12736)
(12733)
(11463)
(11214)
学科
(94262)
经济(94149)
管理(71629)
(70101)
(57857)
企业(57857)
方法(42235)
数学(36586)
数学方法(36164)
中国(32993)
(29728)
金融(29726)
(28674)
银行(28640)
(28411)
(27640)
(26773)
(22961)
业经(21509)
(20485)
贸易(20468)
地方(20299)
(19995)
(18468)
(18052)
财务(17978)
财务管理(17949)
农业(17692)
企业财务(17096)
理论(16515)
机构
大学(347338)
学院(346417)
(142584)
经济(139350)
管理(137582)
理学(117905)
理学院(116656)
研究(115340)
管理学(114962)
管理学院(114310)
中国(94447)
(73964)
(70161)
科学(67116)
(57352)
财经(55260)
中心(53893)
研究所(51532)
(50660)
(50461)
(50069)
北京(47715)
业大(47147)
(44985)
师范(44660)
经济学(42656)
(42023)
(41727)
财经大学(41042)
农业(39373)
基金
项目(225049)
科学(176491)
研究(170579)
基金(162321)
(138744)
国家(137523)
科学基金(118134)
社会(106252)
社会科(100810)
社会科学(100783)
(86767)
基金项目(85692)
教育(77993)
自然(74864)
自然科(73039)
自然科学(73021)
(72982)
自然科学基金(71698)
编号(71677)
资助(67799)
成果(59984)
(50591)
重点(49706)
课题(48858)
(48193)
(46536)
项目编号(44747)
教育部(43830)
创新(43293)
人文(43111)
期刊
(158063)
经济(158063)
研究(109967)
中国(65816)
(51781)
管理(50442)
(48962)
金融(48962)
学报(48506)
(46272)
科学(45339)
教育(39534)
大学(37488)
学学(35001)
农业(31420)
技术(28507)
财经(26719)
业经(25834)
经济研究(25230)
(22717)
问题(20945)
理论(19278)
(18614)
图书(17985)
实践(17715)
(17715)
国际(17628)
现代(16239)
技术经济(16100)
商业(15471)
共检索到526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晓秋  
我们应抓住国际货币体系大变革、美国的金融模式失去吸引力、中国国际金融实力显著提升这些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措施提升我国国际金融的话语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黄育华  
长期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既没有在国际市场的金融定价权,更没有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标价权,游戏规则完全由他们制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率先走出低谷,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客观上助推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进程,由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栾彦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相继暴露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亟待改革。国际社会期待构建更公平、开放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以及更完善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我国也应以此为鉴,出台相应对策,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加速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体系改革。一、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新方向(一)提高新兴国家在IMF、WB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胜邦  
金融危机是金融脆弱性持续累积的结果及其集中释放的极端形式,也是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重要推动力。此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端于2007年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违约这一局部风险事件,金融体系内部复杂交易推波助澜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大面积断裂,将许多大型金融机构推至悬崖边缘,并进一步演化为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出口导向国家的实体经济危机。危机之后,按照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确定的改革方向,全球主要经济体联手重构国际金融监管框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周晓燕  陈荣耀  王跃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休闲产业在拉动城市消费、扩大就业及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休闲产业的范畴及影响因素,分析了上海经济结构的特点及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上海休闲产业升级应采取的对策。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上海休闲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复杂的经济形势,客观上要求上海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休闲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振洪  顾春太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外开放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在中国开放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肩负着发展对外开放的重大任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文学  武政文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的改善和跨境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为进一步拓展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面临一系列现实难题,包括中国商业银行在东盟国家网点布局不合理、共同金融市场和货币结算体系缺失、金融合作的战略设计与制度创新欠缺、外部环境存在干扰制约等。基于国际金融话语权的视角考察分析,可以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念鲁  
本文阐述分析了后危机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复苏将是一个长期、缓慢而痛苦的过程;全球经济体都采取量化宽松的经济金融政策;生产消费领域出现新动向;全球经济格局正面临"再集团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金融应对策略的指导思想和如何推进国际金融体系重建,破解失衡根源等政策主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景双  张舢瑶  
价值取向属于价值哲学的范畴,指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价值主体选取价值标准的方向。价值取向主体经由自身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通过实践以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主体间关系以及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价值取向主体自身、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变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荣  赵立卫  廖骏  张建武  罗传银  
2009年,为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科学评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的成效,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在部领导的指导下,劳动科学研究所组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题组,完成了部重大政策课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撼地  
对我国科技与产业的转型及政策调整问题开展研究,有助于客观审视全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科技转型与产业转型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对于破解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的发展困局、完善国家科技与产业政策以及促进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界定概念内涵、厘清科技转型与产业转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阐释我国科技转型与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战略转型的方向与路径以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仙慧  
后危机时代,混业经营纵深层次发展的大势下,国际金融监管协调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对此,须发挥以G20、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监管协调作用,以单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为基石,以区域化监管协调为阶梯,构筑三位一体的全球金融监管协调体系,方能弥合碎片化监管之缺。于中国而言,一方面,要从自身金融现实出发,靠拢国际监管标准;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监管协调体系的改革进程中,维护本国金融利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波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在"十一五"时期,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型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将会不断改善,我国民营企业将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全球贸易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虽然目前全球经济虽有回暖的迹象,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增加。文章介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后危机时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尔升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处于话语权垄断地位,金融话语权更是如此,中国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却处于失语状态,由此面临巨大的困境。(1)在国际金融游戏规则制订方面,没有发言权或发言权很小,人家说话我们听。(2)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和成本损失。(3)无端受到指责和攻击。(4)被随意妖魔化。中国被逼无奈,不得不寻求突破,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启动可以为中国构建国际金融话语权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本文借鉴建构主义理论,以角色定位-凝聚共识-规则制订-机制完善为分析框架,探讨了文本话语权、网络话语权的构建策略,以及构建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文化策略。为了提高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构建效果,本文强调要加强裁体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2010年4月29日下午,我校财经学院举行主题学术沙龙活动,培养学院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此次活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